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拭尘埃(一三二)

在人行天桥上,一位妈妈牵着小女孩去上幼儿园,远方有一栋楼,上面有一个标志,妈妈问小女孩:你知道,那个M标志,是什么吗?小女孩说:是麦当劳。妈妈笑了,我从她们身边过,也笑了,顺带掺和一句:对,就是麦当劳。她们两个可能都没收听到自己的这句过堂风,妈妈在耐心地咬文嚼字地跟小女孩解释:那个M是招商银行的标志。小女孩这会嘴巴里吃着手上拿着的什么,猜测的话:妈妈说的一串她大概听不懂,麦当劳应该是更恰切的答案,对她来说。

这一阵,听了好几个人的故事,都关涉到一个人从学校出来,走入社会,在职场上的经历,个人创业的经历,然后再回到职场上来。每个故事都那么鲜活,听到时忍不住觉到一种美妙,听过后忍不住用来对照自己,让他们每一个的经历更加凸显出来与自己不同的那些,让自己比照他们每一个的经历更加凸显地觉察自己与他们不同的那些。每一个比照,都像一幅画:如果他的故事是那着笔墨的地方,我就是那留白;如果我的故事是那着笔墨的地方,他就是那留白。

第一个故事,大学毕业了,他因为在学校时参与了一个项目,没有找工作,直接进入了一家靠近家乡的企业延续那个带点产学研味道的项目。然后,不到一年的时间过去,那个项目交代了或者中断了,他离开,经同学的介绍来了珠三角的一家企业,本是冲着跟他专长有点关系的角色去的,结果设想中的那个角色没啥活要干,改去搞生产质量管理,待了一两年时间后,来了深圳进入了投行,又是一两年时间后,重新选择他自己的方向:企业管理和商业模式的咨询。在这个方向创了一把业,然后进到又一个企业,朝着上市的方向施展自己的拳脚。

第二个故事,大学毕业了,来到了深圳,进入了一家企业做技术服务,或是在这一家或是在下一家,他在企业内经历了从零开始搭建团队的过程;然后,大概是跳了一次或者两次后,决定自己出来单干,搞了一两年,按照他的说法,虽然原先结识很多客户,那都是他坐在人家的平台上有的,等到脱离了那平台,他需要直面这些客户的利益,关系变得超出了他所能够把控,外加缺乏外部资金的支持,最后选择了关门。他后来带着在内部创业的那份心思,去了一个他觉得合适的平台。

第三个故事,大学毕业了,本就在深圳,就入了家深圳的企业,待了很长一阵子,企业内部改制,落到了一个子公司里面,前后干的活有些不同。待了三两年后,做了个选择:打定主意生二胎,打定主意自己干。类似于前面两个,他也选择了单干,本钱自己掏,事情自己做。跑了几年下来,最后选择了关门或者转手,按照他自己的事后总结,说是那会或该选择团队经营的模式。在他对面的我随口来一句:那,你很可能都走不出第一步。他说他接下打算找一个合适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能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努力,踏实地去做一些事情。

他们叁个都有创业不怎么成功的经历,他们叁个都有从这经历中深刻地学到些什么。等到他们再次站在了别人搭建的平台上,他们或多或少都会觉到一种熟悉,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种主动性,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种合伙人的倾向:将自己的能力与平台的发展方向很好地结合起来。有人说:搭建团队时,不要找创业成功的人,这些人倾向于觉得自己牛逼,倾向于让别人改变;与之相对,可以说:搭建团队时,可以倾向性地找创业不怎么成功的人,这些人倾向于检视自己,倾向于让自己改变。

听他们的故事,让自己多个机会观照自己。在很长的一段人生旅程,显明地是缺乏主动性,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一日和尚一日钟。上面有指令,按照指令完成任务;上面没指令,空转着消耗时间。又或者,当自己不是傻子:你给多少钱,我干多少事,我觉得干的事与得的钱平衡了,就到此为止,无论这事自己觉得有趣还是无趣。当然,不是每一次都这样,而是说这样的想法成了自己的一个指针。于事后来看,等到有一天自己终于好像明白了点什么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想做的事,但自己去做,不用、不要等到别人给你指令。自己的方向自己去把握。

年少时的日记有一些,虽然没有再去翻,依稀可以记得,行尸走肉是那会自己常有的一种体会。不确定自己要往哪里去,就这么一天一天地往前走着,从来没有一个清晰明白的目标,就好像自己一直停留在了学生年代:等待着下课,等待着老师布置作业去完成,等待着老师带着自己翻开一页新书。到四十岁的时候,与那帮三十左右或者更年轻的女同学一起,听她们聊天时,会觉到一种惊讶:原来这些女人在这么年轻,就这么有思想、有主见,在那个年纪自己还是混沌一片。

听过一位女子的故事,同样是三十几岁,她会觉得他老公就像个小孩,一点不成熟,下了班回来就知道打游戏。那时劝她,你耐心等等吧,他比你成熟的慢,他或是上班时压力大,下班需要轻松下。那个劝当然没啥作用,她们两个后来还是分了手,各走各的路,不知道他会怎么样,见到她后来显现出来的生活工作模样,会觉到她的选择是对的,这个选择或许在某个时段让她觉到了伤痛,那个时段过后,她内在的青春活力再一次散发出来后,就像她重生了一回。劝她的时候,自己已经从课堂上听一位女老师讲到过:男人,是四十岁才开始成熟。

旁观过一位女子的经历,在某个时段,她显得无精打采,人像蔫了一样,她像是年老了许多。在那个时段过后,她像是换了个人,精神抖擞,人像满血复活,她像是年轻了许多。她在那个时段的演化,就像阳台上的那些花花草草,几天没浇水之后变得萎靡枯黄,水常规地浇足之后又变得青翠活泼起来。正是因为这个,教会自己:不要就一时,去对一个人下判,只要这个人好好地活在,这个人就有改变的可能,这个人就有成就让旁人瞠目结舌的事工的可能。可能当然不是现实,盖棺也未必就能定论。

小猫花贝的故事新添了:东东和花贝坐在水池边上聊着天,他们两个都是一月份出生,并且是同一天,这让他们两个觉到对方更加可亲。后来,东东的爸爸妈妈回来了,带回来两只青蛙,爸爸和妈妈分享一只,东东和花贝分享一只。东东用手抓住青蛙,让花贝咬住一条后腿,往后撕扯,花贝咬下了那条后腿;然后,花贝用手抓住青蛙,东东咬住了另一条后腿,往后撕扯,东东咬下了那条后腿;就这么着,他们两个分享了那只青蛙。东东问:味道怎么说?不错,头一次吃这个,味道觉得有点怪怪的,不过挺好吃的。

吃过青蛙,花贝说:东东,你带我去看看青蛙吧?东东就去问爸爸妈妈:我带她去,可以吗?可以。东东就带着花贝往池塘那边去,到了那里,他们沿着池塘边,在草丛中走过,他们所到之处,都有一些青蛙,跳起来,跳进了水里。转了两圈,花贝对这地方有些熟悉了之后,提议:要不,我们两个来玩抓青蛙游戏吧?好呀,不过我以前没抓过青蛙呢。试一试呗。他们两个不再大摇大摆地走,改为蹑手蹑脚地走,发现了草丛中有一只青蛙,花贝示意东东先上。东东等了一会,跳上前去,他的双手差一点就抓住那青蛙,那青蛙跳起,躲过了。

接下来,他们又发现了草丛中有一只青蛙,这次轮到花贝上,花贝等了一会,跳上前去,她的身子跳得有些靠前,青蛙从她的尾巴那块跳起,躲过了。上一次是花贝笑东东,这一次轮到东东笑花贝。接下来,又轮到东东,这一次青蛙从东东的肚皮底下朝一侧跳起,躲过了,花贝笑东东。接下来,又轮到花贝,这一次青蛙的身子被花贝的左手抓住了,她举着青蛙转过身来,向东东示意,就在那会,青蛙从她的手中逃脱,躲过了,东东笑花贝。就这么着,三番五次,他们都和青蛙插肩而过,相互取笑着对方的笨手笨脚。就这么着,最后他们各自抓到了三只青蛙,他们又把那抓到的青蛙给放了。他们会抓青蛙了,他们玩得很开心。

到时间了,花贝该回家去了。东东先把她带到水池边,跟爸爸妈妈打个招呼,然后领着花贝往回家的方向去。一路上,他指着这里那里,让她记路。来到了栅栏墙边,他跳上了墩墙,她跟着跳上了墩墙,他和她说再见,欢迎她下次再到这个草地来找他玩,她说好,然后跳下墩墙,走在了回家的路上。她又去了贝壳的三个据点,想要见到贝壳,打个照面,却都没有见到贝壳。她在第一个据点撒了泡尿,算是留下个标记,告诉贝壳,自己来找过她。


-----------------------------------------------------------------

作者:周惠来,完成于2020年10月23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拂拭尘埃(一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