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号陈清艳《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读后感

      现代家长都知道孩子的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但在教育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比如孩子写作业磨蹭、不规范、完不成,孩子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其实这些问题的出现,也是老师们最头疼的问题。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方法也有很多,但是,这些直观的手段只能是短暂的吸引学生,而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一文中提到:“掌握注意力——这是教师对儿童的思维施加的一种非常精细而微妙的作用。多年的学校工作经验告诉我,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自豪感。”要创造孩子们情绪的高涨态度,单靠直观的手段是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的。文章一开始就说了,苏霍姆林斯基带孩子们到草地上去参观的例子。他用一根很细的丝线把男女孩子们都拴到他的身边来,就好比是一根根无形的“缰绳”。正是这一根根的无形的“缰绳”把孩子们的心思都吸引过来了。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怎样用这根“缰绳”呢?丝线断了怎么办呢?在现实的课堂中,有些学生对老师的讲课不感兴趣,直接投入到自己的世界中,还有很多学生处于老师的威严,上课坐得很端正,貌似很认真的样子,但是,当老师闻其问题时,要么答非所问,要么闭口不答。这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呀!特别是讲到一些孩子们好不感兴趣的知识的,学生的注意力更难以集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如果在儿童的意识里事先没有一些能跟教材“挂起钩来”的思想,那么你无论如何也无法控制住他的注意力。

      无论是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态度还是让学生把毫无意思的教材和他的思想“挂起钩来”,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阅读,在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谈到阅读与思考的重要性,阅读是学生在脑子里储存知识,当老师讲到毫无趣味的教材时,老师的话针对学生的思想,触动他们的思想的时候,学生过去在阅读时头脑里留下的思想,好像苏醒了,这时候学生是在思考问题,当老师在课堂上把学生的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结合起来,他们就不会感到疲惫。

      读着这本书,写着写着,感觉自己的知识是如此的匮乏。教学工作这么多年了,每次上课,同样的问题讲过几遍了,依然有学生不会,常常抱怨孩子们不认真听课。今天认真反思,没有哪个学生是天生想当差生的,他们之所以上课开小差是因为我们手中的那根丝线断了,我们要极力去寻找手中的那根丝线,使学生非常乐意地跟着我们手中的丝线走,去寻找,去探索科学的秘密。然而这一切都需要作为教师的我,自己首先要充实自己的大脑,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引领学生,使他们情绪高涨,智力振奋。

      开启儿童智力生活的导火线,让学生抵达智慧的彼岸。这是我作为教师应该做到,也必须做的事情,希望自己能通过阅读,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的课堂上永远有一根无形的“缰绳”牵引着学生,不要折断其中的任何一根。

你可能感兴趣的:(13号陈清艳《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