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贤老师的新书,《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看完了,文中有几个点让我印象很深刻。
1.改变的本质就是创造新经验,用新经验代替旧经验,创造新经验,需要通过新的行为获得新的反馈,新的强化,并切身体验到他。
自我发展的第1个步骤就是要改变,改变就是要去积累新经验的好处,我们在新经验上获得了好的感觉,就会不断的去做。比如说我想练字之所以坚持不下去,可能我在上面没有找不到反馈或者很良好的感觉,才坚持不下来。
怎么样去改变呢?第一每天写,赋予意义。
2.真正的心理舒适区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我们熟悉应对环境的固有方式,就是当问题来临的时候,你还是用你固有的方式去解决,这就叫做心理舒适区。
应对方式有两层,第1个是行为上的应对,就是对具体事情的反应。比如遇到危险是选择战斗还是逃跑工作遇到困难是选择解决问题还是拖延。
第2层是内心情绪上的应对,应是感到害怕,还是感到害怕之后仍然去做。
3.如果觉得一件事情很重要,就要自己去争取,而不是在背后抱怨,哪怕时间很紧张,我们也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只有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的东西,别人才会认真对待,在背后抱怨等于把责任推卸给了别人。
4.迈出改变的第1步:
奇迹提问。例子是颓废的毕业生。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在往前看和往回看时看到的东西经常不一样,往前看会看到困难,往回看会看到方法和路径。第2步就是通过获得小的成功来积累经验的好处,为下一步行动提供心理动力。
5.努力控制你所能控制的事情,并接纳你不能控制的事情。
6.“场”的力量。一个人在某个空间里做的事情越纯粹、越持久。给自己创造有力的长的环境,规定在工作的小房间里不玩手机,专心工作,看书写作。
消费型快乐和创造型快乐。创造型快乐是自己在不断的创造出作品和新的想法。
7.心智模式,固定型心态和成长性思维。
固定型思维会让自己不断的活在别人的评价当中,或者是不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会改变。
而成长性心态的人,他会接受暂时不够好的自己而不断的去改变思考下一步怎么做,接下来怎么办?这就是就此停止和更近一步的区别。
成长性思维的人会从别人的成功中学习,汲取别人的经验,实施成为自己的经验的一部分。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迎接挑战,他会把挑战看作能力成长的一个机会。
8.人需要学会放下自我,才会把新的东西装进来。学东西最重要的是要过脑子,而不是过心。不要遇到什么书,就用它去套以前的知识或者经验,而要学会去宣传一些新的观点和角度,这样你才会学到更多。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重要,你怎么跟世界互动才重要。
9.有限游戏与无限游戏,无线游戏是它没有明确的胜负,玩家最重要的目的是让游戏继续下去。
10.创造性思维是以目标来思考现实,先想我要什么在想现实是怎么样环境能够提供什么想办法弥补自己目标和现实之间的鸿沟。这个就相当于离校来说的,有什么就用什么,用什么就用好什么解决问题比抱怨更重要。
11.努力控制我们能控制的事情,而不要妄图控制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人的习惯是思考一件事重不重要,而不是思考这件事能不能控制,而这种思考方式会把他们的目光引到最终结果的担忧上,而不是此时此地的行动上。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把自己这方面的责任做到就够了,有些东西我们没办法控制。即关注现在能做的,而不是关注事情的结果。
有时候需要先相信先投入才能看见想看见的东西。这就好像我们有理想才会想办法去实现,如果连理想都没有,那我们奋斗的意义是什么呢?
12.承认自己所知道的是局部知识,对自己的无知保持敏感给自己很多问题,而不是很多答案这些问题,会逼着你去探索,去体验,去发现新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保持思想的开放,而不是去套过去的经验。
总之看完了这本书之后,我最大的改变:
1.给自己创造一个“场”。每天7:30之前起床,看30分钟以上的书。
2.接纳一些我们无法控制的东西。譬如家长、学生的评价。努力改变我们可以控制的东西,比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认真负责。
3.课题分离。享受自己的孤独,也承担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