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造人情世故的场所 --- 大不列颠酒馆文化的今昔

英国人喜欢选择酒馆作为休闲活动的原因,除了社交因素外,酒馆内形成的次文化,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更有宗教团体以酒馆作为聚会的场所,这种种不同的次文化,让酒馆呈现各具特色的风貌。

图片发自App

传统及流行往往被人视为极端对比的两种文化。说到传统,不免令人联想到旧式的生活形态中,人们过着简单的生活,改变的脚步相当缓慢;相对地,流行文化则令人想到不同的族群,他们具个人的特质,持续不断的改变,随着物质及精神的潮流时时修正自己的行为。如此看来,传统及流行似乎是两个没有交集的文化,但事实并非如此,许多传统文化经过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形成一股流行文化,那么将这两种文化形容成具关联性的连续性文化,或许更切合实际。

英国社会中的足球、食物、建筑、服饰、烙牛印、酒馆...,是传统也是流行,如何定义端视其所处的时代而定。而由传统过渡到流行最具代表性的例证,便是英国的酒馆文化。约翰生博士曾以「帝王的喜悦」来形容这项传统的英国文化;赫莱尔·贝洛克也曾说:「当你失去了酒馆,酒橱空无一物时,你也将失去英国。」

图片发自App

重要的休闲活动

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酒商、酒馆乃至饮酒的习惯,都有了许多改变,时至今日,这个乡村民俗文化、或我们所认知中的传统文化,已经转变为流行文化的先驱。根据统计约有29%的英国成年人,至少每星期上一次酒馆,酒馆业提供的就业人口约40万,50%的英国人工作之余「出去走走」的理由是上酒馆,这个英国文化中重要的休闲活动,到底如何由传统过渡到流行?

50年代的酒馆,在硬体上破旧而脏乱,地毯上满佈酒渍及口香糖,室内烟雾弥漫,简单的桌椅陈列,飞镖、撞球台、掷铜板的赌博游戏...,但这些酒馆成了战后工人阶级集会的场所。而自这种形态的酒馆,又发展出各种不同社会阶层的酒馆,沙龙、高级酒馆的装潢设计、经营方式和顾客,都与传统的酒馆大异其趣。

图片发自App

基本上酒吧或酒馆(Pub, Inn)提供了英国人不同社会经济团体活动的空间,因领域的不同有所谓的沙龙(Saloon)、私人酒馆(Private)、大饭店内的高级酒吧(snug, lounge)等,但酒馆文化仍以大众酒馆为重心,并且受其主导,甚至在传播媒体中也不时可见这个特殊的象征。卡通节目、广播节目、电视节目中,都可见以深具英国风味的大众酒馆为主线发展的剧情。

酒馆也欢迎妇幼

英国人喜欢选择以上酒馆作为休闲活动的原因,除了社交因素外,酒馆内形成的次文化,是另一个重要原因。白领阶级人士在高级酒馆内,巩固他们的人脉及商业关系;年轻人在酒馆中结交朋友、增长见闻。更有宗教团体以酒馆作为聚会的场所,因此有的酒馆是天主教的聚会地,有的则是基督教的聚会所,这种种不同的次文化,让酒馆呈现各具特色的风貌。

然而随着观念及政令的改变,酒馆的经营也必须顺势做调整。传统的酒馆多半以男性顾客为主,但强调家庭的观念日益影响社会价值观,男人花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及孩子,因此酒馆必须设法让女性及儿童也愿意随丈夫、父亲一块上门。「今日麦当劳的顾客,就是酒馆明日的顾客」,成为酒馆经营者的经营哲学,提供妇女及孩子喜爱的饮料、零食及活动空间,让酒馆成为全家同乐的休闲活动场所,因而形成另一股流行趋势。而酒后驾车禁令的施行、拒吸二手烟意识的抬头、流行文化的冲击,使酒馆经营者面临了必须权宜改革的挑战。除了酒精饮料之外,必须兼卖无酒精饮料,在酒馆内设立禁烟区,还得装置电动玩具、电视机、定期安排不同的娱性节目。

不过这种权宜的方法并非全然奏效,有的酒馆因全面禁烟导致生意冷清,而不得不恢复准许吸烟;也有的酒馆经营不善而必须易主;至于遭到潮流淘汰关闭、或成为一般民房的酒馆更比比皆是。

促销活动无所不用

此外,酒馆的经营项目也越来越多元化,更有趋向餐厅的经营模式。由于正餐的供应反而比酒的生意更好,因此有96%的酒馆供应午餐,而越来越多的酒馆也提供晚餐服务。随着健康观念的普及,健康营养的食物于是成了酒馆的另一种噱头,由于英国的素食主义者约有三、四百万人,所以还必须准备素食餐。为吸引不同的顾客,各式各样促销活动像是「买一送一」,赠送「周末度假劵」、「足球赛入场券」等不一而足。每个星期还得安排猜谜日、音乐日,摇滚乐日等每晚不同的娱性节目,来招揽不同年龄层的顾客。

在传统及流行之外,英国的酒馆文化其实还夹杂了感情的因素在内,成为英国人情感上的文化象征,因此尽管受到流行的冲击,依然有大量人口固定走访酒馆,感受乡村小屋的田野风味。酒馆经营者为了掌握商机,不惜斥资将酒馆内装潢的具复古的民族风格,乡村农场里的农具,一时成为抢手的装饰。一些黄铜制造商每年生产大量的马匹用具,并非提供农场使用,而是酒馆室内设计的必备装饰品。因感情象征而形成的复古意识,使酒馆的室内陈设越趋制式化,也因而形成了酒馆民俗艺品这个新兴行业。

图片发自App

传统与流行参杂

和传统的酒馆相较之下,如今的酒馆提供了更适合全家同乐、老少咸宜的活动空间。也更迎合大众口味,似乎是时势所驱必然的转变,但就情感层面而言,传统酒馆在英国社会中仍有其不可忽视的地位。老一辈的英国人,已习惯了这种社交的活动方式:每个星期固定一晚,会到固定的酒馆,点上一两杯每次都一样的饮料,和固定的朋友聊聊固定的话题,到了固定该回家的时间,便满足的和朋友道别,回家休息去。似乎不这么做,一个星期就像没有过完一样,生活中也似乎少了什么。

年轻一辈的英国人,虽不至于那么向往「美好的往昔」,但新潮流的文化,也正在前卫的酒馆中酝酿。无论传统或流行,酒馆文化都是英国文化的特征之一,酒馆经营业者虽然历经波波冲击,但依然以最符合需求的方式顺势存活,而传统酒馆与流行酒馆这两个互不冲突的两极文化,在过度发展上的连续性,的确耐人寻味。

不知是居住在台湾的英国人口日益增加,或是喜爱英国民俗风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台湾街头,偶尔也可见强调英国农村风格的酒馆。如果亲自去体会那传统与流行参杂的矛盾,或许更能感受什么叫做从传统过渡到流行的转变。

作者原文刊于 中央日报《大千世界》版

1997年8月21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酿造人情世故的场所 --- 大不列颠酒馆文化的今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