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传》之包何包佶

        包何与包佶是两兄弟,与其父包融并称“三包”。老夫在想,是否把这三个包放在一起写比较好。史传三人名声都很大,这两包我还不敢妄下诊断,但前面那个包老夫已经写过了,实无太多长处,这两包写着看吧。

        包何,字幼嗣,润州延陵人,包融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与弟佶俱以诗名,时称“二包”。天宝七年,(公元七四八年)登进士。会师事孟浩然,授格法。与李嘉佑相友善。大历中,仕至起居舍人。河著有诗集一卷,《文献通考》行于世。

包何现留存下来,能够查得到的诗有十九首,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江上田家》,兹录如下:

近海川原薄,人家本自稀。

黍苗期腊酒,霜叶是寒衣。

市井谁相识,渔樵夜始归。

不须骑马问,恐畏狎鸥飞。

在老夫看来,不过尔尔。 包何另有一首祝贺相里使君生了七个儿子的诗,感觉恭维得有点肉麻。 亦摘录如下:

娶妻生子复生男,独有君家众所谈。

荀氏八龙唯欠一,桓山四凤已过三。

他时干蛊声名著,今日悬弧宴乐酣。

谁道众贤能继体,须知个个出于蓝。

用诗拍拍马屁其实很正常,记得鲁迅说过一个故事,有个富人,生了个儿子,人来贺喜,一人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富人欢喜,另有一人说这孩子将来要当官,富人喜不自胜,只有一傻子说,这孩子将来要死的。 其实,这三人中,傻子讲的才是真话。 然而,回报是一顿打。 看来,这包何还是蛮谙世理的。

善于包何的介绍,资料上并不多,但从他留下的诗来看,其水平不太高,其送别诗尚有一丝嚼味:

一片孤帆无四邻,北风吹过五湖滨。

相看尽是江南客,独有君为岭外人。

        这是包何送送乌程王明府贬巴江的一首诗,自古以来,写别离特别是朋友被贬的诗,感情比较真切,盖因看到别人日子不好过了,来一点猫哭老鼠至少不违反礼节。包何这首给我这种感觉,别人读到的感觉是一种怜惜,而我能读出包何当时那种幸灾乐祸的感觉,如诗里说的,(你看你看),你身边都是江南人,只有你这个家伙是来自南岭之外(嘿嘿,这下倒霉了吧)。

        关于包何就写到这吧,再看下其弟包佶。

      包佶,唐代诗人。字幼正、润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人,天宝六年(747)进士,累官至谏议大夫,因交好元载贬谪岭南,后刘晏举荐其为汴东两税使,刘晏被罢官后,以包佶充任诸道盐铁轻货钱物使,迁刑部侍郎,改任秘书监,封丹阳郡公,为官谨慎笃实,所在有政声,后因疾辞官,卒于故里。

玉树歌残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写金陵的诗特别多,包佶这首水平真不怎么样,说包佶这人对荣辱的事看得比较开,其实不然,老夫从他留下的三十八首诗中,独看到一首写他得病归家的诗:

病夫将已矣,无可答君恩。衾枕同羁客,图书委外孙。

久来从吏道,常欲奉空门。疾走机先息,欹行力渐烦。

无医能却老,有变是游魂。鸟宿还依伴,蓬飘莫问根。

寓形齐指马,观境制心猿。唯借南荣地,清晨暂负暄。

第一句就是“无可答君恩”。可见此人一辈了追逐着功利,故这包二比包一幸运得多,虽然傍大腿被贬去过岭南,但只要大腿傍多了,回归朝庭亦非难事。包二就是这样一位善于见风使舵的人,不错不错。

《唐才子传》对二包描述如下:

 包何

  何,字幼嗣,润州延陵人,包融之子也。与弟佶,俱以诗鸣,时称"二包"。天宝七年杨誉榜及第。曾师事孟浩然,授格法。与李嘉祐相友善。大历中,仕终起居舍人。诗传者可数,盖流离世故,率多素辞。大播芳名,亦当时望族也。

  包佶

  佶,字幼正。天宝六年杨护榜进士。累迁秘书监。刘晏治财,奏为汴东两税使。及晏罢,以佶为诸道盐铁等使。未几,迁刑部侍郎、太常少卿,拜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居官谨确,所在有声。佶天才赡逸,气宇清深,神和大雅,诗家老斫轮也。与刘长卿、窦叔向诸公皆莫逆之爱。晚岁沾风痹之疾,辞宠乐高,不及荣利。卒封丹阳郡公。有诗集行于世。

《唐才子传》中的三包以诗出名,感觉特别别扭。就写到这吧,毕竟,咱包家也很难出一个象样的人,出了个包拯也是个被小说和戏曲给编出来的一号人物。 哎.......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王之涣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贺知章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岑参

你可能感兴趣的:(《唐才子传》之包何包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