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养》,希望教养出真正优秀的好孩子

在知乎看到一位网友吐糟,说自己亲戚家孩子快结婚了,本是大好事,却因为结婚典礼举办地迟迟定不下来,而搞得亲戚很烦躁。网友留言说,见过女孩比较“作的”,没见过这么“作的”,仔细看了他的留言也是比较感慨。

网友亲戚家是个男孩,家庭条件挺好,男孩大学毕业出国留学,留学期间认识女孩,女孩很会照顾男孩,感觉情投意合就走在了一起。后来俩人一起回国。

回国后先在一线城市上海工作,感觉生活压力太大,就又去了沿海的另一城市。这个城市离双方父母都不太远,交通也很方便。一晃俩人在一起已经好几年,年龄都不小了,双方父母开始催婚,最终定下来今年国庆结婚。

为了选一个婚礼举办场地,父母陪着俩孩子跑了好多高档地方,女孩却始终都不太满意,有的感觉室内环境可以,室外环境却不满意,如此一番对比,众多高端酒店走过遍,婚礼场地却最终也没定下来。

网友更是留言说,现在的孩子都这么金贵了吗?一套婚房110平还嫌小,得要135平,一个首付就要200万,之后的分期付款还得父母帮着还。这哪是结婚,这简直是要了父母的命。俩人的工资其实都不低,买只小狗就2万块,但房贷却需要父母来还,几十万的车子也是父母买的。

无独有偶,身边这样情况的家长还真不少。邻居大姐退休后又找了一份工作,因为要月月帮儿子还房贷。认识一个退休的叔叔工资卡常年放在女儿手里,扣下每月的工资还房贷,经常搞得叔叔兜里连100块的零花钱都没有。

父母有好的家庭条件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无可厚非,但如果一味地提过多不合理要求,就会让身边人厌烦,给爱他的家人带来困扰,本来美好的爱情也会蒙尘。

上面几个孩子其实都有自己很好的工作,收入不菲,但已经过了30岁还在靠父母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这样的状况似乎还是不太好。

曾老在《教养》一书序言中讲了一个北宋丞相王旦的故事,读后让我陷入沉思。

丞相王旦生平不购置田宅,他认为如果子孙不懂得自立,完全依赖于父母,而父母又事事庇护,为他们增置产业,子孙就会成为无德无行,百无一能的寄生虫和无赖子。

上面的几个孩子显然还是懂事的,并没有一味寄生父母,也有自己的努力,但是却把很多的生活压力转嫁到了父母身上,这也是事实。或许这并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的问题,是父母心甘情愿在这么做,这通常也是很多父母愿意做的。

没有子女,想要子女;有了子女,担心子女。因此会一直无悔付出。但这种付出对孩子真的好吗?

王旦在教育子女方面主张子孙要自立,而且不赞成留产业给子孙,切实为子孙的自立创造有利的条件。那些真正有能力的父母,无不处处警惕,唯恐养成子女依赖的坏习惯。

古代的帝王,甚至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别的国家去当人质,《战国策》里古人谈教子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为子女的长远着想,不能只顾眼前的安逸。国王的子女尚且不能在家里依赖父母,何况普通人家的子女呢?

曾老在序言中说,教养子女,最要的观念,并不是爱子女,而是教子女。爱而不教,绝对比不爱还可怕,更加对社会有害。很多被溺爱的孩子,被宠坏的孩子,长大了,正在发挥他们的破坏力。

开头网友吐糟说女孩“作”,吐糟的是女孩跟男孩交往多年,在婚姻问题上一直都是各种无理要求。男孩家长第一次看见女孩并不喜欢,但是感觉这孩子对自己的孩子挺好,也是良好家庭出来的孩子,也就同意了这门亲事。

但随着交往,慢慢就暴露出很多问题,拖到现在,男孩家长对女孩越来越不满意,碍于两个孩子交往已久,也不好再反对,男孩的家庭还是比较开明的。而男孩一直没有离开女孩,则是因为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相对来说,女孩要更独立一些,一直很好的照顾着男孩。这是男孩离不开女孩的一个原因,这也是自己家人恨铁不成钢的一个原因。

如果男孩从小更独立一些,父母给予他更多锻炼自己的机会,现在的他或许会更优秀。父母爱子女,总是舍不得孩子吃太多苦的。

有个好友,一次闲聊天,问及她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她不以为然的说,不学习没关系的,反正已经为他准备好了足够的钱,够他以后很好生活了。没问好友给孩子准备了多少钱,但如果她的孩子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学习的必要,还会认真学习吗?如果早早放弃学业,回家结婚生子,以后的生活会真的幸福吗?没有经过自己努力奋斗的人生,真的会有意义吗?

现在孩子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越来越多的孩子却很空虚和迷茫,会沉醉于虚拟的网络游戏,会永远不满足父母为自己付出的东西。什么啃老族,什么巨婴,还有一些孩子当街殴打自己的父母。父母拿命疼自己的孩子,却被孩子无情的伤害。

曾经看过一张照片,一个妈妈跪在地上求自己的孩子去上学,而孩子却是悠哉悠哉地坐在一边玩手机。这样求能求出一个好孩子么?

心疼那个跪在地上的妈妈,但是却不同情她,她的教育方式一定出了问题,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如何合理的教养自己的子女,使其健全发展,应该是我们众多家长需要深深思考的。不仅仅是做父母的责任,更是对这个社会和国家负责任的表现。

另一个好友,已年近50,却每天都要在外奔波,努力赚钱。因为她每个月除了要给孩子赚钱生活,还要负担两个孙子的开销。儿子刚离婚了,不自立,房子和车子都没了,生活全靠她。这样的结果是如何造成的呢?跟她从小的家教方式一定有很大的关系。

《教养》一书的作者是曾仕强老师,曾老的父母曾是校长和老师,他自幼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长大后的曾老事业有成,先后获得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学位、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学位等等。其爱人也是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行政管理硕士学位,和曾老一样都是台湾师范大学教授。他们共育有一女二子,均事业有成,家庭和睦。

曾老夫妻合著的《教养》一书,不仅仅是给中国父母提出了一些教子忠告,也是中国式教养的最佳范本。更讲述了一个人才辈出的家庭三代人70年汇总的人才成长方案。通过确立一大目标,围绕三大范围,掌握六大重点,解决九大问题,来帮助更多的中国家庭培养一个身心健康、堂堂正正、自立自强的子女后代。

粗看了一下这本书,部分观点甚得我心,这本书秉承了中国传统的家训,融合了西方现代教育理念,构建了中西合璧的人才教养方案。值得细细品读,认真体会,再结合在自己的教育方式上,也教育出一个自立自强的好孩子。

明天开始,将细读此书,书中精华也会分享出来,希望给到更多家长参考,一起努力,教育出自己的好孩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教养》,希望教养出真正优秀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