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迈爱国的古诗,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盛唐的王昌龄,一共写了七首《从军行》,本诗是第四首,也是最脍炙人口的一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阴云密布,远处的雪山显得黯淡无光;孤零零的城池,与军事要塞玉门关遥遥相对。

  “青海长云暗雪山”,“青海”指的是青海湖。长云,形容云彩之多,绵延不绝。暗,使动用法,使之暗淡。雪山,指祁连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遥望”不是远看的意思,而是指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望。玉门关,古关名,是通往西域的要隘,在今敦煌西北。

  青海和玉门关两地相隔数百公里,但诗人却浓缩时空,将两地展示于同一方画面中,他为何要这样写?我们不妨温习一下历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大唐的西北边境存在着两大强悍敌人,一是青海附近的吐蕃,二是玉门关附近的突厥,所以青海玉门并举,意在渲染严峻的边境形势。

  事实上,不止王昌龄,其他诗人也常这样写。譬如唐人李白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关山月》)、明人于慎行的“影含青海动,光度玉门流”(《关山月》)等。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在西北黄沙弥漫的战场上,将士们历经百战,连身上的铁制战甲都被磨破了;不彻底消灭入侵边境的敌人,我们的将士们绝对不会还乡。

  “黄沙百战穿金甲”,短短七个字,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量:由“黄沙”得知环境之恶劣,由“百战”可见战事之频繁和旷日持久,而一个“穿”字,又写尽了战况的惨烈。

  末句“不破楼兰终不还”,顺承第三句,表明了大唐将士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誓死破敌的决心。这句诗,无疑堪称大唐王朝奏出的最强音,犹如燕人张翼德在长坂坡的一声断喝,拥有夺人心魄的力量。楼兰,是汉代西域国名,在诗里泛指入侵西北边境的敌人。

  王昌龄的本诗,前两句主写景,后两句主抒情,融辽阔大气的景致和雄壮激昂的情绪于一体,完美的展现了盛唐戍边将士的勇气和担当,堪称是他七首《从军行》中的“压卷之作”。

     这首诗,在海岩老师的电影《永不瞑目》里也被引用,男主人公肖童咏诵的诗歌

你可能感兴趣的:(豪迈爱国的古诗,从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