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怎么变坏和变傻的——读《韭菜的自我修养》

股市最近起伏较大,让人又想起18年的一本书,李笑来老师的《韭菜的自我修养》

看韭菜的自我修养,当然是为了不做韭菜

但发现不做韭菜的方式其实还算容易

核心就是

一、如果不是专业的,别靠投资交易吃饭,靠这个吃饭就会有压力,有压力就容易决策失误。同时,靠这个吃饭就会更大概率地“必须用到”这些钱,很可能等不到盈利周期就要取出来,做了被割的韭菜。

二、别总是抱着要靠投资翻身的想法,想翻身就容易激起人的赌性,容易头脑发热,追涨杀跌,最后还是韭菜。

三、涓涓细流,积少成多,雪球滚滚,在长周期里,只要眼光不是有特别大的问题,或者大环境有特别大的问题,大概率不会成为韭菜。

知易行难,大家慢慢努力。

然后这本书还讲了很多基础认知方面的问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越是投资方面的书,越容易讲这些东西

我记忆特别深刻的是“人怎样变坏的就会怎样变傻的”那章

可能是刚好他写了录音爆出来的事,所以这一章特别有剧情感

最开始读的时候,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是

坏人一定会变傻的,所以我们不要做坏人

这种因果律,让我这种一定程度上有点愤世嫉俗、嫉恶如仇的人感到一丝欣慰

但很快发现书中的逻辑其实不是这样

作者的角度其实更宏观

他强调是人类变坏和变傻的两种机理

变坏:

一旦人做了一个坏的决策,那么他将面临一个选择

承认错误,然后努力改正错误

不承认错误,然后把那个错误合理化

在这道选择题面前,多数人都会选合理化自己的错误,这是人性所致,后面再说为什么

一旦合理化一次,变坏就是一条不归路

而且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

很可能会呈现“规模”效应,就是变坏的速度会加剧,坏的程度会加深

“勿以恶小而为之”也是这个寓意

变傻也是一样:

只不过做了个愚蠢的决定,只不过是没有反省自己去纠正,只不过是不由自主地“合理化”自己之前的愚蠢……于是,人就开始变傻了,在变傻的路上习以为常、一往无前。

而变坏和变傻之间却没有必然的联系

坏和愚蠢都是错误。

为什么人多数会合理化自己的错误而不纠正它。

因为有诱惑。

对于愚蠢的决策,我们不纠正,这个诱惑主要是轻松,源于“懒”,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过了今天,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很多人意识不到,如果不纠正这个愚蠢,明天就是更傻的一天。而未来的每一天,都是想再变得聪明,更难的一天。

对于坏的决策,我们不纠正,这个诱惑可能更大,是利益,源于“贪”。我们都承认“坏”在一些具体场景下,能带来极大的效率,比如这段。

守法朝朝忧闷,强梁夜夜欢歌,损人利己骑马骡,正直公平挨饿。修桥补路瞎眼,杀人放火儿多。我到西天问我佛,佛说:我也没辙!

而这诱惑带来的结果,我们也知道了。

面对深渊,怎么办呢?

那就是永远不要合理化自己的错误,有错必纠,有错必改。

书写到这就完了

但它留下了一个“薛定谔的错误”

这也是很基础认知的一个问题

也是为什么我们知道那么多道理为什么还是过不好一生的原因

我们不一定能准确判断,我们有没有犯错误

直到错误的结果已经发生甚至放大了

我们才后知后觉,那是错误

这时候可能已经合理化过很多轮了

当然这多见于愚蠢性错误,对于坏,我们还是敏感度更高一些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些小方法供参考

关于“坏”

自己立意有没有恶意,有就是“坏”。

这么做有没有伤害一些具体的人的利益,而其实明明有不伤害他人利益的解决方案,有就是“坏”。

前两个都没有,想一下这件事如果世上所有人都这么干会怎么样,这世界还能不能过,如果不能过,那这八成是个“坏”决策。

关于“蠢”

我觉得应该就认定自己是蠢的

信奉

如果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你竟然不觉得过去的自己很傻,那表明你已经彻底变成了无药可救的傻瓜

干脆就坦然接受这个设定,但坦然接受不是“躺平”式的接受,而是说不要活在这种焦虑中。但在行为上,要不惜花极大的成本,扩展认知,证明过去和现在的自己的愚蠢。

痛苦+反思=进步

祝大家不要变坏,也不要变傻。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是怎么变坏和变傻的——读《韭菜的自我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