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和总结过去十四年的学习与成长 - 大学时代(二)

(二)关于经济学

总的来说,在经贸学院的辅修学习还是很令我愉悦的。很难想象,一个在中学时代愿意每天熬夜到凌晨四点研究音乐制作软件,研究和声、作曲的人,在真的进入音乐学院后,却迷上了经济学。很多时候我都在自我怀疑,我是不是真的热爱音乐?或者,我是不是有精神分裂?

经贸学院的第一门专业课是《经济学原理》。教材就是曼昆的那两本大部头《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与《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印象中,一开始的时候,我对经济学是有一些畏惧的,毕竟咱文化课成绩不好,底子薄,而经济学给人的感觉又是特别的高端、大气、上档次。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发现,经济学就是一些很朴素的生活常识,是一些很简单的道理,并不像一开始想象中那样难。

比如:供需关系会影响商品价格,假设需求不变,供给增加时价格下跌,供给减少时价格上涨。就像是中国的那句老话“物以稀为贵”。再比如:企业对于一件商品的生产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逐步降低,并无限趋近于材料成本,但却永远无法等于材料成本。因为土地、厂房、产线等沉默成本的存在。再比如:老师在讲到机会成本时做了一个很生动的比喻“比如你有一个女朋友。你现在来上课的机会成本就是无法和女朋友去约会,而你和女朋友约会的机会成本就是不能来上课学到知识”。经济,真是充满了趣味!

我记得《经济学》课程的老师姓陈,是一位副教授。十几年过去,我已经忘记了老师的名字,但是陈老师教授的知识却深深的印在我的记忆力,陪伴我终生。

回顾整个大学经贸专业课学习,最幸运的就是最初的《经济学原理》学的好。《经济学原理》讲授了经济学学科中最基础、最朴素的原理,是基础中的基础。学好《经济学原理》对于后期学习《货币银行学》、《政治经济学》、《财政学》、《经济法》、《贸易原理》、《服务贸易》、《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等一系列经济学专业课程都有极大的帮助。比如:当我们理解了经济学中的资源禀赋问题,就会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国与国之间要产生贸易往来。再比如,当我们理解了“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就会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资本市场中不同类型的企业会有不同的估值等等。

同一学期开设的课程还有《统计学原理》。其实,统计我学的并不好。前几章的统计类型、抽样方式等理论知识偏文科,还比较好理解。但后面进入方差、标准差,以及更高阶的数学知识阶段,我的学习就非常吃力了。所幸的是,最终,《统计学》低分过关,没有挂科。已经记不清统计学的授课老师叫什么,只记得她带一个眼镜,是一位讲话非常温柔,非常知性的女老师。

《市场营销学》也是我学的比较好的一门课程。我想,《市场营销学》应该是那个时候我所接触到的所有课程与知识中,最接近商业的一门课程。课程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世界快消品巨头宝洁公司的产品线设计。特别是在洗发水领域,沙宣主打专业;海飞丝主打去屑;潘婷主打养护;飘柔主打柔顺;伊卡璐主打可爱与香型。五款产品从产品功能、用户群体、定价等多个维度覆盖整个洗发水市场。这一案例让我第一次领略到商业的魅力,领略到市场营销的魅力。

应该是在大学二年级秋季学期,当时有一门课程叫做《证券投资学》。在开课的第一天,老师就要求我们要去开立一个证券投资模拟账户,模拟炒股。老师说,只有经历过市场的起伏,才能真正学会证券投资。老师的这句话的确是真理。世界上没有一位将军是学习了许多战争理论知识后,立刻就成为名将。相反,许多没有理论基础的战士,在经过战场的反复锤炼后,最终成为名将。

但是,我进入股市,要比学习《证券投资学》早一些。在老师要求我们去开立模拟账户的时候,我已经拥有真实的证券投资账户了。其实,早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家中的一位舅舅,就已经开始炒股票了。我印象很深刻,他在家里的电视上安装了一个机顶盒式的东西,然后电视就可以显示出红红绿绿的数字。有时候,他会拿起电话打给一个电子话务员,并且输入一些数字以完成交易。后来,他将这项技能“传授”给我另一位舅舅,也“传授”给我爸。

《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概论》、《会计学原理》这三门课是同一个老师讲授。虽然我已经不记得这位老师的名字,但是从这位老师的课上,我学到了受益终身的知识。

认真讲,相比于《证券投资学》,我觉得《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概论》两门课程对于我后来证券投资的收益作用更大。《货币银行学》让我了解了国家是如何通过货币、利率、杠杆来调控宏观经济。《国际金融概论》让我了解了区域经济、汇率、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以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让我了解了资本是如何在国际间循环与流动,如何逐利。这两门课程打开了我在经济学领域的宏观视野,甚至是国际视野,让我在随后的《国际贸易》、《服务贸易》等贸易类课程的学习中受益匪浅,更使我在之后的证券投资中受益良多。

在《国际金融概论》课上,老师向我们讲述资本大鳄索罗斯驰骋国际资本市场,狙击英镑;狙击德国马克与资本市场;狙击泰铢;狙击港币与香港资本市场,在国际外汇市场与资本市场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我静静的坐在座位上听着,眼前一幅幅画面翻过,内心无比澎湃。

《会计学原理》是经贸学院专业课中令我受益颇多的课程之一,也是我比较自豪的课程之一。自豪的是,这东西我居然能够学得懂。受益的是,在拥有了基础的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学知识后,让我在后来的权益资产投资道路上拥有了基础的财务报表阅读能力。

当然,在我当前独立经营的这家公司中,财务工作也是由我来完成的。而我之所以能够胜任,一方面是因为公司规模小,业务不算复杂,另一方面原因,就是大学时代的会计学课程基础打得确实牢固,以至于十年之后的今天,我依然受益无穷。许多朋友都在劝我,已是身兼数职,何必让自己太累,每月200元就可以请一家代理记账公司,自己辛苦何必呢。我觉得,还是应该自己做几年,亲身去熟悉和了解公司财务、税务,以及资金流动的全过程。这样有利于公司能够稳健和长远的经营。其实,读过公司一些企业传记的人都了解,这就是为什么当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时候,董事会往往会向公司委派一位财务出身的总裁的原因;也是为什么李嘉诚先生的长江实业集团数十年经营稳健,企业回报优益的原因。当然,每月为公司节省一笔支出,也是一个原因。我可以做到罢了。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也是对我影响非常深远的一门课程。虽然,早在中学时代我便开始接触互联网,但那仅仅是从一个用户的角度去触摸它。但《电子商务》这门课程让我了解了互联网的本质与商业模式。从那时起,我开始尝试以一个产品经理的视角或是以一个idea owner的视角去思考互联网。

《电子商务概论》的授课老师是李合龙教授。在课上,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变迁,互联网web1.0向web2.0演变的过程,并对未来互联网web3.0进行了预言。老师说,web1.0是用户单向的从互联网中获取信息。比如,浏览新闻,浏览图片等;在web2.0的阶段,用户与互联网之间是双向的。用户既可以从互联网获取内容,也可以向互联网输出自己的内容。比如,撰写自己的博客或QQ空间,发送邮件等。而在web3.0的时代,是个性化的时代,会引入账户的概念。浏览器会向我们提供一个类似计算机桌面的界面,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在任何一台计算机上,打开任何一个浏览器,只要登录个人账户,浏览器就会显示出你的互联网桌面。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编辑自己互联网账户内的网站和应用。

现在回头来看,李合龙教授的预言可以说80%正确。唯一不同的是,我们与互联网交互的介质由PC机浏览器变成了智能手机。我们的确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手机系统平台中安装自己想要的应用软件,收藏自己喜爱的文章、图片、音乐,以及电影等。

记得在一次课上,李教授提问,未来你们都看好哪些行业与领域,为什么。我起身发言,说: 我首先看好互联网,因为他代表了科技与未来;其次看好能源;第三看好金融与证券市场,因为参考欧洲与美国,金融与证券市场高度发达,而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目标势必会向欧美等发达国家看齐。当时,之所以看好能源的原因已经记不清了。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我当时看好的一定不是新能源,而是传统能源,比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光伏和新能源汽车这些事物。

随后,李教授又接着问:既然看好这些行业,那么你毕业之后是不是会进入这些领域工作和发展。我当时坚定地回答:会。


作者:万盟网络_董文浩

链接:https://www.dongwenhao.com/article_detail?article_id=75c95b6d64cceaccc2d04e3c602de9f6

来源:董文浩个人博客

本文系董文浩博客独家稿件,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忆和总结过去十四年的学习与成长 - 大学时代(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