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什么样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

哲思 推荐编辑:四为堂主人

推荐理由:

每个人都在寻找幸福,我们并不缺少幸福,而是缺少一颗感知幸福的心。作者巧妙构思,从一句话引出一个观点,幸福是一种对快乐的感知力,文意由近及远,引人深思。文笔清新,文字中透露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细细品味和接纳自己、享受当下的宁静和超然,值得推荐。



幸福是一种对快乐的感知力

无意中听到一句话,很有触动: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很鲜明的前后对比,描述了幸与不幸。我很庆幸自己属于前者,同时也为用一生治愈童年的人表示深深的怜惜。

然后我开始思考,何为幸福?

哈佛大学幸福课《幸福的方法》中有一句话,幸福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能力。

幸福是对快乐的感知力。

所以,定义自己是否幸福,是看你的内心是否能够感知幸福。当我们内心充盈而满足时,我们是幸福的。当我们沉浸在快乐和喜悦中时,我们是幸福的。

生活中时刻都充满了幸福,充满爱的心灵里满眼都是幸福。窗外洒满阳光的屋顶,阳台上盛开的花朵,清晨轻快悦耳的鸟语,简单的牛奶+吐司的爱心早餐。都构成幸福的画面。

清晨的美好

幸福如此简单,为什么感知幸福却又那么难?

因为琐碎的生活?因为工作中繁冗的KPI指标?因为各种职场的内卷文化?因为资本的残酷?因为怎么也搞不懂的婆媳关系?因为不听话的孩子?

因为我们身陷事中,因为我们总被情绪裹挟,因为我们总期待人和事都能完美,因为人性的贪婪与恐惧。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出身和不同的过去,在爱与包容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更懂得信任、感恩和分享。反之,在不幸中长大的孩子,更偏向自我保护。他们更敏感、更多疑,更不愿意相信美好。而这种缺失可能是一辈子也难以治愈的。

如何感知幸福?

林清玄有一篇文章里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思八九,常想一二。

佛学和宗教里一直宣扬人生是苦难的,所以有人生八苦之说(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盛)。

我一直是不信的,那是上个世纪或者上上个世纪的人类社会写照。当今生活,我更愿意相信:人间值得,人生有趣。尼采《悲剧的诞生》里的观点: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但是探寻人生意义的过程是有意义的。至于人生是苦是乐,享受便是乐趣。所以,我的观点:

活在当下便是一种美好。

活在当下,并不是说让我们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而是要专注于当前,享受生活,感知幸福,创造美好。佛学里说“砍柴时砍柴,担水时担水”,还有一句更深意境的话,说“砍柴时你就是柴,担水时你就是水”。当人生和作品合二为一时,便是创造美好的时刻;当我们全情投入当下时,便会获得当下的幸福。


林清玄《心有欢喜过生活》

生而为人,避不开七情六欲,所以,又当如何在苦难时感知幸福呢?情绪和情感是与生俱来的,这也正是人生有趣的真实写照,所以又何须烦恼呢?林清玄还有一篇文章这样描述:“从苦寒处来,向苦寒处去。”既然躲不掉,就全然接纳。“痛苦时痛苦,快乐时快乐。”享受痛苦也是享受人生。安于当下,乐于当下。

接受一切情绪,永远爱自己,便是幸福。


文末推荐:同系列上榜作品《诗歌||简单的幸福》,欢迎关注点评。

你可能感兴趣的:(哲思||什么样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