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头,一个盛产西瓜的地方

春深的四月,我随天津市作家协会组织的采风团一行二十几人,来到天津静海区,一个叫台头的地方。

那天天气正好,云远天高,正在当地一年一度的“海棠花节”期间,紫色海棠在乡野正开的迷乱,路旁一些顽强的桃花也还没有完全开败。静海区作家协会的作家同行,还有台头镇的有关领导和同志们,热情迎候我们,并给我们讲解当地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和我们一起度过了难忘的一天。

美景在眼前,来来往往,不一定就全部发现的了,就算是自己的家乡,也不一定能张口就说出她的全部。我在天津生活了四十多年,热爱家乡并且喜欢钟爱地域文化研究,但是台头这个美丽的地方,竟然真的没有来过。

车从市作协机关出发,一来到静海我就见到了静海区本土作家,杨成庄乡退休干部薛东森,我们热情的聊起来并且互加微信,我看他的微信名叫做“东乡玉”,忙问他缘由,老薛讲,过去杨成庄那边,就是老东乡呀,因此自命。我听了心中一动,如此说来,我也是老东乡人,我的祖籍是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精武镇和杨成庄乡只是独流减河一河之隔,过去也属于静海县老东乡,我对静海一直怀有和别的地方有不一样的情愫,正是因此。但是静海的台头镇,几次听说,神往了很久,确实是没有来过,遗憾之余,竟有几分愧意。

说起来也并不奇怪,台头镇,位置在天津的西南端,已经和河北省的霸州市的辛章镇以及文安县滩里乡交界了,这里是天津距离雄安新区最近的地方。相对来说,这里远离天津市中心,也算是远离静海区中心。这样说来,我心稍慰,算是给自己没有来过找了一些理由。

为了这次采风活动,台头镇显然是做了精心准备。当地领导和工作人员出动了不少来迎接我们,听他们的口音,确实和静海当地已经大不一样,已经非常接近白洋淀一带。

天津号称“九河下梢”,河流众多,静海这边尤其多,不仅大河奔流,而且洼淀纵横,星罗棋布。著名的洼淀比如郭小川笔下的团泊洼,现在是生态保护要地和著名的风景区。而台头这个镇,就有大清河和子牙河两条著名的河流流过,相邻的文安县有著名的文安洼,霸州的胜芳镇也是著名的水乡,当年,这几个地方都是和白洋淀水路相通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宝地,必有一方宝物,台头,是一个盛产西瓜的地方。在大清河水的灌溉滋润下,台头西瓜已经“著名”了很多年了,2010年,台头西瓜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命名为“中国地理标志西瓜”,还在2012年就获得中国地理标志大典荣誉称号,拥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识使用权。台头西瓜申请了“弘历福”注册商标,弘历是什么,是乾隆皇帝的名字呀,台头西瓜来头不小,当年是给乾隆皇帝做过贡品的,乾隆皇帝几次下江南,台头这地方,曾修建有乾隆皇帝的行宫,皇帝虽然并未驻跸,但是行宫的修建确有其事,皇帝老爷也确实是驾到此地的,乾隆皇帝来到台头,吃了台头上供的西瓜,御笔赐了一个“福”字,这就是“弘历福”西瓜的由来。

种植西瓜,在华北平原的很多有河流水洼的地方,都是寻常的事情。但是台头的西瓜地,现在可不仅只是西瓜地,台头西瓜和周边特色田园经济体已经合体,周边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猛,还办起了西瓜节,每年5月中旬前后的“台头西瓜节”期间,游客和商户的总人数可以达到五万人以上,期间各种文艺表演、商贸洽谈,还有西瓜擂台,可惜我们来的稍稍早了一些,时候不到。现在的西瓜种植和过去不一样了,现在都是科学方法种瓜,西瓜一般不在田地里,而是在大棚区,西瓜园大棚又分为冷棚和暖棚两种种植区。冷棚西瓜接近于过去的露天种植时期,品种是京欣、麒麟和甜王,收获期是在5月中旬持续到6月底,而暖棚西瓜的收获期早一些,4月底到5月中旬,就能吃到了。

我们在“暖棚”里看到了正在成长的西瓜,我幼年时在北运河边,在子牙河边,都见识过西瓜的野蛮而又安静的生长,我曾经住在瓜棚里看守西瓜,也和小伙伴们和住在瓜棚里的看守西瓜的人斗智斗勇偷西瓜,那是很有意思的往事。那时的瓜棚是住人的,白天酷热难当,人们在瓜棚里吃瓜乘凉,晚上呢,住在瓜棚里看守,防人偷,也防动物来偷。那时候到西瓜地里摘个西瓜吃不算偷,但我们要的就是偷瓜的那种乐趣。当然,摘的多拿去卖那就另当别论了。而现在,瓜棚里住的不是人,而是西瓜了,西瓜金贵了,乡情似乎也淡漠了。我写这篇文章时记忆起当年,往事已经模糊不清,似乎那些场景已经和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重叠,是不是我的童年也有一个黄大的月亮呢。

暖棚里真是热,好像提前进入了夏天。暖棚营造出的这种天气,加上大清河甘甜的河水,还有淀洼地的特有的盐碱地土质,是台头西瓜皮薄、沙脆、瓤甜的原由。同行文学院周院长在路上说起一次她的买台头西瓜的经历,那次她把买来的台头西瓜放在后备箱里,途中忽然听到“咔”的一声,她知道是西瓜裂开了,西瓜脆甜,都是如此,咔嚓一声,犹如花开。

前面就说了,在华北平原很多有水流过的地方,有很多西瓜园或者西瓜地,刘绍棠先生写运河的很多故事里,也提到过各种西瓜,现在西瓜的名称可能叫做“京欣一号”,当年可能就根据西瓜的外形叫做“大黑筋儿”,看到了那个样子的西瓜,涌起很多往事里藏着的乡愁。

我的故乡精武镇,在解放前曾经属于老东乡,在解放以后呢,也曾经属于团泊洼公社,我们那里叫做卫南洼,我记得也许是土地过于贫瘠的缘故,我的家乡不是很适合生长西瓜,但是西瓜里蕴含着的乡情,我是在家乡周围附近都体会到的,因而,看到西瓜园,我也好像找到了自己的家园一般。

台头这地方,盛产西瓜,但是这里不仅有西瓜,还有棉花,还有很多北方农村家乡都有的东西。街头粮食囤里盛放着的金色玉米棒子,还有房舍里熟悉的农具,坐车或者走路,在台头,一切怎么就这么亲近。这里不仅有农作物园林作物,也有子牙河和大清河的田园自然风光,这些风光是北方的淳朴,也恰有江南的恬静,这不仅是自然的遗产,也是新兴的生活方式,那些田园综合经济体,是城乡共同的荣光,劳累的城里人,可以随时到这里来住。

北方的共同传说,比如求雨,人们期盼风调雨顺,台头镇大六分村登杆圣会的那根杆子,传说是小白龙的龙骨所化,那些生龙活虎的向上攀爬的小男孩们在爬上杆子时所做出的各种动作,就是过去求雨时向神祈祷时的各种身体语言的再现。人们有着朴素的愿望,人们想和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相亲相爱,把日子绵长的过下去。这些乡土的花会社火之类的民俗一脉相承,是人们的愿景之花。台头有,其实只要有人的地方都有。

那天离开台头时,暮春午后并不热,还有些微凉风,台头有西瓜,台头简直是什么都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台头,一个盛产西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