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摘记part one

作者: 苏珊凯恩

开始:

美国人自视为一个外向的种族,而这意味着美国人已经丢失了对自己真实的评价。调查显示,有1/3~1/2的美国人都具有内向的性格倾向--换句话说,在美国,两三个人中间就有一个性格内向的人。

如果这些数据让你感到惊讶,那是因为有很多人有意无意装出一副外向的样子。


有如此之多的内向者甚至会对自己隐瞒这一性格,这其实很容易理解。我们生活在一个我姑且称之为外向理想型的价值系统中,几乎每个人都坚信最理想的自我状态是善于交际,健谈的,即使是在聚光灯下也应谈笑自如。典型的外向者更喜欢行动而非观望,喜欢冒险而非计划,喜欢肯定而非怀疑。

内向,同它的亲戚们----敏感,严肃,腼腆,在当今社会中被看成是一种次等的个人性格,一种介乎失望和病态之间的状态。

然而我们在不假思索的宣扬外向理想型的同时,也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很多伟大的思想,意识还有发明---从进化论到梵高的《向日葵》再到个人电脑---她们都来自安静而理智的人,他们知道如何与自己灵魂深处的思想交流,并在那个安静的世界里发现宝藏。

如果你是一个内向的人,你应该知道对沉默的偏见往往会引发严重的精神痛楚。如果你是个孩子,也许你会在无意间听到你父母因为你的羞涩二必须向他们道歉。或者在学校里经常有人说你“从你的壳里爬出来”-----这种刺耳的表达方式难念忽略了一点:有些动物天生就要无时无处部背着防护壳,而对于有些人而言此举亦然。“那些从小就在我耳边萦绕的评价始终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他们说我懒、笨、慢、闷。“一个名叫“内向撤退”的电子邮件列表的成员写道“当我长大一点儿,成熟到可以认清我不过比较内向,那是我的一部分,之前对我的种种假设其实都是不对的。我多么希望那个时候我能够证明这些,然后让别人改变这种偏见。”

卡尔.荣格在1921年出版了《心理类型学》,书中将内向者与外向者作为人类性格的中心建构。荣格说,内向者往往是被内心世界的想法和感受所吸引,而外向者则倾向于关于人们外部的生活和活动。内向者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他们之于身边事物的意义上,而外向者则会投身到事件当中。内向者往往会在他们独处的时候为自己充电,而外向者则会在社交活动满足不了自身需求的时候为自己充电。

内向者在处理问题时,步调更缓慢而且更有目的性。她们更喜欢在一段时间诶致力于一件事情,认为这样也许会更加专注。这类人往往在面对金钱和名利的诱惑时表现得相对淡泊。

外向者往往会为晚宴带来活力,会在你讲笑话时哈哈大笑。他们基本都很自信,领导能力强,是公司中迫切需要的人才。他们讲话时经常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他们更喜欢诉说而非倾听,很少会有语塞的情况出现,偶尔也会讲话不经过大脑。他们可以从容处理冲突,却对孤独无能为力。

相反,内向者可能有很强的社交能力,喜欢参加派对和商务会议,然而过不了多久,他们家就开始希望能在家里穿着睡衣走来走去。他们宁愿把这些社交精力都拿出来与自己亲密的朋友、同事和家人分享。他们是很好的倾听者,开口前必三思,甚至经常觉得他们笔头上的功夫要远远好过口头。他们讨厌冲突。有的内向者会对简短的对话感到恐惧,而对于深入的交谈却能收放自如。

内向的人并不一定羞涩的。羞涩是对社会中出现的反对言论或者羞辱而感知的恐惧心理,而内向是一种对于平和环境的偏好。羞涩是一个天生棘手的问题,而内向则不是。

在本书中,我们会把重点放在审视自身而不是研究成果上。

如果你想从这本书中得到一点启示,那我希望这一点新的感受就是“做你自己”的权利。

你可能感兴趣的:(《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摘记part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