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乱象真是国民素质低?

共享单车乱象

   最近一年时间,共享单车几乎呈疯狂生长的态势发展,目之所及之处,都有凌乱停放着的单车;而今,处在投资者追逐风口上的各种“共享”或“伪共享”依然层出不穷,赤橙黄绿不断涌现,共享还在一路高歌猛进。

      共享单车进入城市,也意味着进入了城市交通系统,在解决“最后一公里”,为出行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却也带来很多不便,甚至与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南辕北辙:到处可见被肢解,被随意丢弃,乱停乱放的单车,各地关于共享单车被虐的新闻也层出不穷:很多人把单车直接搬到家中留作私用;有人特意圈出地来,收取停车费;有人为发泄情绪,把单车扔进滔滔江水······“共享单车乱象,国民素质堪忧”的舆论也一度把如何管理共享经济”推向风口浪尖。

        如何分饼决定了这个饼到底可以做多大,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也应该如此,在营运于市场时,如果初逻辑的方向正确的,它就会像一直无形的手,约束、引导人们做出最优的选择。这就引发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共享单车的乱象,真的是因为国民素质太低,还是商业模式有待改进?

公地悲剧

    最近跟薛老师学了一个新词,我觉得完全可以用它来解释共享单车乱象背后的原因,即"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威廉.劳埃德提出,但不是很流行,后来,生态学家格雷特.哈定发表了《公地悲剧》的文章,深化了威廉的思想,自此以后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界。

什么叫公地悲剧呢?

       很久以前,有一片草地,这里的牧民最初都在这里相安无事的放羊,安居乐业。但是,后来,航海业兴起,这里也有了交易,大家发现羊皮变得越来越值钱了,于是,谁都想多养几头羊,多挣点钱,虽然也知道过渡放牧反而会破坏草地,但是自己少养了,别人就会多养,终于草场上的羊越来越多,草被破坏的越来越严重,最终退化,牧民们也自此失去了安乐之地,悲剧由此发生。

      公地悲剧事实上描述的就是这样一种现象,·草地作为一项资源,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使用权,但在人性贪婪的驱使下,人们只考虑了自己的收益和成本,总是倾向于过渡使用,展现的是一幅私人利用免费午餐时的狼狈样——无休止掠夺。在一个信奉公地自由的社会里,每个人都追求本人的最大利益,而整体会走向毁灭的终点。

      再次,人们并不会把自己对公地的破坏导致的损失纳入自己的成本,由于是公地,也无人监管,破坏以后,也不会有罚款,对牧羊人来说,只是自己在有效的生产,但对公地,这笔损失却无人承担。

      准确的说,公地悲剧说明的是个人对这片公地的使用没有规则,没有产权制度,没有强制约束,对公地的损失,无人承担,而使资源被过度使用,直至崩溃。

      对共享单车而言,基本符合以上两点,虽然它有明确的产权,但产权处于弱保护状态,每个人都对他有使用权,因此每个人都倾向于对它过渡使用。

      再者过渡滥用者自己完全不用计较损失,共享单车,只是暂时租用,至于今后你还会不会用这同一辆单车,不知道,哪里弄坏一下不用自己负担,也没有人会站出来阻止,缺乏公共监管。

       这种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所有权弱化的状态,注定了共享单车,来的时候满城风雨,走的时候满目疮痍的悲剧。而国民素质地低下,事实上也是个伪命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共享单车乱象真是国民素质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