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图表分析与解决问题技巧——「麦肯锡图表工作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欢迎关注【老蔡悦读】,一起在书的海洋畅游,享受阅读的快乐。

书名:麦肯锡图表工作法

作者:[日]齐藤显一,竹内里子

译者:金磊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7-09

ISBN:9787505740419

前言

正确地捕捉问题

所谓“发现本质性的问题”,指的就是要准确地捕捉问题的关键点。

解决问题的方式

要想找出问题的关键点,需要事前搜集海量的数据,进行缜密的分析,在理论上做到滴水不漏才行。

问题的“路标”让我们接近问题的核心

所谓“路标”,当然不是胡思乱想出来的。在重要项目上采用“事实调查(数据)”和“访谈(定性信息)”的方式来准确搜集信息,再以此为基础才能找出问题的关键。

通过绘制图表来加深理解

“图表”就是通过图形或流程图等概念图的形式,将信息视觉化的结果,能让此前罗列在自己面前的数字或定性信息,那些自己怎么也看不懂的数据,一下子变得容易理解起来。


序章通过案例,用图表找出问题所在

01 先学会“用事实思考”


首先要弄清楚的是,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思考什么样的解决对策,从而总结出笼统的观点,即“问题的路标”。

企业的运营要基于客观事实(我们也把这叫作“事实基础”)来分析当前的状况,这能帮助我们找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02 图表让问题变得更容易


所谓“绘制图表”,其实就是将事实数据以视觉化的方式进行思考分析的过程,从而产生合理的疑问。而且,一旦有了疑问,才能更清晰地知道前期还应搜集哪些数据信息。

在几个关键节点上用简要的信息,标注出可以从图表上读出的内容或者疑问点,这样更能让人一眼就明白问题的要点所在。

总之,不要只是罗列出数字,要用图表化的方式进行思考,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理解搜集到的数据。


对于数字的理解,只要能弄清楚其变化的趋势、变化量、比例、两个或三个数字间的关系就行了。

03 首先要判断问题的严重程度

一张高质量的图表会更有说服力,反之就是在浪费时间,甚至成为我们理解问题的障碍。我们在进行发表和展示时,也最好挑选那些高质量的图表。

04 深挖问题的原因

抓住整体趋势之后再对细节的数字进行分析的方法,非常推荐大家使用。我们最终得到的数字越细化,就越能让我们注意到此前未曾关注过的有趣事实。

通过图形来传达信息,重要的部分则用文字来表现,这样能显著提升受众的理解程度。这种图形和图表,就叫作“概念图”


图表大体可分为“数据图表”与“分析图表”两大类,通过数据图表进行分析思考得出重要的发现,就可以升华为分析图表。

第一章通过数字了解全局

05 了解销售规模与发展状态

只要能找到发现问题的“路标”,也就意味着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从销售额的变化可以直观地看出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成长力。

我们需要将问题进行分解,以找出到底是哪个部门引起的问题。

要了解整体状况,然后让自己的工作方法随之改变。

06

07 了解市场份额的变化

“市场份额(share)”原词准确的翻译就是“占有率”的意思,不过其也是表现一个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竞争力提高时市场份额就会增加,反之,竞争力降低时市场份额也会随之减少。

一定要在一个中长期的时间范围内去研究市场份额的变化趋势。

自己公司的销售额在整个市场规模中所占的比例,就是市场份额

对市场份额变化的把握,意味着对企业的竞争力(或者换句话说,价值链是强化了还是弱化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08 了解收益的变化

在企业运营的各种费用中,会随着销售额的变化而增加或减少的,叫作“变动的费用”。

不受销售额变化的影响一直会产生的费用,就是“固定费用”。

销售额开始减少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情。

无论销售额增加还是减少的企业,都不能忽视收益性的变化带来的影响。


所谓“经常性利润”,就是用在本行业内经营获得的销售利润,加上营业外的收益,再减去营业外的费用。

“销售总利润”就是用销售额减去销售成本所得到的收益,也被称为“毛利润”。用“销售利润”除以“销售额”就等于“销售利润率”,而用“毛利润”除以“销售额”就等于“毛利润率”,这两个数字越高表示商业活动越成功。


09 了解生产效率的变化

生产效率,原本是指相对于一定的投入量,最终所产生出的成果量(销售额),所以将一整年的销售金额除以投入生产的时间,就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来了。

改善生产效率的原则,就是减少投入的量并增加产出的量。


概念图就是将我们的思路、定性信息以及无法用文字表达的内容,用视觉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第二章判断市场是否还存在商机

10 掌握市场的整体情况

自己公司的销售额=所在市场的规模×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

要对整个市场进行了解,看清楚所处市场今后的发展方向,找出具有商机的细分市场。

所谓的“全局”意识,指的不只是考虑本公司所处的产品市场,同时还要关注高一层级的市场,并把握其动向。


11 搜集数据绘制图表

关于整体的市场规模以及产品分类等的统计,是我们了解市场时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

12 了解顾客的需求

所谓的“市场”,是指以数值的形式来表示企业将产品化的东西销售给顾客的结果。

只有能充分了解顾客需求并提供相应产品的店家,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


第三章摸清价值链在哪些环节有问题

13 何谓“价值链”

所谓的“价值链(Value Chain:企业创造价值的链条)”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实际上,价值链从来都不是固有的,而是会根据各个公司自己的想法而有所不同。

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他指出企业的事业活动可以被整理成一个“流程”,而这正是企业竞争力的来源。

整理工作之所以难,就难在“思路”上,也就是说信息都是混杂在一起的。

一般来说,自己公司生产的东西叫作“产品”,从别处采购而来的东西则叫作“商品”

14 掌握正确提问的能力

“框架”指的是对事物和信息进行整合时的一种思维方法,也可以说是从价值链中了解问题的“整理轴”。

所谓“正确提问的能力”,就是指能在对话过程中,通过“正确的提问方式”,引导对方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提问,应当是能够促使提问者与提问的对象都能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要一边通过提问控制对话的节奏,一边准确地搜集我们想要的相关信息。

15 正确提问的三大难点

为什么“提问”会变成一件很难的事情呢?其原因主要有三个。

其一,只提问自己感到疑问的那部分内容,即所谓“以自我为中心”式的提问,这是关于“提问姿态”的问题。

所谓“对话”是必须要有对象的存在才能成立的,我们在提问时必须要考虑“对方的立场与角色”和“维持继续对话下去的气氛”。

我们提问的目的,并充分考虑受访者的立场与角色身份,要从对方愿意回答的部分开始问起。

其二,一上来就问非常具体详细的问题,这是关于“提问内容”的问题。

其三,为了让访谈一直正确地进行下去,需要为之后的提问想好“更多的候选问题”,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理论化的思考能力,所以这是关于“提问者理论思考能力”的问题。


16 向谁提问?从何问起?

只能选择“是”和“不”或在二选一作为答案的问题,叫作“封闭式的问题”。

对答案的范围并没有做出限定,就叫作“开放式的问题”。


17 通过提问了解问题

“不知你注意到了没有?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18 提高访谈效果的技巧

千万不能完全依照提问列表中的问题来进行提问,否则这会妨碍到对方表达的逻辑连贯性。

只有正确的目的,才能引导出正确的问题,所以当你感到困惑时,可以让问题都重新集中到最初的目的上来。

从顾客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才能让我们真正了解顾客的需求是什么,顾客会对什么感到满意。

一旦误解了提问的目的,就会失去信赖感,让回答变成了走形式,

要想实现成功的访谈,就必须要“时常想着对方的利益”来获得信赖感,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19 提高访谈效果的记录方法

在进行访谈时,可以采用“两人一组”的形式,即一个人负责提问,另一个人在负责用电脑打字记录的同时,基于“提问中是否有遗漏”的考虑,也可进行追加提问。

对于对方的观点不要进行任何的取舍,应该尽可能忠实地记录下对方的表述内容。

可以在最初的答案上标记序号①。接下来,对于追问后给出的答案再标上序号②,这样逻辑就更清晰了。


20 按照价值链的环节进行评价

价值链的顺序依次是,最开始的“顾客的判定”,接着是“产品·商品的开发”“筹备·制作”“市场营销”“销售”“售后服务”等。然后,还有属于企业基础设施的“店铺管理”的内容。

21 总结多数人意见的方法

如果我们对反馈的所有问题都一一进行改进的话,反而不是正确的做法。

每个意见都一一应对去解决,就是掉进了所谓“对症疗法”的陷阱里了。


不是对每一个意见都想着一一去解决,而是要从中思考出真正本质性的内容,这才是正确利用了访谈的结果。

不同属性的顾客,其需求也是不同的,自然提出的意见也各不相同,可以分为几个群体。


“归纳法”,其指的就是从相近的事物中推导出法则与原理的方法。

根据法则及一般论推导出结论的方法,则叫作“演绎法”。

“色彩浴”效应,即基于自己所想的内容,带有倾向性地去搜集相关的信息。


22 通过继续追问来了解重要内容


23 将意见与事实数据相结合思考对策

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并不意味着就能付诸实践并取得显著的成果。

重要的是要能按照我们所想的顺序进行排列。

第四章思考“基础设施”是否有问题

24 何谓“基础设施”?


如果把事业部门称作“直接部门”的话,那么与之相对的,这些就应该叫作“间接部门”了。

人的问题”从来都是企业家压力和烦恼的来源,也是必须要面对的一大课题。

“间接部门”“企业文化”以及“人的问题”,是价值链构建的基础设施,也会极大地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方向,但这也只限于“明白”的范畴而已。如果不解决与基础设施有关的问题,那么用于解决问题的对策就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效。

25 了解基础设施问题的两种方法

为了了解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运用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从对顾客和营业员的访谈内容中找出问题点。

第二种方法,就是分析研究为什么价值链上会出现问题,通过对其原因的深究,从而找出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

所谓“氛围”一词,其实包含很多方面的意思,不仅仅是指商品的摆放,也有可能是指与设备等相关的基础设施问题。


26 从价值链的问题来分析基础设施

产品开发——没有考虑到顾客

价值链上的问题,往往都是与基础设施有关的问题。

制造——一直沿用旧的生产方式

其实这种情况下,首先是要满足对“现做现卖”有需求的顾客,然后再制定出能够提高生产频度的新生产计划。

市场营销——没能及时应对顾客关心的内容

从店主的角度来说,是依照自己所想的价值来进行定价的,这叫作“绝对评价”,但是作为顾客来说,肯定是要与其他店里的面包在价值和价格上进行比较的,所以这也叫“相对评价”。

销售——在人才培训方面不够用心

售后服务——没有努力去了解顾客

没有搜集顾客信息的确是不对的,但比这更糟的是,在认真分析了顾客的需求之后,却并没有将思考的结果反映到解决的对策中。

27 聚焦“人的问题”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的问题”往往也是最深刻的问题。

能够提升业绩的部门或公司,都是由“人”组成的。部门或公司出了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一旦严重化,改善起来将会非常难,因此一定要防患于未然。

所谓“概括”,就是从多数信息中,找出共通的项目来进行分类整理的方式。

第五章弄清问题的本质,给出解决方法

28 梳理存在的问题

对问题的了解,可以先从对顾客和公司员工的访谈开始。选择合适的提问对象,并从笼统性的问题开始问起,引导对方就重要的问题发表意见。

改变意识让自己离成功更近一步

从价值链、基础设施、人员三方面来梳理问题点

总之,业绩恶化的背后,是价值链、基础设施以及人员方面的问题。


29 思考解决之道

改善价值链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以提升销售额为目标。

所谓“逻辑树”图表,就是像从树干上扩展出新的枝叶一样,并且给每个部分命名。

需要搜集的信息内容可分为以下三类。

·有助于判定目标顾客的信息

·有助于决定开发和销售何种产品的信息

·有助于市场营销和销售方面的信息


30 付诸实践并取得成果

已知的对策有:对目标顾客的再判定、开发满足顾客需求的新产品、为提高营业员的待客服务能力而进行相关的培训。

将失败的产品及其配方也记录在数据库中,这能让我们从失败中学到经验。

31 大家都能取得成果

“发现问题、想出解决对策、付诸实践取得成果”

·通过事实数据了解本公司或部门的业绩变化。

·通过事实数据了解市场的成长机会,通过对顾客的观察掌握整个市场的情况。

·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事业和业务的流程,绘制出价值链。

·将价值链用作发现问题的思路,不用太在意小问题,而是要将重点放在大的问题上。

·思考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同时在实施对策时,也要注意企业基础设施与人员方面的问题。


后记

在分析思考问题时,依据提前搜集好的数据进行讨论,有利于帮助我们排除先入为主的观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欢迎关注【老蔡悦读】,一起在书的海洋畅游,享受阅读的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图表分析与解决问题技巧——「麦肯锡图表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