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痛割爱

经过两天的“口诛笔伐”,我终于完成了李一冰先生的大作《苏东坡新传》的拆书稿。

洋洋洒洒写完之后,我站起身才觉得颈椎和脑袋有些僵硬。

我的身体告诉我;必须立刻马上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

边走边想自己的杰作,感觉写的不是很尽兴。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苏东坡的一生实在是太丰富了,随便挑出哪个点都能写出不止五千字的文章。

可惜平台规定拆书稿的字数是3000到4500字。所以,我不敢让思绪甩的太远,怕万一让念头撒了欢儿更收不回来了。

那个拧巴劲儿真让我有些欲罢不能。

很多内容都是写出来又不得不删掉。

比如:说王安石这个人,要不是因为变法,也的确一个既有才华又有思想的大官吏。

王安石位居一方太守时,他建堤筑坝、改革学校、创办农民贷款法,确实政绩斐然,深受百姓爱戴。

据作者介绍:王安石是一个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性格古怪之人。

他在得势之前的二十多年里,屡次谢绝朝廷的提升。

他越是谢绝,声誉就越好,满朝文武官员就越想一睹他的风采。

直到1060年,朝廷任命他为三司度判官,他才来到京师。

来到京师后,很多人都视之为奇才。都认为在他古怪的外表下,一定藏着当时那些官员所不知的才干和品格。

的确,来京八年后的王安石深得皇帝的信任。

或许是时位之移人,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政变法。

这一次变法改变了苏东坡一生的命运。

其实,我本人很喜欢王安石的诗词,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等。

读了这本《苏东坡新传》之后,也更透彻地理解了王安石的诗如此轻快、喜悦的原因了。

可惜他不知道“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高层”啊!

当时的王安石也是徒有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治人处事之术,也被苏东坡称为“天命不足畏,众言不足从,祖宗之法不足用”的“三不足”之人。

王安石晚年以后抑郁寡欢、疯疯癫癫,不甚体面。

1084年,苏东坡调回汝州,在南京时,他还不计前嫌地去看望过王安石。可见苏轼的宽宏大度,海纳百川啊!

这也正如苏东坡自己所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

说实话,关于王安石这个人,我还是很很钦佩的。可喜欢归喜欢,因字数限制,这些内容我没有写进拆书稿。

还有那个最懂苏东坡的朝云,曾是苏东坡第二任妻子王闰之买给苏东坡的一名丫鬟。

可当王闰之死后,朝云与苏东坡朝夕相处,苏东坡纳朝云为妾。

朝云比苏东坡小26岁,聪明伶俐,最懂苏东坡的“不合时宜”,可谓是苏东坡的红颜知己。

本来苏东坡在惠州时是想盖一座房子和她为伴的,可惜1095年,朝云因一场瘟疫死去。

苏东坡把她安葬在晨钟暮鼓、万顷松涛的湖边小山上,那里也是苏东坡最爱去的地方。

从某个角度来说,苏轼一生也是幸运的,在他背后,有一群优秀的女人,尽管她们在他人生的出场顺序不同,但却都对他不离不弃。

也正是因为苏东坡,她们的名字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然,她们也没有被辜负,苏东坡是个有情有义的男人,对她们一向是情深义重、你侬我侬!

想着想着,走着走着,我竟然长长地吐了几口气,才不觉太憋闷了。

刚刚又打开手机,看看稿子竟然还是写超了,5000多字了。

按要求还是得删掉一部分文字,我真得很舍不得啊!

这些文字都不能全方位展现出东坡先生过山车似的跌宕人生了,再删除真就是忍痛割爱了。

此时此刻的我很纠结,还是不忍再删去每一段关于东坡先生的精彩内容。

我决定明天再复查删减定稿了。

为了不让自己觉得可惜,我只有安慰自己,以后不仅要把此书一读再读,还要一写再写,唯有写才尽兴!

你可能感兴趣的:(忍痛割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