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30

  无论是这篇文章里面李冰老师提到的他的学生的个案,还是在我们常常接的一些个案,里面都会遇到相似或者类似的问题。关于这个孩子为什么大部分的家长都会觉得:为什么他小时候是一个样子,然后他上到初中或者上了高中,又变成另外一个样子,他现在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这跟他的心理有什么关联吗?

图片发自App

  那事实上呢,我今天就想把这个部分,简短的分享给大家,其实最近我们接触的很多孩子的问题,都源于他有一个错位的父母。怎么讲呢,其实每一个父母都是特别期待自己孩子很优秀,很卓越。但是我们每天在陪伴孩子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去思考或者体会一下,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他自己,还是成为我们希望他成为的样子?我们是否用我们那些认为去绑架了这个孩子,我有没有跟孩子交流过,他也想活出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还是孩子想活出它原本的自己,这是在陪伴过程当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点。

图片发自App

在我们的工作里面,因为我们大量的会去做心理个案,有很出现状况的,都来自于这个部分的错位,就是孩子他没有办法成为自己,他也没办法逃出这个被控制的,或者设计的牢笼,他该怎么办呢?他就会把情绪去累积到身体的某一个器官、脏腑或者其他位置,让他慢慢开始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发烧、咳嗽、等身体状况)透过这些问题被父母看见。因为人有一个非常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就是我不想面对这些被控制,我情绪积累到了身体里,我就会生病,我一生病。父母发现我们生病了,我们就会获得更多的照顾。我们在不能动或者被停下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不用学习,不用去做那些被控制的一些事情。

图片发自App

这是我们每个人具备的这个生存机制,所以当我们不知道如何成为自己,又无法对抗去突破这个被控制模式的时候怎么办呢,我们的身体一定会出现状况来帮助我们。所以很多时候就会有人问到,孩子明明检查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他经常觉得自己痛啊,经常觉得自己头痛或者脚痛,手痛或者哪里不舒服,他总是要出现一些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事实上孩子是通过这些难受的状态,来告诉我们家长要停止现在的生活模式,来调整我们跟孩子陪伴的模式。

图片发自App

  我只想表达一个观点,就是在这个阶段,特别在初中阶段。很多妈妈来问,这个阶段应该怎么去陪伴孩子,包括高中的妈妈。我到底是健康重要,还是成绩重要,等等等等。其实我们作为父母,最应该注意的就是孩子到底想要什么,比如说你想考第一名,孩子是不是他想考第一名。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平衡沟通。如果我们双方的目标是一致,那我们爱的方向,支持的方向一定是一致,如果孩子和我们的目标完全不一致。我们要做大量的陪伴和沟通的工作,因为一意孤行只会导致的结果就是背道而驰,一定会让对方和我们自己都出现不和谐的这个结果。

图片发自App

所以非常谢谢刘玮建了这样的一个群,大家可以有机会互相交流,谢谢那个李冰老师,今天做的这个分享。让更多的家长看到,原来中学的孩子有这么多的心理问题。而不是我们想象的孩子就不该有心理问题,孩子就应该好好学习。其实没有那么简单,包括李冰老师分享的,原来除了我们所认知的心理学的工具,原来还有芳香,绘画,可以支持到孩子的心理的疏导,非常感谢李冰老师的这篇文字分享。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