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5

拜山
  
  清明时节没有雨,难得公司放几天假,还有几个不回去拜山(我们那把扫墓叫作拜山)的?
  家里几位大哥打电话叫我回去,我不能不回去.每年拜山,其实都只是我们几兄弟在一起,几位嫂子有时也回去.小一辈的不是在外面工作便是读书,不忍让他们来回奔波劳累,所以都没有告诉他们.再者现在的年轻人并不在意这种千古以来的习俗,勉强他们也没意思.
  大哥去年已经退休了,身体还算可以。每次家里的公共事务都是他和大嫂亲自主持.我在兄弟中是被宠坏了的老小,从来哥嫂们都不让我劳作,少不更事时我总是心安理得接受哥嫂的好.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心便渐渐的不安起来,到了自己身为人父之后,这种惭愧之心更甚,和哥哥们在一起时,总想帮忙做点什么,却总是因为不懂或不习惯反而添了乱.
  我家九代单传,所以人丁不怎么兴旺.父亲因此卵足了劲传下哥哥几个,到了六十岁了还把我也传了下来.因为是九代单传,留下的人不多,可是留下的山坟很多.父亲在世时,常带着我们去拜山,修整坟墓.最后还选时择地,把那些比较偏远的和认为风水不怎么样的移出来和那些地理相对好些的合葬在一起.尽管如此,我家的坟山还是有十几个,而且分得很散.哥哥们经常说,一个天四个角,哪里都有先祖的位置.
  父亲是抗战时期的老革命,因此在县城老干区分得一小块地.因此我们兄弟几个沾了这光,东拉西扯的在父亲的这一小块地皮上建起了自己的窝,一个兄弟一层.大哥和大嫂两个也搬上来住了年多,说是不习惯,又搬回了老家.老家的泥砖瓦房是父亲建的,房龄好象跟大哥差不多,已是很破旧了,大哥修修补补的一直住了下来.大哥说一个人不管怎么样,这老家是不能丢的,这年年节节的回来祭祖拜山,没个人在家怎么行?
  于是,家里十几二十间屋子得予大哥的照看,没有破败倒塌。每每我们回去时都可以看到老家里有人住,感觉到一如始终的亲切。红尘十丈,人世变得越来越浮躁了,每天奔波劳碌,看似非常的有搞头,其实都懵懵懂懂,不知为的什么,一路的狂奔,却不知能奔向何处。家乡清静的空间,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溪流,无一不让人心怀平静。
  家里除了大嫂和两个侄儿还有两亩水田外,还有房子后面有十来亩坡地。现在的农村,留守的都是些老弱病残,年轻点的大多都到外面打工去了。所以别说坡地,就是水田也很多荒芜了。大哥是位教师没有田,但他了种自己家里的田外,把村里几户丢荒的田要过来一起耕种。两侄儿看到晒得黑黑的父亲,心疼得每次回家都劝他不要再劳作。大哥却说:大家都不种地了,那吃什么呢?大哥大嫂还养了鸡鸭,每次我们几个做弟弟的回去,哥嫂都要宰好多给我们上县城的家时带回去。二哥生活富裕点,要给他们补贴点家用,大哥大嫂总是坚决不要,说:一世人,几兄弟,今生和你做兄弟,谁知道有没有来生呢?就是有来生,还能不能再做兄弟呢?
  老家离县城的家有六十来公里,我家先人的"住地"分布在老家的四周的荒山野岭,拜山时有小车也没有用,只能开车回到老家,然后用最原始的方法:靠两条腿走路。因为大过于分散,全家作为一整队一天是走不过来的。大哥把我们分为三队同时进行,那么黄昏之前就可以赶回来,简单吃个饭然后返回县城的家。就是这样子,也须大哥在之前的一两天去把坟山杂草荆棘劈除,把坟地修整自然了时间才赶得及。
  小的时候,父亲带我们去拜山,女性是不能参加的,后来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慢慢的女性也参加了,或许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不同了吧,也或许是现在人丁相对的少了,如果就两夫妇在家,女去的不去那就显得孤家寡人了,而我们那是很忌讳一个人去拜山的。
  清明和重阳,一年两次拜山,生与死交替循环,来与去往复无踪,逝者已古矣,生者当坚强,年年如是,送走了多少哀思又迎来了多少期望?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