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解(三十二章)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天道像旗帜哪样指示方向,是不能用名来约束的,像朴树一样。从小到大,天下万物都不会凌驾于它之上。侯王这样的人如果能够坚守道的方向,万物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尊贵的客人。天空与大地合作,产生了甘露滋养万物,(天道与侯王的结合)百姓不需要侯王的命令自己就拥有恰当的财物。等到人开始制作了名字,名字就与万物相对应了,那么也就知道停留在万物该有的名字的范围内,知道停留在名的范围内的话,就不至于犯超出范围的错误,不会导致失败。就好像天道在天下运行一样,也好像河流溪谷的水最后也汇入大海里一样。

这一章老子区分了道与名的关系。

首先天道是没有具体的名字的,就像朴树。朴树是指那种外表看起来粗糙皲裂不美观,但是树皮里面却实坚硬精美的木质的那种树。一般会寿命很长,从小到大,这种树都不会给外界一种惊艳出色的感觉,九这么普普通通,所以也没有什么东西会打它的主意,让它来为自己服务。“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老子从朴树的成长历程,看到了天道的变化模式。所以他要求侯王,老子生活的时代是周朝的晚期,这是人类已经进入等级社会。天子、王、公、候、子、男。这些都是统治管理民的领导者。用侯王来表示。应该像朴树那样效仿天道运行的规律。不去扰动万物的自有的变化规律,就好像我们对待尊贵的客人一样。那万物也会把侯王当作尊贵的客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甘露是天空的水汽遇到地面而凝结成的晶莹的水滴,古人认为这水滴是最纯洁的天气地气结合的精华,常服会净化身体,改变人的体质,是人成仙飞升天国。这里老子认为甘露是天地交合的产物,会均匀地洒落在万物的身上,滋养万物。那么天道与侯王的结合,自然会产生符合百姓的政策措施,是百姓各得其所。“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但是国家的管理不是露水的分布,只有一种形式,需要牵涉到吃喝用度。而吃喝用度需要区分,所以需要制造名字来加以区别。那么既然制造名字来区别万物了,自然就不能再如同没有名字前的混乱而没有界限了,每一个名字对应于一个物质,当我们说或用某一名字时,就只能停留在这个名字的所指的范围之内,不能超越,就不会产生超越了范围而导致所指失败的问题。“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那么这样一来,是不是就偏离了天道了呢?因为天道是无名的,也是不可限制的。现在人类制作了名字,显然是会造成偏离天道,割裂天道的。老子说,不要急,天道还是天道,名字时天道万物的各别所指,方便人类的区分认识。这些区分认识是为了管理。其实所有的分别就是万物,万物还在天道之中 受天道的影响和约束。就好像天下万物是天道的产物,天下万物回归天道一样。有好像陆地上的江河溪谷虽然各不相同,但最后也全部汇集到大江大河大海里一样。这是分则万千世界,收则统一天道的关系。这就叫做辩证统一。“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这一章我们就解读到这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解(三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