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的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一)

《被讨厌的勇气》第二章,一切的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本章解释了部份重要的心理学词汇,深入分析了人类烦恼的根源以及种种人际关系的重大课题。

人为什么会讨厌自己?

讨厌自己的人或是不喜欢自己的人,他们总是只看到自己的缺点,而且自我评价非常低。为什么只会盯着缺点,而不看优点呢,因为这是他认为的“善”,是符合他自己心理需要的。这本质上是因为一个人太害怕被他人讨厌、拒绝,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为了实现“避免在人际关系中受伤”的目的,只要变成一个只看自己缺点、讨厌自己、尽量不涉入人际关系的人就可以。这样,一个人就相当于只躲在自己的壳里,自动的把自己保护起来。

我也意识到,自己身上也有明显类似的行为表现。我越来越少主动去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不仅疏于联络曾经要好的同学朋友,更是很少主动去链接新的人脉。我是否也是因为害怕人际关系中受伤,也悄悄地把自己保护了起来。

一切的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阿德勒说,“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因为在人际关系中根本不可能不受伤,只要涉及人际关系,不是自己受到伤害,就是伤害到他人。但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因为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会成为真正的“个人”。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这是阿德勒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阿德勒说,没有仅仅止于个人的内部烦恼。

自卑感来自人的主观臆造

关于人际关系,哲人和青年聊起了自卑感的话题。所谓的自卑感在德语中是劣等感的意思,这是一种价值更少的“感觉”,是一种“自己没有价值或者只有一点儿价值”之类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来自于自己对自身的一些客观条件的主观评价,它是在与他人的比较,也就是人际关系中产生的一种“自卑感”。如果没有可以比较的他人存在,就不会有这种自卑感。也就是说,之所以自我评价很低,感觉自己没有价值,都是在人际关系中与他人比较的主观解释。

自卑情结只是一种借口

在阿德勒看来,自卑感人人都有,而且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坏事。因为人都有希望进步和追求理想状态的普遍欲求,阿德勒称其为”追求优越性“,当人无法达成理想的状态时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无论是追求优越性还是自卑感,它们都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长的刺激,如果应对得当,它可以成为努力和成长的催化剂。但是有些人无法认清“情况可以通过现实的努力而改变”这一事实,根本没有向前改变的勇气。他们什么都不做就断定自己不行,或是现实无法改变。这种就不是自卑感,而是自卑情结。

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坏事,但自卑情结却是一种病态,自卑情结表示的是一种复杂而反常的心理状态,是把自卑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比如过度宣扬自己的某些缺点,来做为自己不能有所改变和成就的理由,这就是常见的自卑情结。其本质是将原本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情解释成似乎有重大因果关系一样,阿德勒把它叫做“外部因果律”。

越自负的人越自卑

关于自卑感,阿德勒指出,没有人能够长期忍受自卑感带来的沉重状态。所以人们为了减轻自卑感,就会刺激他去努力,去弥补自己所欠缺的部份。但是,没有勇气的人却会陷入自卑情结,有时会发展成另外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叫“优越情结”。这种状态就是,虽然有着强烈的自卑感,但却没有勇气通过努力等健全的手段进行改变。但他又无法忍受一个“无能的自己”,于是就有了这种方法来进行补偿。常见的表现就是,这个人总是表现得自己好像很优秀,继而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比如,我们一定见过某些人,总是会吹嘘自己认识某某有重要影响力的人,这种就是借助他人力量来抬高自己。还有一些沉迷于过去的辉煌成就的人,这种人也是刻意要保持骄傲自大。阿德勒明确指出,“如果有人骄傲自大,那一定是因为他有自卑感”。也就是说,自大其实是自卑感的另一种表现。优越情结和自卑情结密切相关。

还有一种通过把自卑感极端化来实现异常优越感的模式,具体是指夸耀不幸。这种特征我在家庭里的一些长辈身上是有发现的,她们与人聊天,总是习惯向人倾诉自己的不幸遭遇,这样便可以得到关注与同情,也可以以不幸为理由对他人进行“控制”。阿德勒说,在我们的人类文化中,这种不幸代表的弱势具有特权而且非常强大。他们把不幸当做可以保护自己的“武器”,对于这类人来说,他们永远需要不幸。

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切的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