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本文源自一位笔名“风清扬”的朋友的亲身经历,感谢撰稿!




我的父亲是一个农民



01


  出生于1953年的父亲,当了一辈子的农民。

  每次回家,当和父亲一起,街坊四邻都说,儿子个儿真高,站一块儿真不像父子俩。主要是父亲的特征太过明显,黑,又矮。黑是因为一生风吹日晒的劳作,矮是因为经历过那些吃喝都愁的年代。

  奶奶在世的时候,每当说起父亲小时候,言语中都透露出心疼与无奈。父亲从小就去生产队挣工分,割草,没吃的时候就去要饭吃。听奶奶讲,父亲填点儿肚子后就蹲在墙根边上猫着,因为少动才能多扛点儿饿。每次和父亲聊起,我说是苦穷的日子闹得,耽误他没能长起个子来。

  父亲三十岁的时候,有了我。那已经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第五年,家里就三间坯房,一家人挤在一条炕上,连个像样的门儿都没有,围墙也就是一些干树枝围起来的篱笆,也有家用电器,如果手电筒也算的话

四五十年前的老房子


  家里最大的经济支柱,就是种地。在那个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机械化也就只存在于农村土坯墙上的标语里。从小就跟着父母在农村地里劳作,耕地,翻地,平地,基本上都是靠的人力和畜力,在那个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年代,唯一可以靠的就是勤劳苦干。

 春忙种,秋忙收,按说对农民而言夏天和冬天应该是相对比较闲在的,可我印象中的父母,一年无闲。农村的土地改革,分完地之后允许村民自愿承包责任田。所以,家里除了种玉米小麦等口粮外,为了挣点儿钱来改善生活,开始了种红薯,而且还承包了几十亩地专门来种。

我不喜欢红薯这种农作物,直至现在,依旧如此。自打父母开始种红薯之后,十来岁的我感觉和他们相处的时光真是少之又少了。早上醒来,父母已经去地里了,中午放学回家,锅里的饭是热过的,父母又早已经去地里了,直至天漆黑才回来。夏天,是红薯这种作物生长的旺季,同时也是雨水的旺季。一赶上下雨,茎就开始生根,茎一生根,父母就开始不停的忙活,一天的猫着个腰翻红薯蔓,把刚长的茎根拉断。这几十亩地,一遍刚翻完,又一场雨来了,还得再翻一次,就这样,一个夏天基本不得清闲,脸朝黄土背朝天,但父母从没抱怨过生活的辛劳,我也从未听过一个累字。秋天刨红薯,又是从秋忙活到上冻。冬天,天寒地冻的,农村都应该是闲下来了,但父母不是,还得去姥爷村那边磨红薯,弄团粉,再漏成粉条,冻干,再晒…. 一连串的工序,这样要一直忙活到农历新年。周而复始,一年又一年,这就是我的父亲,我的父母,是中国农民的缩影,吃苦耐劳。



02



姑姑家的三个哥哥都是瓦匠,当瓦匠对我一个农村娃来说,似乎也可以算是个不错的谋生选择。十二岁那年,小学毕业升国中(注:镇里重点中学),因为发挥失常,差十分才够录取分数线。父亲拿着成绩单,沉默而凝重,没说一句话,我也愕住了,忽闪过一个念头:完了,这辈子真的要做瓦匠了。但是,要想上国中还有另外一条路子,就是赞助买分。买10分的话需要一千六百块钱,五分钱的冰棍我还有概念,一千六百块钱,真的是足够能好好改善一下贫困的家庭了。在那个年代,挣个钱已很不易,要能攒下点儿更是难上加难。我永远记得那天,父亲骑着破自行车,后架上带着我。我知道,父亲的怀里还揣着那一千六百块钱,沾满了血汗。一路上,父亲没回过一次头,我就那样静静的坐着,望着父亲那不太合身的褂子,不知所以。时至今日,每当回想起来,我都很佩服和感激父亲,如果没有他那个决定,就没有现在的我。


干瓦匠的我

 1999年我考上了县重点高中,父亲很开心,孩子去读高中了,上学的这条路有希望。其实,我明白,父亲是不想让孩子继续在地里刨食,希望有一个更好的将来,这算是一个身为农民的父亲最为朴实的远见。上学是纯花钱的,经历过农村的生活,我也深知挣钱不易,但十大几岁的小伙子,那时候一顿吃的也多。为了能省点儿钱,每次去食堂打饭都是等到最后快没人了才去,而且,都是打半份菜,三个馒头。食堂师傅每次都看在三个馒头的面子上,半份菜给的比一份菜都多,而且,米汤还是免费的,就这样,每天不但能省下几毛钱,还能把肚子填饱。父亲知道我舍不得花钱,一回家就叮嘱说让我在学校多吃点儿,别省着花,可我也深知那个时候的家庭,经济并不宽裕,也舍不得花。父知子,子亦知父。

 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手里渐渐的有些钱了,但从2003年开始,家里又进入一段生活拮据期。那一年,我从县重点高中考上重点大学,可光每年的学费就得5000块钱,还有生活费住宿费等等,这对我们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而言,着实是沉重的负担,更何况要持续四年的时间。但父亲就生生的靠在地里种一些西瓜等又麻烦又难打理的经济作物,来凑够这个钱,供我读完大学,继而念完研究生。这学费真的是来的太不容易,有一次西瓜只卖出了一毛多钱一斤的价儿,一亩地也才就卖了才千儿八百块钱,刚够学费的五分之一,就那几年,父亲皱纹多了好多。为了凑学费,我也去干过培训班,当过农民工,不忍见父亲太辛苦,就这样熬过了对一个农村家庭而言艰难的时期。

 2010年开始参加工作,进入的是一家国企单位,我这个家里最大的负担开始自食其力了,虽然挣得不多,也尽力去贴补家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农村各项政策的实施,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家里的境况好了许多。种地国家给补贴,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机械化从土坯墙上的标语真正的落实到了家家户户,使农作变得简单了,坐在地头上就能把粮食收回家。家里也拆了那几十年的土坯房,盖上了红砖大房,现在,液晶电视,空调,洗衣机等等家用电器都配齐了,父亲也用上了智能手机,微信,今日头条用的溜得很。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生活大变样。

我的父母


父母渐渐年纪都大了,辛劳了一辈子,唯一的希冀就是全家团圆平安。我一有时间就回家看看,有时也会和父亲聊一些工作上的事儿,现在谈到我,父亲脸上挂满了自豪。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农民。


-END-


本文源自一位笔名“风清扬”的朋友的亲身经历,感谢撰稿!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