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的一点反思

教研活动的一点反思

——教随笔

我校的教研活动本来是微课加完整的课堂。今天我们的教研活动却让一位老师改变了“画风”。

今天展示微课的老师教的是九年级年级,课已经讲完。所以为我们展示一节综合性实践课《雨的诉说》。目标清晰,教学环节比较紧凑、明了。整个实践课分为三个活动:读一读关于雨的诗句;听一听雨的声音;评一评雨的功过。

因为是实践活动课,应以活动为主。但是我们又要以微课的形式要求展示,这就为难了这位老师,所以微课只有了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就结束了。

至于评课,我们一致认为,跟我们的要求得微课不同,所以不好评价。但是,可以听的出来。如果不是按照优质课来评价,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应该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一节课,只是这样的课用微课的形式展示,有点显示不出课堂那种效果。

说起来综合性实践活动课,自己也有点汗颜。因为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却恰恰不够太重视,甚至是忽略。自己更多的是把课本上的综合性实践内容,当成了新概念快速作文课程中的“培思”的一个环节,这其实是舍本逐末的教学。

语文课程本来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收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的学习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读说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中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新课标给我们指导的很清楚了: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口语交际、收集处理信息的语文实践。这位老师的《雨的诉说》的环节的安排,不正是实践着这一要求吗?要完成这样的课,学生在课下要收集与课堂有关的信息、要加工处理信息。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在“纯语文课堂”中是不容易训练的。《雨的诉说》一课在某种程度上也算得上一个“专题的学习方式”,沟通了课堂内外。在活动后安排学生的写作,沟通了听读说写。

自己也曾经搞过这样的综合性学习,只是把他当成了语文学习的调节剂,而且没有坚持做。这其实是一种损失,仅仅“纯语文的教学”并不适合我们的大语文观。

以此为例,我们语文组开始讨论了我们今后的语文教学——是否根据要求多设计一些语文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我们也知道要改变一种模式是需要勇气的,也面临着种种的困难。但是只要有转变的意识,就有希望。要做这样的改变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结合自己的情况,努力为学生创建实践的机会与平台,同时还要提高我们老师自己的语文素养。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研活动的一点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