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第一天,举国上下正在欢度春节,中国男足以1:3不敌越南队。上了微博热搜,老范(范志毅)当年调侃国足的动图也高密度出现在朋友圈里。
我相信,不管是老球迷还是新球迷都希望自己的国家队能够取得好成绩,但中国男足始终在这么多年扮演着“逆行者”的角色。中国足球肯定是有问题的,而且这个问题已经维持了很久。问题到底出在哪?留给中国足球的时间并不是那么多。这次踢不进世界杯,等四年。下一个四年,结局依旧,循环往复,这是对中国体育的不负责任,更是对亿万球迷的极大伤害。
我相信,没有哪个国家的球迷想在赛后如此嘲笑、调侃甚至是侮辱自己的国家足球队,真的是恨铁不成钢,又帮不上忙,只能干着急……时常长了,干脆不着急。
准备洗洗睡了,还是想写几句,算是对几十年一直喜欢足球的一种宽慰吧。
问题一:“14亿泱泱大国,找不出11个踢球的?”
职业球员的数量不足。
一看足球人口:是指每周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足球活动的人数。我也可以做到,但能上场为国效力吗?
二看注册球员:据中国足协统计资料,中国的注册球员只有5万人左右,俱乐部只有100家左右。这个数字远远不及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和西班牙,和日本、韩国相比也有较明显的差距。其中,日本足球注册人口已达到近百万的级别,而日本人口为1.2亿左右。不到6000万人口的意大利足球注册人口常年在100万以上。
问题二:“中国足球到底是怎么样的培养选拔机制?”
职业球员的根基不牢。
一看归化球员:中国男足这几年开始倒腾归化球员,就相似外国足球运动员取得中国国籍后代表中国队出战。这条路已开始我认为也是被逼无奈,希望不会胜之不武。结果11各场上球员3个归化球员,踢越南仍然输。所以让我想到,这条路走不通,也本就不该这样走,中国人的事情还是要中国人自己来解决。
二看青训体系。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操作起来还是需要体现出职业化和足球环境。就像我们在培养乒乓球运动员,从市队到省队再到国家队,还有俱乐部。而足球呢?我们和邻国日本一样,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走职业化道路,有了自己的职业联赛,从甲A到中超,火过、热闹过。2013年亚冠也夺了,可是国家队成绩不行,为什么?因为你球员能力达不到外援的水平,驾驭不了比赛,只能当配角,始终没有做场上的主角。这种水平体现在场上的心态、技战术、传接球、攻防、团队配合,尤其是面对比赛困难时的临场应变和稳定发挥。
我们来看,日本青训主要包括校园足球和俱乐部青训梯队,绝大多数的日本高水平球员都来自这里。我们现在也有校园足球?一个礼拜踢几次?有相对成熟的比赛环境吗?我记得孩子刚上一年级,小学与校外某足球俱乐部合作招收小球员,一个学期1800元。试问,若真的想发展校园足球,能不能先把有足球兴趣或者身体条件的孩子们集中起来选拔一下,由学校出资再通过校队合作,给那些有足球潜力但就是付不了1800元的孩子们一个机会??
三看成长环境。校园足球的比赛更是为青少年球员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实战经验,为未来进入俱乐部甚至到欧洲更高水平球队提供了宝贵的基础。
先来看看日本。东京,不包括中小学校在内,分布在公共区域、对公众开放、可以进行比赛的标准足球场就多达113个(不完全统计)。试问,我们的省会城市有几个能做到?
日本的校园足球竞赛以大学为翘楚,向下引领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大学—中学—小学足球竞赛体系。所以,套用中国教育中经常引用的一句话来形容中国足球---“孩子们已经输在起跑线上”。
再看看欧洲青训。欧洲54国的所有的顶级联赛的673家俱乐部的数据一一统计后发现,来自“母俱乐部”的投入只占37%。剩下的青训资金来源多元化,包括私人、各级政府、欧足联、各国足协或联赛、会员或家长。2018年世界杯冠亚季军法国、克罗地亚、比利时和黑马冰岛,有共同点,其政府投入比例不小,分别为10%、33%和24%;冰岛还有一个特殊的,即会员或家长投入占55%;法国特殊之处,是法国足协和法甲给了15%。这可能是他们能在世界杯上闪耀,不为人知的秘密。因此,基地建设投入、注重个性和个人能力培养、家庭学校社会和俱乐部的教育和培养协调统一,值得我们反思。
问题三:“很少看到中国男足是在享受比赛”
职业球员的心态不佳。
一看比赛预期。遇到强队显得不自信,但至少还能放得开。遇到弱队显得不稳定,有时候阴沟里经常翻。这可能与长期的功利比赛由很直接的联系,当然也是一种本领恐慌的表现。
二看比赛过程。最近两场预选赛,一场对日本,一场对越南。看不到球员拿球自如转身,看不到球员之间熟练配合,看不到球员个人突破,看不到球员向前的意识。整场比赛无论从整体还是到个人质量都很差,球难道不是往前踢吗?你总是该上的时候往回传,经常做一些无味的所谓倒角,意义在哪里?我想说,不要怕在你脚下丢球,但至少你要敢于做出动作,我们都在期待那个挺身而出的球员。
三看比赛能力。我们球员的身体条件不能算是最好的,但是阅读比赛的能力确实很难让人信服。教练换了一波又一波,队员换了一波又一波。始终没有看到是在享受比赛,而是非常拘谨,没有把赛场当战场,很难看到拼搏奋进的精神状态。事到如今,依然很赞成教练米卢关于“快乐足球”以及“态度决定一切”的观点。作为一名职业球员,身体素质固然重要,但对技战术的理解、对场上形势变化的应对更加重要,我估计像哈维、莫德里奇的身体素质在中国可能省队都看不上,但当下中国男足正是需要这样的中场发动机……
我还是洗洗睡吧,时间不早了,不写了。
谁都不想输掉比赛,场上的球员也不容易,能力不够,压力不少。我想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们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期待中国足球真正崛起的那一天,我们可以向别人学,但更重要是自己想明白、下定决心去解决当下的问题,国情是什么?道路怎么走?既需要决心、也需要耐心,更需要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