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一章——有以为利,无以为用

三十辐共一毂(gu三声),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shan一声)埴(zhi二声)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you三声)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辐条,古代车轮由30根辐条构成。

毂:即车轮中心的木制圆圈,中有圆孔,即穿轴的地方,用来穿插辐条并连接车轴。

无:没有,这里指中空的部分。

埏埴:指揉和黏土制成的供人饮食使用的陶器。埏,搅和。埴,黏土。

户牖:门窗。

三十根辐条聚集在车轴上,就有了车轴中心的空虚之处,如此车子才能正常运行,也就有了真正的作用。

搅拌并揉碎泥土,将它做成器皿,而器皿有了中间空虚的地方,才能盛放东西,这才有了器皿的作用。

开凿门窗修建房屋,让整个房屋之中有足够用来摆放家具和用来居住的空间,这才有了一个房屋真正的作用。

由此可见,如果对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材料进行改造,就会使这些材料本身产生作用,而改造材料时出现的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元素也会产生作用,所以“有”给人方便之利,“无”发挥着作用。

在有形与无形相互依存的同时,发挥的作用也是相互依存的,人们往往用有形的物体来制造无形的元素,在使用之时无形的部分往往更加被人需要。

老子又来举例子讲道理啦,老子通过这三个简单易懂的例子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个物体,它有形的地方只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设置的便利而已,而真正起作用的正是它虚无的地方。

我们不能只重视“有”而忽视“无”,这俩是相互依存的,而且“无”更为重要,只是不易被察觉到而已。

道和德都是无形而虚空的,它无影无形,但无时无处不在左右着我们,圣人正是认识到这种虚空中的“无”的巨大作用,细心体认,顺道而行,无为而治。同时,在必须行动时,抓住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有利时机,一举成功。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十一章——有以为利,无以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