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集《忏悔法门》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五面,

这一科讲到甲二,正式说明忏悔的方法。「忏悔的方法」有三个主题,第一个是「思惟业果的道理」,这当中有「理论的思惟」,跟「事相的观察」。

理论的思惟是说:今天当我们造了一个业,这个业就有招感果报的功能;假设它是一个善业,就会招感安乐的果报;如果是罪业,也一定会招感痛苦的果报。虽然这个业还没有表现出来,但是我们应该要有这样的认识─业有「招感性」。第二个,业果不失:这个业,除非你忏悔,否则你没有办法让它消失掉,连佛陀都不可能让你的业消失掉。第三个,增长广大:它不但不会消失,还会在你糊里糊涂一天过一天当中,不断的增长广大。所以我们今天对于所造的罪业,我们应该要加以面对、消灭,这件事是非常的急迫。这就是我们在忏悔之前,应该要有的正确观察。

丙二、罪业之相


第2集《忏悔法门》_第1张图片


前一科,是从「理论」来了解业果,第二科是从我们身心的相貌,或者色身、或者内心所表现的相貌,来判断罪业的存在,这个是从「事相」的观察。好,我们先把它念一遍,大家请合掌: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好,我们从生命当中,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累积了罪业呢?我们看这段的说明,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佛法讲「相由心生」,我们外表的相状,是由内心业力所表现出来的;所以从相状的情况,就知道内心所累积的是罪业比较多?或者善业比较多?以下六种情况,都表示你的罪业已经累积到一定程度,我们从相貌,也可以判定罪业所造成势力的大小。

一、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

这是说:我们这个明了的心,已经昏昧闇钝,明了的功能,几乎完全要失掉了。你刚才讲什么事情,他一听就忘掉了;一坐下来念佛就打瞌睡;他的心没有堪能性,没有造作善法、修习波罗蜜的力量,他的心已经被罪业遮障、盖住了。好比去念佛,这明了的心跟念佛之间,被一面墙壁障住了;而这面墙壁就是罪障,心跟佛号之间有罪障挡在中间,所以想要忆念佛号,变成很困难,这个地方就是说「心神昏塞」。

二、或无事而常烦恼。

「烦恼」是一种烦躁恼动相,所以名之为烦恼。天台小止观说:罪业的体性是「躁动性」,一个人累积太多杀盗婬妄的罪业,即便这些业还没有正式的表现出来,他的心也会比别人躁动。反过来说,如果是造了很多善业,善业的体性是「寂静」,这种寂静的力量,就能帮助你念佛、或者修学止观。

因此,不管我们是念佛、修止观,都应该以「广修善业」来当助行,因为善业具寂静性;在寂静的心中,你要修止、修观比较容易,它是随顺、相随顺。如果你还经常感到,今天也没有发生什么事,但是你经常感到躁动不安,那表示你内心当中,已经累积了一定的罪业──山雨欲来风满楼啊!山雨还没有来,就有征兆出现了。

三、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

这里的君子,是指有戒定慧功德的人。通常我们看到君子,内心应该感到欢喜,就像一个人看到太阳的光明一样好乐。但是,如果你看到有功德的君子,却感到羞愧不安,那表示你的德行有亏了;这也是一个很明显的征兆,表示你内心已经累积了一些罪业。

四、或闻正论而不乐。

佛法的真理就像世间的光明,能够引导我们离苦得乐,听闻到佛法的真理,本来应该随顺欢喜,但是你变成瞋恚排斥,这表示一个人心中有障碍;这个障碍,使令你不喜欢去听闻佛法,因为烦恼本身就是厌恶光明的。

五、或施惠而人反怨。

如果我们施惠于众生,别人应该会对我们生起欢喜心、想要好好回报我们;结果别人对我们反而是起瞋恨心,那表示我们过去曾经对他造过罪业。

六、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

一个修行者,要经常检视自己的梦境,这点很重要。《唯识学》上说:从梦境多少可以知道最近修行的情况。如果你最近所梦到的,都是杀盗婬妄、颠倒的梦,很久没有梦到佛法僧的功德,甚至于从梦中醒来,也是语无伦次,这些都是罪孽之相。

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当然,前面的征兆都还是属于种子,还没有表现出来;当你发觉之后,就要赶快发奋图强、赶快忏悔,不要耽误了这个好时机。我们在修学佛法,成功失败的关键,就是要能掌握非常适当的时机!

什么叫「修行适当的时机」呢?

如果你的罪业已经转成果报了,那就非常难忏悔。好比说,这个罪业已经使你变成一只狗,表示这个罪业果报已经成熟了,那你根本没有办法忏掉!忏悔的时机,就是罪业还没有表现出来,只是一个征兆、还在因地的时候是最好忏悔的;甚至于只要七日、三七日,就可以把它消灭掉。

就是说你生命还在的时候、你一口气还在的时候,你还有能力把这个罪业消失掉;但是等到你死亡的时候,临命终的时候──「腊月三十算总帐」,当这个罪业表现出来的时候,你要忏悔就来不及了。那时候,你完全没有自主能力、你没有讲话的余地,由业力来引导你─「引满能招业力牵」。

当这个「业」还是一个因种,要消灭它比较容易,只要掌握到正确方法,一定可以把它消灭掉;只要你一口气还在,你还有机会;要是丧失了这个机会啊,等到业力表现出来,你就只好承担没有其它的方法。所以在这个地方,古德劝勉我们:「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千万不要错失忏悔的良好时机!

这个就是我们在忏悔之前,你应该要先透过佛法的理论或者事相的判定,去观察到业力的存在;当这个业力存在以后,我们透过理论的观察,或者透过身心世界相貌的观察,我们确定的确我们曾经有这个罪业,没关系,佛法讲「一切法因缘生」,它因缘生,佛法多的是法药,佛法就有办法让它,随顺一个清净的因缘,让它消失掉。怎么消失呢,看第二段:生起忏心。

乙二、生起忏心


第2集《忏悔法门》_第2张图片


当我们确定这些罪业,在内心当中,已经累积一定程度了,我们面对这个罪业的第二个态度:要生起忏悔之心。什么叫「忏悔之心」呢?古德提出了三种心:第一个「畏惧心」,第二个「羞耻心」,第三个「勇猛心」,具足了这三种心,就叫做「忏悔心」。

一、畏惧心:

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现福,吾何可以不惧?

这段文是儒家的思想,意思是说:在天地之间,有赏善罚恶的天地鬼神,虽然我们的造罪是在隐藏之处,没有人会知道,但是举头三尺有神明,他会把你的过失全部记录下来。或者说:我们内心当中有一个潜意识:「第八识」,它会把我们所造的业都保存下来;那么这个业重则降之百殃,种种的灾难;轻则损其现福,我们应该对此感到极度的畏惧。

所有的忏悔心,最重要的就是「畏惧心」!

你在修忏的时候,你对罪业没有畏惧心、对当来的果报没有畏惧心,你就不怖畏当来的果报,这样根本不能构成忏悔。

在台湾,大概是在三年前还是五年前,有一个杀人犯。这个杀人犯他以前还是学佛的,佛教徒,当然佛教徒有时间也会去颠倒,去造罪业,那么杀人犯后来他被抓到以后,他是要被枪毙的,判死刑了因为他杀了很多人。在临命终之前,他改信基督教了。记者就问他:「你以前是相信佛教的,现在怎么改信基督教呢?」他说:「佛教的因果观念让我感到害怕,所以我改信基督教。我信上帝就得永生啊!我内心就不感到害怕了!」所以我信基督教了。

所以一个人要起颠倒的时候,谁也救不了!你造了罪业,你本来就应该感到害怕,结果你不知道「怕」;不知道「怕」,你的罪业就更加坚固了!

诸位要知道:不是说你不知道「怕」就没事了。对于善业,我们应该随喜赞叹;但是你今天所造的是罪业,你要消灭它的因素就是「畏惧」。

当然也有人会问我说:我们在修忏的时候,不断地思惟罪业,这样是不是在加强罪业的实力呢?因为我们有忆念之心。

诸位要知道:造了罪业之后,它蕴藏在我们内心深处,如果你不去想它,就一天过一天;你今天想要把它消灭,当然要把这些资料调出来,就是忆念,让它现前。

如果你今天回忆过去的罪业,你是用「随喜赞叹」的心情:「哎呀,我做得真好,下次还要继续作!」这种忆念一定会增加它的实力。

如果你今天把这些资料调出来以后,是一种[诃责] 的心情─于彼恶业,特生厌恶;是一种厌恶、诃责的心,那对这个罪业是有「折损」的作用。所以你把资料调出来,不只会增加,也可能会减少,就看你用什么心态来面对。

现在的佛弟子有一种情况:我们前文讲到观察生命有「空假中三观」,有些人经常住在「空性」,就会忽略他内心深处还有很多业力没有处理,这时候如果无法生起畏惧的心情,这也是一种危机。

智者大师曾经讲过:虽然修了空观,还是需要再修假观。修习空观,依照真谛来理解,你所契入的是一种清净、平等的法界,那是「离相」的法界;但是修习假观,你所面对的是因缘法──当然就有清净的因缘、杂染的因缘,就必须要「善知取舍」─有所厌恶、有所追求。

所以假设你对罪业已经不感到畏惧,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正常的修行人,应该要「畏惧罪业、好乐善法」;那么就是说,你修忏之前,当你把罪业引申出来的时候,你在思惟罪业的时候,第一个我们对罪业的心态是畏惧的,因为它会带给你来生痛苦的果报。看第二个:

二、羞耻心:

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

前面的心态是比较消极的,对罪业生起畏惧心;这是比较积极的一种「自我期许」,或者说是「自我增上」,我希望自己能够希圣希贤的一种希望、目标。

你应该思惟世间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圣贤」,一种是我们这些「造恶的凡夫」。当然,圣贤他的内心当中累积了很多的功德庄严;而我们凡夫的一生当中,累积了很多杀盗婬妄的罪业;但是这样也只是以「假观」来观察因缘,当我们把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这些的因缘所生法,它的功德庄严拨开来,发现他们的内心是「如」是一个明了性存在;而我们凡夫因为颠倒造了杀盗婬妄的罪业,把这些如梦如幻的罪业拨开来,我们也发觉,我们现前明了的心性也是「如」,一如无二如!

这时候,我们的内心就产生一种感觉:为什么我们生命的原点是相同,都是现前一念清净明了的心性,圣贤能够依这个心性,利用生命来积功累德、成就种种的功德庄严,为什么我们心甘情愿糟蹋自己的心性,去造杀盗婬妄,给自己带来无穷的痛苦呢?这时候,你就会开始反省、调整你的心态,你应该要向圣贤学习,因为你也做得到,就是说圣贤做的到的东西,我们也做的到,因为我们「本性」是一样的!

一个修行者,对自己没有任何的期许、目标,就很难抗拒他的欲望!

如果你都无所谓,堕到三恶道去无所谓,来生做一个卑贱的人、做一只蚂蚁也无所谓;那你这样学佛,佛法对你就没有什么帮助,因为你根本就没有想要追求美好的未来,也不想要离苦得乐。一个人能够远离过失、消除他的罪障,心中要有一种自我期许──对于未来的生命,有想要追求安乐、离开痛苦的希望,这件事情非常重要!这是第二点。因为这个希望你做得到;假设这个功德我们没办法做到,那就没话讲了。

总之,这段经文主要是告诉我们:古代圣贤,他们的「现前一念心性」跟我们凡夫的「现前一念心性」,完全一样。那么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印光大师、蕅益大师…他们做到的,我们也做得到,只要我们肯努力。这样子就给我们一种希望,第三个:

三、勇猛心:

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

当我们对于罪业生起了畏惧、对于诸佛的功德生起了好乐,第三个要具足的心态就是「勇猛心」。

当一个人已经发现了过失,但是为什么还会不肯改过呢?就是这个人犹豫不决、懈怠。如果总是想拖延到明天后天再来忏悔,这种明日复明日的想法,可能你今生就没有改过的机会,生命就一天一天这样空过了。

我们应该思惟罪业─「小者如芒刺在肉」,罪业在心中,就像一根针刺在肉里面,越晚拔出来,这个针对你的伤害就越大。这个针刺上去,你马上拔出来,可能擦个红药水,一两天就好了;如果刺了一个礼拜才拔起来,可能要半个月才能治愈;就是你拖得越久,我们要处理这些罪业就越困难。那么「大者如毒蛇啮指」,就像你的手指头被毒蛇咬到,你不赶紧把这个手指切断,让毒液跑到心脏去,就没救了。总之,就是要把握当下,要发「勇猛心」。

我们在前面「忏悔意义」也讲过:罪从心起,将心忏。既然业是由心造的,当然也由心来转业。

心能造业,心也能转业!

但是,心要能转变业,必须具足三种心:畏惧心、羞耻心、勇猛心,才能转业。就是说,我们在进入佛堂开始修忏之前,你应该具足对业果的正确观照;其次,生起一种坚定不移的忏悔心。当你这两个资粮都准备好,你就有资格开始修忏了。看第三段:

乙三、正修忏法(分二:丙一、忏悔种类。丙二、具足五缘。)

丙一、忏悔种类


第2集《忏悔法门》_第3张图片


第三段「正修忏法」,首先说明忏悔的种类有两种:一个是「事忏」,一个是「理忏」。

一、事忏

事忏有三种忏法:「责心忏」、「作法忏」、「取相忏」。所有的忏悔法门不离开这三种,先看第一个:

下品罪

责心忏:自责己心,令生厌离。

这种「责心忏」,一般都是比较轻微的过失,在戒律是属于「下品」的罪业。好比说:你很想去造作一个罪业,或者去杀生、偷盗、邪婬、妄语等等,但是你还没有付出行动;就是在付出行动之前,就被你的观照力发现了,所以这个罪业还没有真正的成熟,只是「起心动念」而已,这时候的忏悔方法叫「责心忏」:

诃责自己,不能起这种念头,这种念头会给自己带来无穷的痛苦!

这个时候,最好赶紧转念念佛,把你的佛号提起来──不能念、要它念,烦恼不能断、要它断!用佛号的力量来取代妄想的力量;并诃责自己,使令这个恶念经过你的诃责,在心中消失掉。这种下品忏,是针对我们的起心动念,还没有付出行动的过失。

第二个是中品罪,叫「作法忏」。

中品罪

作法忏:向清净大小乘僧,发露忏悔。

「中品罪」是你不但起心动念,而且还付出行动,这个就必须要发露忏悔了。发露忏悔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向一个「人」─一个大乘的法师,或者小乘的法师忏悔;另一种是你有受过菩萨戒,犯罪之后,如果没有适当的人可以让你发露忏悔,也可以向佛菩萨忏悔罪过。

第三个是「取相忏」,主要是忏除杀盗婬妄的根本重罪,都是一些比较严重的罪过。

上品罪

取相忏:若二七、三七乃至一年,以见好相为期,此须至诚恳切,外假坛仪,内资理观,凡法华、方等、大悲、占察、八十八佛等一切行法,皆属于取相忏摄。能灭根本重罪,令净戒复生,亦能消七逆罪,使重报轻受。

前面的「作法忏」只能针对某一个罪业来忏悔,就是你曾经在某一个时间、空间,所犯的某一个罪,今向佛菩萨发露忏悔,表示你的一种追悔,并发愿重新开始。

但是「取相忏」可以统摄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罪,不一定要针对某一个罪,对于过去所造的「所有罪」,可以同时来忏悔。当然,这样是通忏三世,所以礼忏的时间比较久,或者二七日、或者三七日、或者一年,要以「见好相」为期。

「取相忏」的成功,必须在梦中见到种种瑞相,好比看到佛菩萨、看到光明等等。它的方法是你要至诚恳切心,就是前面所说的,要具足忏悔的心态:畏惧心、羞耻心、勇猛心;内心当中有忏悔的心,然后『外假坛仪,内资理观』,所谓「外」是指我们身业和口业,要遵守忏悔的仪轨,应该礼拜就礼拜,应该发露就发露;而且内心思惟罪业的过失,生起诃责厌恶之心。以这样来说,法华忏、方等忏、大悲忏、占察业报忏,或者拜八十八佛,都是属于「取相忏」之忏法。

它的功能:能够灭除我们无始以来,所造的杀盗婬妄重罪,使令我们清净的戒体,再次的复生;也能够消除杀父、杀母、杀圣人等七逆重罪,使令我们「重报轻受」。所以在忏悔当中,力量最大的就是「取相忏」。

当然,「取相忏」你可以选择你所相应的大悲忏、八十八佛、或者法华三昧忏,都可以;重点是你在忏悔之前的资粮,你对业果的思惟、对罪业的畏惧跟羞耻,这些条件都必须具足。

二、理忏

言理忏者,既在智人,则多方便,随所施为,恒观「无性」。

─糅合《业疏》、《菩萨戒忏悔行法》─

这个「理忏」也是非常重要。智者大师说:假设忏悔的人,只修事忏,这样子「虽修忏法,终不清净」。意思是说:如果你只是在表相上思惟业果、生起畏惧去修忏,这样不管怎么忏,只能让罪业暂时减少,那个罪根没有拔掉,「虽修忏法,终不清净。」你这个罪根在啊;就像病源还在一样,春风吹又生,所以你在修事忏的时候,还要兼修「理观」。

什么「理观」呢?就是:「恒观无性」就是修无生观。这个地方很重要!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我们刚开始在观察这个心的时候,我们所观察到的内心是比较表层的内心,所谓「假观」就是因缘的熏习、因缘造作所产生的善恶功能;我们会发现我们内心当中累积很多善业,持戒、修福的善业,但也累积很多杀盗婬妄的罪业;我们刚开始观心,我们只能观察这种表层的假观;但是如果一直停留在这个地方,虽然也会畏惧恶法、好乐善法,也是不错,但是你这样子的修行,终究是不究竟的;你应该进一步观察我们这个善恶的功能,说是「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就是说,我们所累积的罪业,它是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就是如梦如幻,当你把罪业、善业拨开之后,你看到你的内心的本来面目啊,原来我们的心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句话,对我们忏悔业障非常重要!

它会告诉你说︰原来我们的本性是清净的,罪业是后来才有的;既然是「后来才有的」,它就可以消除啊!所以我们的忏悔是成功、或者失败,除了是不是有畏惧心之外,你对你内心的本质、对你的本来面目的观察,是非常重要。

有些人认为:我这个人本来就有罪障啊,没办法了!那你再怎么忏都忏不清净,因为你认为你有罪障。你应该认为说,一个正确的人生应该认为说:你的心原来是清净的、本来是清净的,你是后来才有罪障;你不应该说本来就有罪障,你要本来就有罪障,那根本不可能忏除清净。应该说:你本来的心是清净的,是后来一时的颠倒,才有这些如梦如幻的罪障,我现在假借如梦如幻的忏法,来消灭如梦如幻的罪障,恢复它的本来面目!你的思考应该是这样的思考才正确。你有这种思考,对你的忏悔有很大的加持力,日劫相倍;你修一天的忏法,超过人家修一劫;你不修理观,那你要吃大亏的!

所以,我们在观察内心的时候,你可以先观察表层的内心,观察到罪业,生起畏惧这当然是第一个。那么你再观过去,你把罪业剖开来,再观进去,你观察到你的本来面目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你相信罪业是可以消灭的;这个时候你修忏所产生的灭恶功能,那就不可思议了。

《楞严经》说:一个人能够修理观来修忏,灭业障如翻大地!

就像从大地上从根本上扭转罪业,所以在古德的注解当中,不管你今天修什么样的法门,你修净土、禅宗、密宗,在修忏法的时候,都要具足「事忏和理忏」,缺一不可。

你只是说,修「理忏」,我的自性本自清净;我本来是清净,你本业是清净没错,但是你现在已经不清净了,所以只有理忏而不肯事修,执理废事、说食数宝。那么你只有事忏不理忏,你这样子执事昧理,只知道在因缘上打转,不知道你本性清净,入道多辛苦,就是事倍功半。所以我们应该要事理并行,这个地方是讲到忏悔的方法,有事忏和理观。

丙二、具足五缘

一、请圣明证。二、说己罪名。三、立定誓愿。四、读诵礼拜。五、如教明证。

当然忏悔最重要的就是「取相忏」;因为在忏悔当中,我们希望能够把不但是把某一个罪业,而且能把所有的罪业全都忏悔。这个「取相忏」有五个重点,第一个你要修取相忏:

第一、请圣明证:每一种忏法都有「忏悔主」,都有它的本尊。你修大悲忏,它的本尊是观世音菩萨,你看你修大悲忏,刚开始的时候都要礼请观世音菩萨的降临;你拜八十八佛,忏悔主是普贤菩萨。所以你刚开始修忏之前,要知道你的忏法「本尊」是哪一位,要至诚的内心当中心、念口诵,来迎请忏悔主的降临。

第二、说己罪名:那么忏悔的人,你最好写一个发愿文,忏悔发愿文。你看蕅益大师的忏悔,他都写发愿文;就是你当中表明你在什么时候、做过什么罪业,对这个罪业表示你的后悔之意,说出自己的罪名。

第三、立定誓愿:「说己罪名」是针对过去,「立定誓愿」是对自己未来的期许。你在佛菩萨前正式发愿:从今以后,宁舍生命,绝对不再造作了。这个是忏悔也是很重要的关键──断除恶念的相续。不能再有想要造作的心情。

第四、读诵礼拜:就是正式的修忏法,或者是嘴巴读诵、身业礼拜…遵循种种的忏法。

第五、如教明证:你根据梦中所见到的好相,你就知道你这个忏悔是不是清净了,如教明证就是你从见好相与否,来判定你的罪障是不是消除了。

这一科是讲到忏悔的方法。我讲一个小故事来说明忏悔的过程:

在清朝有一位姓张的居士,这位张居士家里很贫穷;古时候的封建制度,生长在边界的种姓,除了读书之外,就没有出头的机会了。这位张居士人穷志不穷,发奋读书,十年寒窗终于在第十五岁的时候考上了秀才。当然,秀才还不是正式的功名,所以他继续进步,在二十岁的时候,他准备去考举人;他辛辛苦苦筹了一点钱,跟他的同学就到南京去参加会考。

到了南京,离考试的时间还有两个礼拜,大家就提议到南京的街上去走走。到街上的时候,看到一个寺庙,寺庙前有一个老先生,听说他算命很准,大家就去算命。这位老先生一一的对他们说…你今年考到第五十八名…你考到第十二名…但是,当他看到张居士的时候,这个老先生突然愣住了,再详细一看,他就问张先生说:你从什么地方来?他说我从北方来的。他说那你从北方来到南京,那你花了多少时间呢?他说我花了差不多七天的时间。他说那你现在不要参加考试了!马上回去还来得及。张生忙问说:「怎么回事呢?」他说:「你的相貌啊,死相现前!你赶快回家乡吧,落叶归根。」中国人的个性,回到家乡死亡。他说「这样子,有没有什么补救方法?」他说:「没办法!这个死相啊,非常的坚固、非常的明显,没有改变的方法!」这个张先生兴冲冲来考功名,对人生充满了希望,结果被算命先生说七天必死,就很沮丧;没办法,收拾行李,带着最后的钱,就回家乡去,一个人很落寞回到家乡去。

那么在回家的途中,到了第三天的时候,这个船到黄昏的时候就要休息、补充商品,就靠在岸边。张居士心情不快乐,就走到岸边去散步。他走走走,就离开岸边一段距离,远处看到一个妇人走过来,这个妇人左边牵着一个小孩、右边也牵着一个小孩、肚子又怀一个小孩,哭哭啼啼的往岸边走过去。

张先生一看,事情不对劲,没准是要去自杀的,那这个张先生就去问这位妇人说:「你是什么事这么伤心?」妇人说:我家是卖猪的,我今天早上跟我先生带着四头猪出来,早上卖了两头,到中午的时候,我先生的酒肉朋友来找他,就带他去喝酒。我先生临走之前告诉我这两头猪,这两头猪,一头猪最少要卖五两银子,少一两都不能卖,两头猪十两银子。他交待完就去喝酒了。

那么我在看管的时候,有两个人来买猪,经过讨价还价,十两成交了;这两个人把猪买走以后,我看他的银子比一般的银子还轻,嘴巴一咬,原来是假的!这下糟糕了,我先生平常脾气就暴躁,现在损失十两银子,他肯定会把我打死,与其这样,我倒不如去自杀算了。一时想不开。

那么这时候,张先生想说:「咱们是同病相怜。那么你的十两银子可不可以给我看看?」他一看,果然是假的。这时候,张先生突然起了一个非常坚定的善念:我是必死之人,虽然我这十两银子是买棺木的,买棺木也没有什么意义,干脆我来救她好了。就把他自己的银两和对方假的银两,对调过来。向妇人说:「这个银两是真的,你怎么说是假的呢?」妇人一咬,果然是真的,说:「哎呀,你真是我的贵人!我差一点就丧失了四条命。」这个时候,这个妇人就欢喜的把这十两银子带走了。

张先生做完这件事情之后,天色已经黑了,没有办法回到船上去,找不到回去的路。他看旁边有一间土地公庙,就跑到里面去睡觉。看这个意思,这个土地公庙是非常破旧,没有人看管的一个荒废的土地公庙。他睡到快天亮的时候,这个土地公庙出现一尊神,放大光明,书上写的是:个子很高大的神,就叫他:你赶快起来,赶快起来!张先生被叫起来,还搞不清楚状况,这尊神就把他往外一推;当他跌到外面,这个土地公庙整个震动,就垮下来了,逃过一劫!

在土地公庙垮下来的当下,他马上感到心情起了很大的变化!从之前的闷闷不乐,突然间豁然开朗;他知道自己的罪改变了,他这个时候赶快回去对船夫说现在不回去了,到南京考试去。

到了南京,他第一件事找那个算命先生,算命先生看到他说:「你不用讲,我知道你做了一个大阴德的事。」他说:「你这次去会考,一定有大功名,你整个的死相,完全的扭转过来了!」后来他去考试,考了第三名,活到八十几岁。

这件事表示什么意思啊?「罪从心起将心忏」。

张先生怎么有这个短命的罪呢?不是上帝给他的,是他今生或者前生曾经一时糊涂,累积的罪业,这个罪业这个时候表现出来;但是罪业还没有表现之前,我们说过业还没有成熟之前,一定可以忏悔。所以,他由一念的善心生起时,就把这个业扭转。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比喻改变业的相貌:比如说你踢足球,你把球往东边踢一脚,如果中间不做任何改变,这个球肯定是往东边飞过去;但是如果这个球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你又往西边补了一脚,那这个球的方向就改变了。忏悔就是这样:只要这个罪业还没有成熟,你就有希望消灭它!我们在忏悔之前,应该要有这样的信心[罪从心起还从心灭],好,我们看第三科罪除之相:

甲三、罪除之相

我们经过了前面的思惟业果、生起忏心、如法的修习忏法之后,那么我们怎么知道这个罪业消除了呢?这以下说出了判断的方法,好,我们把它念一遍,大家请合掌。

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瞋作喜;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种种胜事,皆过消罪灭之象也。

─《了凡四训》─


第2集《忏悔法门》_第4张图片


好,我们加以解释,那么这以下有八种情况,你只要具足了一种,就表示你的忏悔已经达到效果。

一、或觉心神恬旷:你在修忏之前,你的内心是闷闷不乐的,经过修忏以后,你感觉心情突然开朗、轻松了,这就是判定你的罪已经消除。看你的心情从「沉闷」而变成「恬旷」。

二、或觉智慧顿开:你以前听经,怎么听就是听不懂,你的内心跟法当中就有一层隔碍障住;你现在经过了忏悔,你听到法师说法,你法喜充满,这种「智慧顿开」也是罪业消灭之相。

三、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你在整个繁忙的人事当中,你是左右逢源、什么事情,事事顺利,没有障碍,自然就很顺利。

四、或遇怨仇而回瞋作喜:这个人本来是你的怨家,但是因为你的忏悔,他看到你不但不生气,反而对你产生欢喜了。

五、或梦吐黑物:你在梦中梦到你吐出脏东西,或者你在梦中看见你在洗澡,这都是罪灭之相。

六、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你在梦中能够看到古德圣贤,这个都是罪灭之相。你能够看到古德,表示你跟古德心心相应、感应道交了。如果你的心是罪障,古德的心是清净,那你根本不可能梦到他;你能够梦到他,表示你们两个心的水平是很接近,所以说这都是好事情。

七、或梦飞步太虚:你在梦中感到轻飘。善业的体性是轻飘的,所以你在梦中往上升,是好事情;如果你在梦中,梦到自己从高处掉落下来,就不是好事情。

八、或梦幢幡宝盖:在梦中看到三宝清净的庄严相,像幢幡、宝盖这些种种胜境,都是消罪之相。

所谓「相由心生」,你可以从身心世界的相貌,来判定罪业是不是消灭了。总之,破除罪障之相,就是安乐、就是轻飘,跟前面的苦恼、躁动,那么是有所不同的。我们看最后一段:

甲四、结示劝修

「忏悔法门」简单说:一个是「事相的忏悔」,一个是「理观的忏悔」。先看「事相」的忏悔:

(一)事忏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忏悔第一个要观察的,就是先看到「罪业」,当然这只是表层的观察──看到罪业、产生诃责、重新发愿改过。所以「事忏」它的所观镜是观[业],是比较表层的,「理忏」是观到[心]的:

(二)理忏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罪亦亡,

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当我们在观察「业」时,这些罪业是依止在哪一个地方呢?其实「业是由心所作,也是由心来消灭。」也就是:我们本自清净的心性,因为一念的糊涂,罪从心起,造了罪业;既然罪业是从内心生起,我们也可以假借我们忏悔的心,来把它消灭掉。那么到最后,『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知道:罪业不可得、烦恼的心也不可得,这才是最真实的忏悔!把这种恶念的相续的功能也破坏。

所以「事忏」是忏悔罪业的表相,「理忏」是拔除罪根,这两种忏法都是有需要来修学的。总之,我们佛法的修习有正行和助行,正行就是你念佛、或者修止观、或是持咒;但是这样子的一个车乘在运转的时候,忏悔的目的就是把车乘所要走过的路、中间的石头都预先把它拨开来──「破除障碍」,这就是我们修忏的意义。它是所有法门的一个共同基础。

好,我们今天跟大家学习到这个地方。阿弥陀佛。

你可能感兴趣的:(净界法师,忏悔法门,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