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岂容自媒体谣言混肴视听?

最近,和单位同事聊得最多的话题便是孩子的高考填报。人到中年,对于多年沉浸在机关且教育资源更加丰富的同事们来说,孩子们的报考足以重要到需要每天奔波咨询各方“权威”的路上。

可是,所谓权威,真的靠谱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6月24日,多所在川高校相继发布辟谣信息,信息中指出:《四川高考》《四川教育观察》《家长频道》《四川教育头条》等自媒体微信公众号陆续发布、转发《51所高校最新招分咨询:电子科技大学文科2500名内可报,理科674分确认可报》等文章及相关帖子,但内容过于主观和随意,给家长及考生填报志愿带来困惑和误导。

声称某双一流大学多少名内可报、多少分数可报的“指导”,通过列举各种数据,举例,让文章看起来言之凿凿,像是很“靠谱”。

鉴于目前高考热度很高,填报志愿又是重中之重,相关自媒体文章可谓“导流神器”,获得了网友的高度关注,点击率、转发量、评论量都很大,成为典型的爆款文章,让自媒体经营者“收益”匪浅。然而,这些自媒体文章对部分高校录取分数线作出的“预估”,具有相当的主观性、随意性,不像表现得那样靠谱,这也是多所高校官方立即公开辟谣的原因。

越来越需要结合考生兴趣、分数竞争力、高校专业水平、择业前景、职业规划等进行综合评估的报考趋势,让以成绩为前提的志愿填报成为一项技术活。

志愿填好了,能够让考生成功进入梦寐以求的高校,为今后的人生道路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近年来很多社会机构迎合家中和考生之需,推出了各式各样的志愿填报咨询服务,打着名师、教育专家的旗号,收费动辄上千元,俨然成了一门日进斗金的生意。

自媒体也看中这一热点,纷纷抢先发布各种报考咨询文章,吸引流量赚广告费,还有的自媒体与社会机构合作,推出收费志愿填报服务,通过爆款文章来倒流、拉生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利益驱动下,部分社会机构、自媒体罔顾事实,编造高校录取数据,随意分析、预测,吹嘘咨询能力,甚至伪造成功案例,必然会干扰考生正常填报志愿,有损高校声誉,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好在,多所高校及时发声,公开辟谣,以权威性表态对自媒体随意“指导”的行为进行了批驳,合理引导填报志愿活动,为广大考生及家长指引了明路。

这最靠谱的终南捷径就是——访问高校官方网站,查询学校招生计划及历史数据。

图片发自App

高考招生录取工作早已是阳光工程,凡是打着“必中”“精准报考”“内部消息”“与某某高校密切合作”等各类旗号的志愿填报宣传,均是挂羊头卖狗肉式的虚假宣传或有意误导,不可轻信。                 

考生及其家长应该多听取专业性强的官方机构与招生部门的建议,要重点考虑3个参考因素:

一是要掌握考生考试成绩与省内排名情况;

二是要弄清楚考生意向专业的招生要求(及近年录取分数)与考生的未来职业规划;

图片发自App

三是要熟悉高校招生录取的基本原则是平行志愿,即“专业+学校”式志愿填报与录取方式。

图片发自App

如果充分考虑了这3个要素,考生及家长也可以成为志愿填报的专家。

“虽然今天依然有很多的人在抨击中国的高考制度,认为它有很多很多的缺陷,但是必须承认正是高考的存在,让我们这样一个又一个非常普通的孩子,拥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白岩松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考填报,岂容自媒体谣言混肴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