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说,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于是,她“选月冷风清竹木萧萧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这三间小屋,一间用来盛放“我们的爱和恨”,一间用来盛放“我们的事业”,一间用来盛放“我们自己”。
第一次了解这篇文章是以听书的方式。当时觉得字字句句都有道理极了。听完了就找出原文想要好好读读,却突然发现了许多令我迷惑的地方。
首先,爱和恨,真的能够住在一间屋子里吗?说不定会打架的吧。
常常用“爱恨交织”形容一个让我们的难以处理的人。夸张一点说,如果我们心灵的三间小屋,其中用来盛放感情的那间,住进了爱与恨,那我们对所遇到的各种人的情感,岂不都是“爱恨交织”的了?
毕淑敏在文章中说,“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但这可比重装一间房子困难太多了啊!
我的精神境界不高,这是一个我已经清楚认识到的事实。我也许能够相信,“光明总会战胜黑暗”,但我实在无法保证能坚持让我精神的小屋在住进了这么多复杂的感情之后,还能干净阳光。
也许是我的精神太脆弱了。精神的天花板需要抬高,也势必抬高。但不知何时就会突然出现的精神垃圾总会让我坐立不安。我达不到作者的精神高度,阳光无法让我快乐,我更希望是房间自己的力量让它亮如白昼。我达不到作者的思想高度,这也许就是我对这篇文章有如此见解的原因吧。
与其我无法阻止精神垃圾像堵塞血管一样一点点堵住我面向光明的窗口,不如把他们趁早扔在他们该在的地方。
给消极情绪们一个家,让他们也舒舒服服的呆在那里。消极情绪也是我自身的产物,自己的思维,想除掉,并不简单轻松。像对一个坏孩子一样,正视它们,给他们时间,希望他们变好。
所以我想,爱和恨,虽不需要像黑白那样分的清清楚楚一丝不苟,但他们也需要住在两个相互间有桥梁连接的房间。让人在爱的时候能毫无芥蒂,直白爽快的去爱。让人在恨的时候能不因想起对方的好而左右摇摆, 折磨自己。让人在平静时,能站在桥上,看看远方的风景。
第三间小屋里,住的是我自己。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间小屋。
世界之大,却常常没有地方住下一个人,或一个家。如果人人心里都没有自己,那很可能举目望去,这个星球上飘忽着一个又一个孤独的灵魂。另外还有一些不孤独,他们有幸被他人请进了屋子里,这个房主的屋子里有了人气儿,却不是他自己,他还在外面的世界晃荡。
我——或者说从前的我,便是这茫茫世界中一位找“家”的灵魂。我用十几年的生命修了一座豪宅,请进了我生命中所有路过的人——不管是路过我的心,还是路过我的身旁。豪宅中虽装修档次不同,但供暖条件相差不离。
在我精神的时间表中,我分给了他们几乎相等的时间。
有的用时间去爱,有点用时间去敷衍,有的用时间去揣测,也有的,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
一天过完了,一月过完了,一年过完了。
回头一看,豪宅里找不到自己的痕迹,时间表上的日程从未分配给自己的灵魂。
我的房子没有我。
就像毕淑敏说的那样“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声音多么嘹亮,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我们发表的意见,无论多么周全,都是别的手指圈画过的。”
多么可笑啊!
我们为什么要这么珍惜的保管着世间万物呢!
为不需要的人浪费生命,也许是走向死亡的最没有痛苦的方式。
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曾说,“人不是在忙着去活,就是在忙着去死。”
停下来!别忙着去死了。渐渐的,我不再关注他人对我的看法。直视前方而不是用余光生活,眼里装是我脚下的和未来的路。
我的房子,我要成为主人与“住”人。
不让别人浪费我的生命,简直就像是卸掉了肩膀上的乌云。
他们的喜怒哀乐不再成为我的情绪,我用更多的时间“向内”看,而不是“向外”看。
这才是人在世界上旅行一次的意义啊。
神造人,给了我生命,这是他的工作,看形形色色的人生是他的乐趣。
我也造人,我只造自己,这是我的工作,看我的人生,也是我没有其他任何事物能超越的乐趣。
过好一辈子。不是和别人一起,而是和自己,过好这短短数十载。
如果小屋有先后考虑的次序,我想,有“我”的那间必须要排在第一。爱与生命同在,所以他在第二。事业……无可奈何,放在第三。
在原文的末尾,毕淑敏号召人们开拓精神视野,矗立精神大厦。
“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健康是生命的本钱,庄严是人的态度,努力是未来的条件,真诚是必备的品格。
读《精神的三件小屋》,我触动极深。它“砰”的一声,给在群山包围中的的我开凿出了一条隧道。
隧道外,是我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