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思考-12(有限与无限)

家里孩子快期末考试了,我突然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怎样考试才能成绩最好?我想的结果是:答的和标准答案一样,分最高。

那像作文这种没有标准答案的题怎么考?这才是拉开分数的题,也是拉开人与人思维距离的题。

这里面其实包含着“有限性与无限性”。

标准答案是有限性的,它就像一个模子,复刻着每一个人的思维,整齐划一,高效快捷。为什么我们的应试教育要这样设计?其实有两个需要:

一是这种标准答案式考试能保证国家选人用人的基本公平。寒门子弟通过这样的考试,在大家都答一套题的相对公平条件下,有机会鲤鱼跃龙门。这是从社会治理角度需要我们标准答案式的应试教育。

另一个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需要提高产业工人的效率。统一思维,统一标准,自然就能整齐划一,高效产出。这是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需要应试教育产生大量思维统一的工人。

而当今社会,正在全面进入新的科技信息时代,科技进步开始取代人工制造,大量劳动力将从重复性的劳动密集型岗位上淘汰下来,也就是说,机器比人填标准答案填的更快更好,人,将不再需要做大量的标准答案题,而转向做“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

没有标准答案就是“无限性”。就是有无限种可能,无限种表现方式,无限种外在形态……它具有丰富多彩的创造力、艺术性。

我突然意识到,乡村振兴的发展,会不会有另一种可能性。不是用工业化的思维,把乡村改造成另一个城市;不是让大量土地流转后无须再种地的农民进入工厂,成为新一批产业工人;不是大量重复建设,让标准产品同质过剩……

未来,我们用科技进步,让机器去干有限性的标准答案式工作,而将人解放出来,去干无限性的新创造性工作。

乡村振兴,是不是应该把还没有工业化、标准化的乡村变成中国人“无限性”的自留地。

这其实是我突然感悟到的一点东西,如何做到?整个人类社会都在探索之中。共同富裕的提法,其实包含了社会资源的再分配,用发达地区已经创造出来的财富去补贴、孵化新的“无限性”社会角色,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再逐步将人的生产进行转移。也许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科技的和谐共生。

墨竹观点 原创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乡村振兴的思考-12(有限与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