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倡导“人人如龙”的镭师兄,每天一个观点和话题,今天我们聊一下“升维思考”。
前几天写了一篇《地平线是平的还是圆的:使用数学原理来探寻问题背后的本质》,有网友问了一个问题:如何进行升维思考,找到更逼近真相的方法?
这个问题在我以前的内容中也有涉及,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六种类型的思考结构。
在这六个思考结构中,“镜头结构”是最简洁高效的“升维”方法,今天重点分享这种方法的四个方向。
一、什么是“镜头结构”的思考方法
在电影中,摄像机的镜头可以根据剧情的需要进行远近场景的拉伸:
(1)拉近:当需要了解更多细节的时候,摄像机镜头可以拉近到各个微小画面,例如主角手指的抖动、易拉罐上的标签、溅起的水花等。
(2)拉远:当需要了解宏观信息时,摄像机镜头可以迅速拉远,让我们从上帝视角进行俯视,掌控全局信息,例如从天空俯视整个小镇、拉远展示几个敌军阵地的概况等。
“镜头结构”就是根据需要对某个事物进行微观分解或者进行宏观分析,从而由内到外地发现事情的真相和本质。
随着信息海啸的到来,我们每天接触到数以十万计的信息细节,这些信息细节一方面提供了大量的知识和观点,另一方面也让我们陷入这些信息碎片中,耗费时间和精力。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人如果能够真正独立思考,实现信息和认知的升维,那么他会更有力地掌控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建立了广泛的影响力。
那么,如果通过“镜头结构”进行升维思考、提升认知层级呢?
二、“空间”拉伸
“空间”拉伸的方法特别容易理解,就是将视野拉远,从原来的近距离观察细节拉升到远距离观察整体。
在《数学原理中的思维模式:使用“泰勒公式”的原理来逐步逼近真相》中提及的那个地平线的例子,就是典型的“空间”拉伸方法:
(1)第一层洞察:我们看到的地平线是水平的静态直线,这是最直接的观测结果。
(2)第二层洞察:拉伸镜头,从太空俯视地球,地平线是圆形的曲线。
(2)第三层洞察:太阳系的引力牵引着各个行星在银河系中绕行,地平线是螺旋形的动态曲线。
在工作中,我们同样可以通过“空间”拉伸方法来提升思考的维度。
假如你是一个财务部门的主管,在分析财务数据时,除了本部门的工作流程和数据外,还需要拉伸思维高度,将上游业务部门、下游审核部门等各个环节的诉求和问题都考虑进来。
也就是说,你不仅仅聚焦在自己“这个部分”,还统筹分析了 “前后其他部分”的业务数据,实际上你做的不是会计的工作了,而是从财务总监的视角来思考问题了。
一旦你习惯于从财务总监的角度分析问题,很多原来“在本部门看来不合理的问题”都能找到更深层次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空间”拉伸的范围包括“物理空间”、“不同部门”、“不同侧面”等,将你的视角从单一的“小范围”提升到更大的“全局领域”,从而实现认知的飞跃。
三、“时间”拉伸
“时间”拉伸的方法也非常容易理解,就是将关注点从“当下”拉伸到更长远的时间范围,从而追根溯源地找到原因,或者发现未来趋势等。
当我们心中有梦想、但却困顿于当下时,我们可能光有激情却不清楚下一步应该如何走出去。
很多刚走上社会参加工作的人都会有这样的迷茫和苦恼,一方面对未来充满梦想,另一方面却又不清楚具体怎么做。
这种情况下,“时间”拉伸的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思考维度,让我们清晰了解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通过“时间”拉伸的升维方法,我们可以将时间拉伸到未来,例如在未来的第五年,你希望自己在哪里工作、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拥有什么样的成就。
一旦确定“未来第五年的状态”后,你就可以进一步分析在“未来第四年”做点什么,才能实现“第五年的状态”,然后进一步推断“未来第三年”需要做点什么才能支撑“第四年的状态”。以此类推,就能逐步倒推出下一个星期你应该做什么。
我在《期末考砸了,孩子如何恢复信心:通过这方法让梦想真正照进现实》中介绍过一个案例,就是拉伸时间的升维思考方法,摘录如下:
网上有一篇很有影响力的文章,标题叫《想象五年后的你》,作者毕业之后在休斯顿太空总署工作,但是她特别喜欢音乐,后来她碰到一位善于写歌词的搭档。
有一天,这位搭档问作者一个问题:“五年之后,你希望自己在哪里?”
作者说:“我希望能够和世界上最顶尖的音乐人在一起工作,并发行了自己的唱片。”
这位搭档给她倒排了一个计划:
(1)要想未来第5年你能出唱片,那么未来第4年你就必须与唱片公司签约。
(2)这意味着你在未来第3年就必须有一个完整而有影响力的作品。
(3)所以未来第2年,你的作品就必须开始录音。
(4)那么未来第1年,你的作品就必须编好曲子、填好词。
(5)这就要求未来的6个月你必须写出几个待选的作品初稿。
(6)那么,未来的第1个月,也就是下个月,你必须将手头这几个曲子的主调内容完成。
(7)这意味着你在下周就必须确定曲子的清单和方向。
(8)好了,到这里,我们就非常清楚下周一你应该做什么了。
作者的搭档通过一个完整的倒排机会,将她的梦想和“下周一要什么”建立了一个紧密而清晰的关联,让她有了一个强烈的紧迫感和执行力。
在五年之后,作者的唱片在亚洲流行起来,并与全球最优秀的音乐人工作在一起。
将时间维度拉伸到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并从该时间点“回顾历史”,你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视野,从而真正明确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背后逻辑。
四、“社会定位”拉伸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某一个“社会定位”中,这个“社会定位”包括了我们所处的阶层、身份、职位、职责、自我预期等,但是我们在分析问题时往往只聚焦在自己当前的职责上,视野非常聚焦而狭窄。
例如你是一个奶茶店的店长,到了年底发现今年的销售额与去年持平,但是成本却上升了50%,今年的利润是负的,也就是亏本了,你该怎么办?
如果你从店长职责的角度去分析,你会认为主要问题是“成本太高”,那么要么对奶茶提价、要么减少员工,你的视野中只有“成本”这一个因素。
如果你提升一下自己的“社会定位”,将奶茶店从单纯的饮品提升为“现代人的必备续命神品”,那么就会从营销和服务的角度来解决“成本问题”,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
(1)营销从线下发传单转为入驻各线上APP,扩大销售渠道。
(2)建立专门的奶茶微信群,利用私域流量方式对老顾客反复销售。
如果你再提升一下自己的“社会定位”,将自己的人生目标设定为“让这座城市充满甜蜜的味道”,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投入更多资源在研发全新的奶茶品种,让不同人群在不同季节享受更芳醇的甜蜜饮品。
当一次次拉伸自己的“社会定位”时,你的视角和思路也是完全不一样的,拓展的方向和最终的效果也会有天渊之别。
五、“跨界”拉伸
当我们能够打破事物本身的限制时,我们其实就是做突破式的创新,也是跨越事物的本质边界,扩大了事物的本质范围。
据说西红柿刚从美洲引入欧洲时,它只是作为一种观赏植物,红红的果实确实非常有特点,而且根据人类的传统经验,颜色过于鲜艳的植物往往都含有剧毒。
但是作为吃货的人类怎么可能放弃每一种美食呢?所以当时英国人想出了一个测试的方法:让死囚犯去尝试西红柿。这个方法虽然不合道义,但是却让人类多了一道美味。
死囚犯尝试西红柿的过程就是一种跨界拉伸,让西红柿从观赏花卉领域突破到了美食领域。
“跨界”拉伸在创新、创业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常用的策略就是“能力迁移”,即将A场景的能力与功能迁移到B场景中去。
现代工业生产中最伟大的创新之一就是发明了“流水线”,极大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和工人技能要求。流水线的发明人福特就使用了“跨界”拉伸的思考方法。
1912年的某一天,福特路过一个屠宰场时被肉牛的处理过程吸引住了,他发现一头肉牛进入处理流程后,先被电击致死,然后进入第二道的放血工序,接着进入开膛工序,最后进入分割工序,每个环节只要一个熟练工人就可以胜任,效率超高。
他将这套处理过程移植到汽车生产领域中,按照工艺原则设计出一整套的汽车生产流水线:焊接、冲压、涂装、动力总成等,大幅度降低了汽车的生产周期和成本,同时也降低了汽车的售价,让汽车真正走入每个家庭。
事实上,“跨界”拉伸还会产生各种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例如当天气预报从收音机跨界到手机上时,生产雨伞的公司最受伤,因为大家出门时查天气APP后主动带伞,就减少了临时买伞的现象。
例如洛基亚的手机将自己从通信工具跨界到砸核桃的工具时,看起来延长了手机的寿命,但也拉长了大家购买手机的周期,最终降低了手机的整体销售额。
如果你没有思路、问题重重时,可以尝试进行“能力迁移”,看看在不同的场景中是否有突破口。
六、总结
如何才能进行“升维思考”、更好地发现事物的本质呢?建议你使用“镜头结构”进行思维的拉伸:
1、“空间”拉伸:将视野拉远,从不同距离、不同地域、不同部门、不同部分着手分析。
2、“时间”拉伸:将时间跨度拉大,从未来五年的角度来审视现在的决策是否合理,或倒排现在立即去做的任务。
3、“定位”拉伸:从职责、职位、阶层、目标、自我预期的角度不断拉伸自己的社会定位,寻找更多的视野和思路。
4、“跨界”拉伸:将事物的能力迁移到其他场景中,寻找更多的答案。
(“人人如龙”,我是聚焦个人优势的镭师兄,如果觉得内容还行,请您点赞、关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