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百死千难

在九月十一日,先生抓了战俘到了南昌,可是皇帝却想要他把俘虏给放了,因为皇帝想要自己把俘虏重新自己抓了,然后自己就可以领了战功,享受功名,但是如果阳明听皇帝的了,那就是违背了自己的良知,但王阳明很难做到违背自己的良知,在皇上的身边也会有很多小人,如果一旦违背了皇帝的意愿时,就会遭到那些小人的馋言,当你在推行自己的理想的过程当中,会遇到这种困惑,比如遇到一个昏君,不难于成功,而难于倡义,的一场之前所说的意义是外在的公平正义,而这个义则指的是内在的追求,也可以理解为义之当为的那个义,他无法左右外在的环境,但是他可以做的自己的内心始终保持不变,而这也就是王阳明的良知了,而王阳明却想要顺着自己的良知走,不想违背自己的良知,这里就是矛盾之处,而先生遭遇的困难也就是内心的纠结了。

阳明一方面会遭到小人的谗言,而另一方面他们其实也是好官,那为什么他们会阻止王阳明呢?是因为他们的学术背景不同,因为阳明学术与思想与朱熹是相反的,所以也会在学问之间发生冲突,而阳明想要实现的是自己的圣贤梦,也是很难的。

而后来,先生49岁的时候,在江西,正月的时候有一些太监对皇帝说,先生肯定会造反的,肯定会反叛的,而他们说这话的目的也是明显,想要致王阳明于死地,武宗听了以后也的确有怀疑了,他问,有什么办法能验证呢?而那些奸臣说,召必不至,于是皇帝便下诏让杨明先生来见他,皇帝的诏一下去,先生就立刻出发了,结果那些奸臣害怕与自己跟皇帝说的不一样,于是故意将王阳明挡在芜湖半个月,于是王阳明进了山中,每日就坐在草席上修道,而此时先生的心境是如何的呢?先生不与他们计较,先生已经把红尘给破了,全部都看破了,王阳明的那个心是赤诚的,是活着的,是滚烫的,他不害怕那些小人与皇帝的谗言,自从在那次龙场悟道后,他就看淡了自己的生死,把自己的生死看破了,那么生死都看透了,还会关心自己的清白吗?他不会在意的,自己本来就是清白的,就算外在对他的评价很不好,内心也不会在意那一个外在所谓的清白,而这也就是义之当为,但一直当为有结果的,但他无法六根清净,完全看破红尘,因为王阳明也是拥有七情六欲,有亲情的,阳明只是不想要连累自己的亲人,先生只是害怕自己的父亲,祖母被连累。而皇上的锦衣卫,也来查看他了,来这一看发现王阳明正在这儿坐着深深的修道呢,根本就不像反叛的样子,虽然后来那些奸臣还擅自改了皇上的诏令,但最后阳明很快就接收到了真正的诏令,与皇帝见了面, 也洗清了自己的清白。

后来,有一些太监想要抢王阳明的功劳,这次的平朱宸濠之乱不难于成功,虽然也很难但貌似也不难,只是难于倡义,朱宸濠造反的时候天下很乱,但是王阳明还是成功了,但是还有很多人去诽谤她,没有给先生奖励,也没有给先生惩罚,竟然还有人在说坏话,该奖的没奖,该罚的没罚,那么今后还有谁愿意去为祖国效劳去平叛,平反呢?根本就没有公正公义。

而王阳明整个过程中体现出的是自己的义,自己的内心,自己的良知。

你可能感兴趣的:(先生百死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