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考试的高考模拟测试卷中出了这样一道作文题:
对子女,有人主张“穿养”,有人主张“富养”。有人以为“穷”与“富”只是物质层面的区别,而有人认为“穷”与“富”实质是精神层面的差异。
高中毕业的同学们,已经享受了父母十多年的养育之恩,你觉得父母对子女应该“穷养”,还是“富养”呢?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真实看法。
作为考试题的一部分,其余试题都会及时讲解,而作文往往会在精心准备之后做专题讲评与训练。其实,本次作文课件早已完成,但因各种事情耽搁直至昨日才得讲,实感有愧于学生。
近日,因各种事务缠身,身心俱疲,甚至昨天中午差点错过上课时间,还一度上演了课前小插曲,惊魂未定的我语无伦次,学生甚至以为老师要为他们放电影,真是极具搞笑的一幕,一下活跃了课堂气氛。
早上在A班上课时,我带着学生一起解读作文材料,要求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这则材料的观点。经过激烈的讨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小付同学认为:有人一出生就坐在“宝马”里,有人一出生就是“牛马”,为了缩短差距,他认为应该“富养”。
小王同学认为:回答这个问题的前提是我们首先应该理解“穷养”与“富养”的内涵。他着眼于现实,提及“穷养”往往令人热洞盈眶,可能就是妈妈煮的一碗面;“富养”却也有令人吃惊的行为,对“富养”的理解不同,认为“富养”有大小之分,即物质适度充沛为“小”,精神高度富裕为“大”。
小刘同学认为:如果用两个词概括,其实就是中庸、适度。“穷养”身体,但不等同于供给不足,“穷养”心灵也不是不注重精神培养,而是用精神滋养心灵。他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基本没有吃不饱、穿不暖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物质和精神都需要“富养”。当然,物质“富养”不是无限度地物质供给,而是一定范围内的满足正常生活前提下的适度充沛。精神“富养”则重在培育思想、开拓眼界。
小张同学认为应该“富养”,精神富裕的人,物质也不会差到哪里,用精神上的富裕弥补物质上的不足。
当听到孩子们能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乐在其中,深感思维碰撞的重要性,所以早上学生上课的状态令人异常欣喜。
鉴于早上上课的启发,下午在B班上课时,我并没有直接让孩子们表达自己对材料的观点,而是让他们先通过小组探讨说一说自己对“穷养”与“富养”内涵的独到理解。我鼓励每一个孩子都要积极表达,不要害怕自己说得不合理,只有表达了,思维才会越来越明了,你想问题也会越来越深刻。且来听听他们的观点:
小孟同学勇跃发言,总的观点是“富养”。物质上,主要是提供物质财富,维持基本生计;精神上,重视孩子精神世界的培养,伴演好角色,担负起父母应尽的责任,以身作则,躬身垂范,细心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尊重孩子内心的想法,关注个人体验,甚至认为养育子女如同种树,要有专注度和投入度。
不得不说,听完小孟同学的发言,我大为惊叹,因为他所说的与我接下来讲的内容高度契合,我为有幸遇见这样的学生而深感幸福。
小薛同学认为应该“穷养”。当然,此穷非彼穷,穷不等同于贫穷,而是在艰苦的环境中培养孩子坚毅的品质,树立不贪慕虚荣的品质等。
综合小孟、小薛的观点,引导学生在当下的社会中,更应提倡物质和精神的“富养”。当然,持“穷养”的观点言之有理亦可。
总共180分钟的时间,分配到两个班各是90分钟,90分钟是有限的,但90分钟赋予师生的收获却是无限的,甚或早已超越90分钟本身,有限的课堂也因师生思维的碰撞与交流而变得大放光彩,令人回味无穷。
昨天和许久未见的好友畅谈心事,作为同行的我们,深知教师职业的辛苦,但更有比辛苦值得的就是,你的年龄和身体可能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老去,但是你的心却因为你所遇见的每一个青春年少、充满活力的学生而永远年轻,所以相比辛苦,我们更幸福。
工作不仅仅是谋生,更是一份责任。我们不仅有责任做好本职工作,更有责任学会从工作中寻求自我价值的提升和学生生命的成长,收获师生别样的幸福!
-2022.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