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文化考察随笔•一

浅说陇塬民居文化

文图/潇 雨

      因生于大户人家,先祖亦是明清小官吏,略有文治之功。故而朝廷赐千亩良田于安定郡五指塬之浅水塬,花心思请能工巧匠修建家园,虽以窑洞为主要居住,而每孔窑洞皆用镢楔形土基子箍两轮,窑洞宽,高,深,十分敞亮,窑洞顶有“共”字形横梁撑起,可悬挂匾额,窑洞亦有相连套窑,可藏珍贵物件。窑洞内壁根,亦有较大青砖做基础,偶有明清古钱散落其地,某角落。院内有书房,井坊等。据我父讲,先祖家世较好,钱币赢实,故修建有钱库一处。雇佣丫鬟仆人居多。请先生教后人,村里后生读书数年不辍。有高祖父已读《论语》一类古书留于我祖父为证。

      先祖之辈亦有进士,国子监学生,世代知书达礼,为人厚道。后世皆注重家园修建,木工,瓦工,油漆工亦本族人。工艺十分讲究,我祖父存留一对明清风格靠椅,至今完整,可坐人,包浆极好。我村各家各户大门,院落,屋舍,高楼子设计精美,布局合理,住着舒雅,养育家人和顺。

    然世代因社会变迁,民居文化理念亦变之,毁起故居者不少。尤其人口巨增加,又都市楼房文化冲击乡村民居文化,土建筑被以落伍穷困之象征,新修平顶房,楼房,别墅愈加多,材料,技术,设计均脱离本土民居文化,致使本土民居文化毁之,弃之。各类工匠之手艺无人学之。故而本土民居文化走向没落。

      先祖生于黄土高原,以洞穴居住,后仿洞穴修建窑洞为最佳居所。

        人,是自然之灵,生命之壮,延绵不绝,则人取自然精华养育自身。人与居所,皆人与自然状态和谐相通为宜。此先祖懂得,而后世之人更晓得。

      本土居民,因何之由,远离泥土而居,因何与自然隔离而生,我不懂。

        青山绿水间,田园风光中,有陋室雅居而住,修补老宅而活,少毁耕地,树林,不好。庄稼汉,住楼房,别墅就卫生干净,高一截,怪哉。念先祖之德,于祖宅,继承先人为人处世之浩辉,不可乎。

        山里居民,塬边民居,出门皆好山好水,居家心情舒畅。春来花香鸟语,夏日凉风习,秋日瓜果飘香,冬雪家园如画,亦是我辈穷困之象征,谬论也。

      本村里人,皆守田园种好地,养好牛羊,可发家致富,而丢下田地长荒草,做都市之民,忘农桑之国本,是光宗耀祖乎。

      目前,村里老宅弃之,空心村显多,老人少孝敬,子女少管教,乡村振兴之责何人坚守,何人传教,何人继承。

        至此,我心忧伤至极。

你可能感兴趣的:(民居文化考察随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