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什么,你就会看见什么|《读书就是回家:勇敢篇》②

日期:2022年2月10日  周四

日更的第 28 / 365天

你好呀,我是文雯,你的伴读伴学闺蜜。

今天读的是《读书就是回家:勇敢篇》的3篇文章,分别是:

《活着为了讲述》:我对生活一往情深

《老人与海》:人可以被毁灭,却不可以被战胜

《局外人》:尽管世界一片荒谬,我们还要奋起抗争

1、《活着为了讲述》:我对生活一往情深

这本书是《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唯一的自传。

说到马尔克斯,他还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这是马尔克斯一生中的最后一部长篇,也是最长的一部。

书中主要记录了从1927年马尔克斯出生到1955年去日内瓦避难这28年间的风华岁月。

书中随处可见,流露了他的坦率和真性情。

这篇文章对书的拆解也很清楚,在第1部分,对作者及作品做了介绍。

后面的几个部分,是全书的故事梗概,在最后一个部分,是总结。

分享几个比较有触动的句子:

1、“要么写作,要么死去”

真的被这个举世闻名的文学大师所震惊。当然他的写作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也是因为自己的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和丰富的想象力,才为他的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地灵感 。

昨天在看了一集《十三邀》,里面黄灯老师说,每种生活都值得被表达,但往往经历挫折才会去写作。

不知道你认不认同这个观点,最近在看了这些经典的名著后,才发现,这些伟大的作家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顺遂的,基本上都经历过苦难,都遇到过挫折,哈哈,这是不是写作想要表达的前提呢?

如果我也有这样的信念,加上行动的话,应该也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吧。

2、个人志向与生俱来,背道而行,有碍健康,顺势而行,妙药灵丹。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做自己喜欢的事的原因了。非常的认同。

3、只有百读不厌的书才值得去读。

这句话,就告诉我们要读好书,读经典。

4、每个人的生命旅途中都会有一些永生铭记的日子,这些日子或幸福或痛苦,或喜悦或忧伤,或闪亮或暗淡,但却是真实人生的组成部分。

所以无论生活怎样,我们都要学会面对,不逃避。

5、谁也不知道,你学过的知识,读过的书,会在人生的什么时刻给予你回报。所以,越努力,越幸运。

越努力,越幸运,加油。静下心,耐得住,坚持下来才会有所收获。

6、“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

7、我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

8、就算走到绝境,失去耐心,也要永远保有幽默感,热爱生活,这是我们人生最大的财富。


2、《老人与海》:人可以被毁灭,却不可以被战胜

这本书听过,也看过很多版本的关于这本书的解读。

之前看过就看过了,并不会觉得有收获,现在就开始学着来分析每篇文章的拆解方法,就在思考为什么我会没有观点,没有想法。

想了又想,以前是有想法不敢去表达,害怕说不好丢人。等到想要去表达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想法,已经没有了思考的能力。

这本书的作者是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双料得主海明威的扛鼎之作。

影响历史的百部文学经典之一。这本书创造了人类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四十八小时售出五百三十万册。

这本书篇幅很短,英文版原著仅有区区的两万七千余字,翻译成中文也只有四万多字。

故事的主要情节也很简单,全篇都围绕着一位老年古巴渔夫——圣地亚哥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海岸很遥远的湾流中搏斗,以及由此展开的故事进行讲述。

这篇文章的拆解方法主要的是围绕着书中的故事情节展开,加上自己的观点总结而成文。

书中海明威告诉我们,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就算是一无所获,依然要坚持到底。

不过说实在的,对于我自己而言,如果不看解读,我还真想不到故事背后的深意。

我想最简单的原因就是读得少,思考的少。

以后还是需要加大阅读量。

分享3句话:

1、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这样不容易,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真实的生活是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每个人都会历经生活的千辛万苦,都会经历自己不想经历的手足无措。

2、“生活不是拉锯,是抵抗之后的节节败退。明知要输,但不肯投降。因为这抵抗就是我们要完成的功课本身。

没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现实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挺不住。

3、无论谁老了都不该孤苦伶仃地一个人过。但现实永远是,在你最需要另一个人的陪伴和帮助的时候,往往却只有自己。

这就是一个残酷的现实。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视频,一个88岁的老人,孩子都在国外,自己一个人去医院去看病的事。

看完后,莫名的悲伤。

想到了我的外婆,即使有那么多的儿女,到最后还是一个人守着孤独的走了。

往往只有自己,看着这几个字,很心酸。

3、《局外人》:尽管世界一片荒谬,我们还要奋起抗争

这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的成名之作。

书中塑造了一个经典角色默尔索,他与“大部分人”不一样,考虑的只是自己的需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不遵守规则,而是他不会为了“和大家一样”就改变自己。

书中的情节很简单,主人公默尔索是一个对生活各方面都抱有无所谓态度的人

一次无意的杀人让他上了法庭,最终被判斩首示众,但这一重刑却不完全是针对他杀人的罪行,而是针对他在母亲葬礼上没有哭这一行为。

这一略带荒诞性的判决却正反映了社会的现实。

这篇文章的解读,除了分享了书中的故事情节,同时也对书的背景做了分析。

这本书的创作背景是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默尔索所生活的阿尔及利亚正好是法国的殖民地,生活在此的原住民阿拉伯人,是没有任何人权可言的,作为白人的默尔索就算杀了他们也没什么大碍。

荒谬的是,审判的人一直狭隘地用“是否在葬礼上哭泣”这一个指标去衡量爱,我们一贯的价值观念认为一个人死了,亲人就应该痛哭流涕,以表达对于死者的深厚感情。

默尔索不愿如此,所以他们便认为,默尔索是个冷漠之人。

可是,真正的爱意并不会像滔滔江水般地一泄而出,现实中的爱是默默地、不言说。

就像默尔索将母亲送去养老院,便是对母亲最好的安排。

从这个故事的背后,会发现,你相信什么,就会看到什么。

以前对这句话真的是一知半解,但随着读的书多了,看得故事多了,才真正的慢慢的理解这句话。

你相信什么,你就会看见什么。

你看见什么,你才能实现什么。

就像画家在落笔之前,脑海里必定是有一幅理想的构图了。

在你能够做到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先清楚地在心里看见它。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

与你共勉。

感谢你的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相信什么,你就会看见什么|《读书就是回家:勇敢篇》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