读毛年谱(116):东征路上,毛泽东在这个小山村写下《沁园春·雪》

1936年,毛泽东43岁。


1月31日,毛泽东从瓦窑堡出发,经延川到达延长县城红一方面军司令部。

定策东征

在延长,毛泽东主持召开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会议,进一步讨论战略方针和东征战役问题。

毛泽东在发言中反复说明东征讨伐阎锡山,无论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对我们有利,指出:我们执行的是在发展中求巩固的方针,希望通过东征建立一块根据地,与陕北根据地连接,也解决红军的给养和扩大等问题。

在补充发言中说:一定要保证黄河各渡口在我手中,使我进退有据。

袁家沟小住,写下沁园春

2月上旬,毛泽东到达清涧县袁家沟。

袁家沟位于榆林市清涧县城东55公里处,地处偏僻。毛泽东率党中央和抗日先锋队在这里住了16天。遇到大雪,毛泽东站在高原上,写下这首气势磅礴的《沁园春·雪》:

不过这首词他一直没有发表,直到重庆谈判期间,才抄给老友、诗人柳亚子。借他的手传播出去,一时倾倒山城。

这是袁家沟毛泽东旧居:

渡河东征,初战告捷

1936年2月20日晚八时,红一方面军主力发起东征战役,分别从绥德县沟口、清涧县河口等地强渡黄河,一举突破阎锡山晋绥军的防线。至23日,红一方面军全部控制辛关至三交镇之间各渡口,占领包括山西三交、留誉、义牒在内的横宽五十余公里、纵深三十五公里地区。

阎锡山急调入陕的晋绥军主力回防柳林、离石、中阳地区。——让阎锡山的部队回山西,这也是东征的一个重要目标。

2月21日,毛泽东从河口东渡黄河。2月24日,毛泽东和彭德怀向各军团、各师、各团首长发出为粉碎晋绥军进攻及争取在山西发展抗日根据地的训令。训令通报:“我方面军已胜利渡过黄河,粉碎了阎锡山的封锁线,占领黄河东数百里地区,完成了东征战略之第一步任务。”

转战两月,主动撤回

3月初,阎锡山集结机动部队近十四个旅,分四路由隰县向北、介休向西、汾阳向西、中阳向南反击。

3月10日,红一、红十五军团主力由郭家掌、大麦郊地区出动,向兑九峪晋绥军发起攻击,将其第二、第三两个纵队击溃。阎锡山组织的第一次反击被粉碎。

3月17日,阎锡山集中四个纵队兵力再次向石楼方向反击。国民党中央军六个师在阎锡山的请求下陆续进入山西,分别向灵石、平遥、介休、侯马地区开进。

毛泽东分析敌情:“山西方面,阎锡山和蒋介石有五十一个团,取堡垒主义向我推进;陕西方面,蒋介石强令张学良、杨虎城军向陕北进攻,企图封锁黄河;国民党军控制下的神府、三边地区和环县、合水及其以西地区均较空虚。”

“根据上述情况,方面军在山西已无作战的顺利条件,而在陕西、甘肃则产生了顺利条件,容许我们到那边活动,以执行扩大苏区,锻炼红军,培养干部等任务。另一方面,则粉碎卖国贼扰乱抗日后方计划,亦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鉴于国民党军将大举向红军进攻,4月底,毛泽东决定撤回陕北。5月2日,红一方面军主力西渡黄河。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陈列的渡河用的皮洪肚(一级文物):

为何东征?

到达陕北后,红军缺钱少粮,难于生存。

在江西,红军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打土豪筹款。只要有城镇、有地主商人,就不愁搞不到钱。

但在陕北,向北、向西都和陕北一样穷,南边有国民党重兵封锁。只有向东,过黄河,到山西去寻找出路。

红军此次东征山西,不是为了去和国民党、日本人拼命,而是为了发展自己。 

红军进了山西,阎锡山很紧张,急忙调兵加强太原以南的防御。谁知红军没有向北打,却掉头向晋南,山西的富裕地区进发。红军所到,并不主动找晋军作战,而是打土豪、筹款扩军。

阎锡山明白过来,才让蒋介石军队进入山西南部,自己指挥晋军从北边压过来。

红军在山西边打边休整了两个多月,毛泽东认为东征目的已经达到,不与敌人决战,下令主动撤兵回陕北。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陈列的1936年4月周恩来手稿《东征胜利与我们》:

红军东征取得很大成功,用毛泽东的话说是:“打了胜仗,唤起了民众,扩大了红军,筹集了财物。”

短时期内,红军扩充 8000余人,筹款50多万元(一说30多万)。对于贫困的红军来说,这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

有了钱,红军在陕北就能生存,军心也大大稳定。在陕北建立巩固根据地的任务,初步实现了。

但也有一个重大损失:在掩护红军渡河回陕北的战斗中,刘志丹军长不幸中弹牺牲了。

——综合《毛泽东年谱》《北上》《毛泽东传》材料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毛年谱(116):东征路上,毛泽东在这个小山村写下《沁园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