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时间》:向死而生,生生不息

“生”与“死”,一个代表希望,一个代表沉重,但不管你如何喜欢“生”的希望,活着总是一个不断向死靠近的过程;不管你如何畏惧“死”,人最终都是逃不脱宿命的轮回。

所以,我就想跟你聊聊,如何向死而生。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用理性的推理详细的讨论了死的概念,并最终对人如何面对无法避免的死亡给出了一个终极答案: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

死和亡是两种不同的存在概念。死,可以指一个过程,就好比人从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边缘,我们过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是走向死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过程。而亡,指的是亡故,是一个人生理意义上真正的消亡,是一个人走向死的过程的结束。

人只要还没有亡故,就是向死的方向活着。人的一生,就是慢慢走向死亡的过程,在这个向死的过程中,人能真实地感受到自我的强烈存在感,在这个向死的过程中,去不断探寻活着的意义,或者说不断寻找如何更好的活着。

向死的过程与亡故这两者相比较而言,向死更能使人感到生命的真实。向死而生是一个哲学的思考命题,站在哲学理性的高度,用重“死”的概念来激发人内在“生”的欲望,并以此激发人内在的强大生命力。

我们常说的,置于死地而后生,就是海德格尔死亡哲学的最好诠释。

他清楚的知道,以人贪恋欲望满足的本能力量相比,不在思想上把人逼进绝路,人在精神上是无法觉醒的。一个在精神上无法觉醒的人,他的存在对于这个世界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最多也就是体现了存在者自身在世界这个“大存在”中的“小存在”。

海德格尔正是用这种“倒计时”法的死亡哲学概念,来让人们明白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可以延长的,这种延长是“内涵性”,就是通过内在精神成长的方法,看淡各种功名利禄对我们精神上的诱惑。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焕发出生命的积极进取意识和内在活力。

通过提高生命中每分每秒的质量和长度,来提高生命的效度和目标的密度,只有这样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

说说疫情

武汉封城当天,据说有30万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离开了,试问他们错了吗?

武汉新冠状病毒全面爆发后,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截至3月1日,全国累计派出344支国家医疗队;38478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和3844名军队医务人员驰援湖北,难道这些“白衣天使”真的是天使吗。他们不怕死吗?

每个人遇到生与死的抉择时,都会迷茫都会无措,因为每个人都是第一次,谁也没有比谁多活过一回,也从来没有谁比别人多死过一回。

所以,面对死亡,尽管你是选择仓促逃离,想要寻找安全的庇护场所,我能理解,但是你想过了吗?你该逃往何处,你的安全靠什么来保证,别人的安全靠谁来保护?上帝吗?

也许上帝正在一旁偷笑呢,上帝说,人类也好,动物也罢,你们都是我创造的孩子,这只能算是一个家庭里几个孩子的打闹罢了,谁又说得清谁对谁错呢。

所以,向死而生,才是面对疫情的最正确的打开方式。人都是在不断的走向死亡,只有不断摒弃贪念生的欲望,才能碰发出生的希望。

关键时刻,听从号召,有病就治疗,依靠技术,依靠国家的力量,依靠自己的免疫力战胜病魔,人与病毒就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也是生物进化的一个过程,战胜了对手,你就取得了生的希望。

健康的,却不代表永远健康,增强自身免疫力, 少接触,少外出,从生命的内在去审视自己,抛弃一些不必要的胡思乱想,提升自己,强大自己,才是对生命最好的回馈。

最美逆行是向死而生,检视自己也是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才是真正的克服死亡的恐惧,才能提高生命的效度,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绽放无限的光华。

说说自己

2020年不一样的春节,疫情对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只是人的际遇不一样,人生给予你的厚重也是不一样:有的在抱怨“宅”的发疯;有的在忙碌中忘记了恐惧;也有的在深幽中砥砺前行……

那么我该如何自处呢?

从一开始我就这么问自己,既然“不出门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那就不出门,做一些能做的事:捡起儿时的梦想,看看书,写写字,开通了公众号,10天学会运营公众号,开通流量主;在上发起了日更挑战,以文会友,寻找有趣的灵魂;每天运动打卡,开启《囚徒训练》新方式。

人与自然,总是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一旦这个微妙的平衡被打破了,那必然会出现此消彼长的局面,我们无法左右一切,只能在自己的立场上,力所能及的做出改变,而不是在隔岸观火,在无为中指指点点。

凤凰涅槃是向死而生,绝处逢生是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也是一种敬畏,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对时间的敬畏。

说说死亡

小宝说:“叔叔,如果我要是被感染了怎么办?”

我说:“那你还怕吗”

小宝说:“怕”

我说:“为什么”

小宝说:“不知道,就是怕”

其实,每个人,一开始并不知道什么是死亡,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了形形色色人和事,慢慢开始对未知产生了恐惧,就开始害怕死亡,具体来说应该是害怕失去,失去现有的生活,失去现有的爱,但只要你给予她新的爱,那她就无惧于失去,因为她明白失去了还有会有新的收获,那失去就变得不是那么可怕了。

小孩都懂得道理,大人未必都明白,每个人都想紧紧抓住随手能抓住的东西,却不知很多东西是抓不住的,比如希望,比如爱。

真正想要得到更多,就必须付出更多,只有直面死亡的恐惧,才能求得生的希望。

向死而生,把人生的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对待,你会发出现,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以失去的,也就没有什么东西是无法获得的,这就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在这种饱和的人性之下,才能迸发出更强大的生命浪花。

向死而生,生生不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存在与时间》:向死而生,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