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阅读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从早上开始铺天盖地的纪念文章扑面而来。在这个有点特殊的日子,读书成了一件可以回忆、追忆、怀念的事,也是可以期待与想往的事。

读书在今天变得特别有仪式感,在心底对读书有无限期待的人都或多或少要发一点感慨,似乎无论如何,今天都要读一点书了。就连我,也利用中午午休的时间,在当当凑了一个满减活动,买了十几本书。这十几本书的选择也挺有意思,后文再讲。

中午看一位网友的发言,她说她是家里最不爱读书的人(我一直关注她,其实她家里满坑满谷的书,而她把读书喝茶作为了一种日常的生活状态),她小的时候家里人一吃完晚饭就各自坐到一处读书,听到的都是沙沙的翻书声。这也给了我一个预想中的答案,读书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氛围有密切的关系。

记得我得到的第一笔零花钱是一毛钱,拿着到家附近的小商店选东西。在我看来,这是一笔巨款。当时个子还不及柜台高,我跳跃着向售货员说话。她问我要买什么。几乎没有思考,我说要买书。在来之前,我并没想过要买什么。

但问题紧接着而来,要买什么书呢?那时好像六七岁,能看的东西实在有限,就选了一本小画书,9分钱,名字我至今还记得——《熊猫学礼貌》。讲了一个小熊猫不懂礼貌处处碰壁的故事。这个故事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时刻提醒自己,礼貌是一个人基本的素养。

小的时候,总把一本书放到枕边,那真是枕边书,只有躺在床上睡觉时才看,看久了眼睛就朦胧起来,所以现在才用“四只眼”看世界。那时常看的一本书是《孙敬修老爷爷讲故事》,讲的是一些传统故事,我最喜欢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看了许多遍,每次都幻想着也有一只孙悟空那样的金箍棒。

 阅读就这样一直断断续续地跟着我,有过断档,但总算没有间隔时间太长,就又重新拾了起来。

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轻量阅读。那时我痴迷于琼瑶的小说,和一些文艺杂志。疯狂的时候两天就能看一本。虽然这类作品读多了就像吃速食食品,开始还觉得鲜味异常,但时间一长,自己就腻味了。但琼瑶的小说仍为我打开了一扇小窗,让我看到了以前没有看到的描写,我在这些小说里看到了“画面感”,这是我以前阅读中没有感受到的。记得在一部小说中,她写男主角抽烟,把烟蒂放到烟缸上,烟雾徐徐上升。我就是从这段文字描写里“看”到了画面,看到了那只燃烧的烟蒂。轻量的阅读只让我体会到了一时的快乐,这种快乐稍纵即逝,也没有给予我更多的营养,但我仍看到了一些未知的世界。

也迷过一段时间的张爱玲。毕业时的论文也写得的张爱玲。作为资深张迷,恨不能收集了她所有的书。前些年在她身后又出版了《小团圆》、《同学少年都不贱》,也尽数收入囊中。张爱玲冷眼看世界的尖刻,有一点亲切,又有一丝冷意。后来看她和夏志清的通信,又不禁感慨,生活中的张爱玲那么小心地处理人际关系,与作品文字背后隐藏的她判若两人。她请夏志清寄信,不想给对方增加负担,让对方不要寄挂号信,夏帮她出版《怨女》,她要给夏一份抽成,说可以夏的小女买点小东西——她如此小心翼翼又笨着的生活。她是天才一般的作者,却无法在生活中天才一般地活着。

还有过一段游兵散将式地阅读。什么都读一点,什么也读得不深,有许多书看了半本就丢在了一边。那段时光也过得极为懒散,除了工作,就是与一帮好友吃饭聊天,全无大志——当然现在仍没有。那时我还没有自己的书柜,买来的书就塞在抽屉里、箱子里、桌子上,甚至桌子下面,我住的小屋子里到处是书。父亲有些抱怨,说花这么多钱买书,实在不值。我就当耳旁风听了,仍然想买就买。

直到现在,书是我唯一想买就买、不看价格的物品。在这个总有一些欲望需要满足的世界,我觉得有这样一样东西,自己想买就买,随心所欲地买,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我又有些庆幸,还好我喜欢的是书,如果珠宝、背包、房子那可怎么办,在渴望与无法满足中,总是留有遗憾。

就像一个小孩玩久了、玩累了,想回到家里好好休息一样。经过这么多年的随意阅读之后,总算想静下来读一点更能带来震撼和拓展生命宽度的文字。这期间读了一些哲学书籍,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都在哲学这里找到了落脚点与出口。哲学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统领,也是一个人的文化深度的见证。其实哲学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只不过,有的人自觉地用哲学的思维与眼光看生活、看问题、找答案,而有的人却靠自我提炼与摸索找到哲学的思索路径。不管哪种方式,都是一种哲学思考。从2014年起,每年我都会读一遍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每次读都能发现新的见解,发现新的思考方式,还因为个人经历的变动,对一些讲述有了更深的理解——阅读也是成长的见证,一些原来没有看懂的地方,过一段时间再读,就突然明白了,这种了解有成就感,也有些许自豪感。

阅读是一种孤独的个人对话。当投入到一本书中,只有读者与作者的碰撞,只有我与我的对话,这是一个令人享受的过程。前些日子看《巴黎评论》,里面对一些大作家的访谈,整个访谈都生动有趣,那些大作家言语中闪着“金句”,这些金句并不是刻意为之,都是脱口而出的语言的精彩片断。这些作家都喜欢阅读,那些读过的书让他们的智力在瞬间得到迸发,闪现了语言的光辉。就如三毛所说,那些读过的书“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我今天下单买的书,都是《巴黎评论》上提到的作家,每个作家买了一本,没有买完,留着下次再购。

阅读还帮我渡过了人生最为艰难的时光。母亲突然生病离开,我只得用读书度日化解痛苦。母亲生病住到ICU,我坐在临护室外面的长椅上读书,书陪伴我,我陪伴母亲。也曾用泪打湿了书页。阅读那时成了我的依靠。

我观察,爱阅读的人大多都有一种内在的气质,或者说品格,如果非用要一个词形容的话,那就是善良。我也不止听人一次说过,爱阅读的人大多是善良的。这大概缘于爱阅读的人丰富了内涵,汲取了一些善,掩埋了一些恶。

阅读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阅读也能让人暂时地从物质诉求里脱离出来,看到一些非物质的美好;阅读是一把拐杖,助你走一段路,阅读还是飞射器,带你穿越现在与未来、突破自我与局限。

世界这么大,能亲身看到的只是很小一部分,而阅读刚好填充了大部分我们对世界的未知。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