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在线听魏智渊老师的讲座:有关中段如何预习的课题,受益匪浅,重新对预习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对如何实施有了框架。
强调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就意味着自学,预习以后老师还有教授和提升,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儿童走出学校以后,在没有教师教授和提升的情况下,仍然有学习的能力,因此自学能力不仅是为上课做准备,这种能力本身就是目的。
现在提倡双减那么当孩子脱离了补习班这个拐杖,孩子的自学能力就很重要,整个的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的一点,其实就是以学为中心,要从学校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这个变化是革命性的。
并不只是讲一个课堂的一个变革,我们要能够把以学为中心转化在课堂上,一个学生完整的这个自学能力的培养就是在小学,这时候就是培养孩子自学能力的黄金时期,果断培养出来孩子的自学能力,那么不仅对高端的学习、大学的学习甚至对孩子一生都是特别有用的。
我们为什么要重视预习?我们把现在的语文学习分为两类,一类是机械的过关和练习,比如说是字词要记,规定的篇目要背诵和默写,那么直接是过关,我们做阅读题怎么写作文怎么得高分要大致明白套路,这些都要练习,另外一类就是我一直在讲的叫意义学习,意义学习包括了对阅读和写作的真正理解,也包括字词和语法的真正理解,这是少数人才掌握的技能,多数时候语文教学的重点我们都放在了字词过关那里,那么这种情况下,预习的意义是有限的,重点是记忆练习,加上过关反馈,那谁教的有效率,是一种长期的机械练习,导致学生容易厌学,学习效率低下,为什么呢?学生始终处在一个被迫学习的状态
第二个部分,叫核心预习,对应的是三类目标中的B类目标。这部分学习的设定是,学生很难通过自学掌握,因为这部分学习直指语文要素。但是,学生必须进行预先思考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深度和效率。
第三个部分,叫拓展预习,对应的是三类目标中的C类目标。这部分学习的设定是,由本课拓展出来的一部分有价值的知识,包括:
1.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2.需要积累背诵的内容。
3.人文主题的拓展。
4.延伸的写作训练
5.知识在运用(与生活、生命的关联)
拓展预习既涉及到知识的运用,涉及到知识与生命生活的关系,也是教学上比较有弹性的部分。
1.先应该把课文读熟练,整体了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意思,顺便把段落标上序号。
2.再读课文的过程当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应该圈出来,对照注释主动识记,并确保在上下文当中理解它的含义。
3.在读课文的过程当中读不明白的句子,或者段落,可以反复读,结合上下文,努力弄明白,必要的时候记笔记写下自己的理解,如果反复读还是弄不明白,画下来上课的时候问老师。
4.遇到自己觉得精彩的重要的句子或者喜欢的段落可以标注出来。
5.在老师有明确提示的时候,应该注意并刻意掌握多音字和形近字。
6.试着自学生字词。
老师针对预习情况如何做:
1.老师可以在电子教材上,或者把电子教材打印出来,在课文上做模拟预习批注,然后拍成照片或做入PPT,经常性地示范怎么做预习。
2.老师可以规定或建议一些基本的预习符号,例如横线、波浪线、双横线、圈线、双圈线、问号、星号等,用少数几个常用的符号,稳定地代表不同的含义。
3.可以建议或规定学生,把教材直接变成笔记本兼错题本,不能随便乱画,而是保留学习的痕迹,以及将易错的知识和首次学习未掌握的知识写在上面,以便复习时能把握住重点。
4.在预习时,通过老师的反馈或示范,发现自己的一些低级错误,用红笔特别画出,或者用特殊符号标出,最好附注自我提醒。
5.老师可以每次拍下3-5名同学的课本和预习单,就其预习情况进行点评,其他同学就有了可学习范本。
6.在一段时间内,无论是在家预习,还是在学校预习,都要让学生记录下完成基础预习所用的时间,每隔一周统计一下,看进步了没有,用点滴的进步来相互激励。
7.请预习做得好的同学,介绍学习方法,老师点评升华。
8.每周或每两周或每个月,举办一次预习展,评选自学小明星和自学进步奖。
9.对在预习方面做得差的学生,实行单独辅导。包括与家长联系,以及每次预习后或课后进行复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