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几天一个视频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
视频显示的是一个身穿黄色上衣的小女孩瘫坐在地上,一位老太太对其进行轮番的踢打。
看完视频,我不禁疑问:视频里的人是什么关系?老太太为什么会下如此狠手呢?
随后又看了几篇报道,才知道,原来是奶奶在打孙女。原因是上学路上,孙女的棒棒糖掉了,要奶奶给买3个,结果奶奶身上的钱就只够买2个,孙女不愿意哭闹不止,奶奶一气之下就出现了视频中的这一幕。
据悉,事后居委会工作人员和女孩爸爸带女孩一起去医院检查并无大碍,精神状态良好。
不过,在警察和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教导下,老人十分后悔,已经有两天没吃饭了。
我不想说这件事中谁对谁错,因为熊孩子的例子很多,老人虐童事件也很多,用某一幕去解读某些诸如网友说的重男轻女、奶奶姥姥不同或者界定熊孩子or狠奶奶总是有缺公允。
我好奇的是,如果下次遇到类似情况,视频中的奶奶除了打骂孩子外,有没有更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
我有个朋友在没孩子之前特别喜欢出去逛街,只要是逛街的,几乎随叫随到。但是,有个孩子之后,几乎很少出去逛街。
开始我们以为她放不下孩子,就老是劝说让她带孩子出来一起逛。劝多了,才知道到并不是放不下孩子,而是不愿意带孩子逛街。
她说:“我以前看人家在商场或者超市打孩子觉的家长特别不可理喻,我现在就特别能理解打孩子家长的心情。”
我问她:“为什么会这样?”
她说:“孩子越是在人多的地方越难管,明明家里玩具、零食一大堆,在商场见了还是要买,你不买,立马坐地上又哭又闹怎么说都不听,丢人不说,整的我无奈到爆炸,还不如就在家待着。”
类似的这种无奈,其实挺常见的:
还有网友这样说:
我其实非常理解他们的不易,现在的孩子确实不好带。
你说他们是个小孩子吧,但是有时候说的话还真像个小大人。
你说他们是个小大人吧,哭闹起来那个劲儿,真是让人头皮发紧,双手发热想去打人。
但是,打,终究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可是,不打,他们闹起来,怎么才能制止他们呢?
三
之前很喜欢听广播,在广播中,我听到了一个爸爸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他带女儿去逛超市,女儿看到零食不肯走,非要他买。他觉得家里还有不少零食,就蹲下跟女儿说:“家里还有很多,等吃完了再买好不好?”谁知女儿做地上边哭边脱掉鞋子扔向他。
他说他本来很生气,但是他想到这个时候恐怕越理女儿,女儿就越哭闹不止,所以就对女儿说:“你想要爸爸给你买,爸爸不给你买,你很伤心是不是?那爸爸在旁边等你一会儿,你哭好了,穿上鞋子去那边找爸爸。”
说完,走向了旁边的货架,女儿看到爸爸没理她,哭了一会就自己起来了。至此之后,女儿与他出来,再也没有用哭闹这种方式来让他买东西。
面对孩子如此的哭闹,故事中爸爸的做法从某方面来说,是非常恰当的:那就是告诉孩子,在某些事上,哭解决不了问题。
但是,孩子的哭闹分很多种。这并不是一个适合解决孩子所有哭闹的方法。
在面对孩子的哭闹时,大人找不好应对措施,不仅会造成孩子用此方式不停的使大人就范,也会造成大人对于孩子哭闹条件反射的认为是孩子的问题,从而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需求。
那么,面对孩子的各种哭闹,到底要如何应对呢?
四
首先,要明白,哭闹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表达情绪的方式,也是一种迫使他人满足自己要求的交往方法。所以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的哭闹是属于情绪的表达,还是要求被满足?
其次,如果是情绪的表达,例如,饥饿、身体疼痛或者是伤心、难过、害怕,父母一定的分开处理。
1.涉及身体状况的哭闹,如果是困了或者饿了,就让孩子睡觉或者吃饭;如果是身体疼痛,尽早看儿科会比较妥当。
2.涉及到精神状况的哭闹,父母一定要耐心陪伴孩子,弄清楚孩子伤心难过或者害怕的原因,帮助孩子从中走出来。
最后,如果是面对要求被满足式哭闹,父母一定要明白:
1.基本的需求一定要满足,不要让孩子哭闹了,才满足孩子。
2.合理的需求尽量满足;不合理的需求,无论孩子如何哭闹,大人坚决不能退让。要让孩子知道,在这些事上,哭闹,解决不了问题。
3.转移孩子注意力。将孩子的注意力从这件事情上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这个很有效。
如果上面三个方法都不行的话,你可以采取文中爸爸的做法,采取冷处理,允许孩子适当的发泄情绪,但是一定要分清场合,注意不要在人多的地方,免得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