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第五章

                              书协

第五章    出嫁了

我母亲结婚的日子定于1965年阴历2月14,母亲二十岁了,太姥爷从生产队里借了一辆马车,拉着母亲来到了八里地外的大辛庄。

这天,天气晴朗,柳树已经抽出了嫩芽,透过树的缝隙,暖暖的春阳照在母亲的脸上,母亲今天穿一件红色的外套,里面是一件自己织的红色羊毛毛衣,下身是一件蓝裤子,两条大辫子,白里透红的脸蛋,细长的眉毛,嵌着美丽的丹凤眼,红红的嘴唇,宽宽的额头,透着智慧,母亲遥看天际,嘴唇微微上翘,充满着对未来美好的生活的向往。

八里路不算远,母亲在媒人和送亲的亲戚的陪同下,到了大辛庄,鞭炮齐鸣,送亲的队伍被迎进了家,当时我的奶奶家来了很多客人,他们看到新娘子,纷纷小声夸奖:“新娘子真漂亮!”我的爸爸,个子1.68米,红红的脸膛,粗粗的眉毛,大大的眼睛,肉眼泡,厚厚的嘴唇,又大又长的耳朵,在五官里,父亲的耳朵是长得最好的,给父亲带来一生好运,父亲一身蓝色的中山装,里面是一件蓝色的球衣,显得分外高兴,这是人生的最大喜事嘛!父亲、母亲的新房是两间东厢房,外屋是灶间,里屋是炕,炕上有一套新被褥,是给新媳妇的,父亲的被褥还是旧的。第二天,父亲把那件蓝秋衣脱了下来,母亲收到了柜里,晚上父亲下班回家,问母亲:“那件蓝秋衣呢?是嫂子的。”当时父亲的家里够穷的,衣服是借的,被子是旧的。

母亲结婚的消息,后来姥姥知道了,四年了,姥姥一直没有看过母亲,肯定非常想念。听说母亲结婚了,便让我的第二个姥爷来大辛庄接母亲回娘家,母亲当然也很想念姥姥,就跟着姥爷去了,在姥姥家住了好几天,姥姥、二姨、三姨和大舅,都是母亲的亲人,见到分外高兴。父亲不放心,奶奶说:“新华会看出眉眼高低的,放心吧。”过了几天,父亲把母亲接了回来,以后父亲和母亲常常去姥姥、姥爷家,母亲又多了一门亲人。

刚结婚,奶奶对妈妈还不错,有一天晚上,二姑问母亲:“二嫂,看电影去吗?”母亲高高兴兴地说:“好啊!”二姑用自行车载着母亲去小辛庄兵营去看电影,大概有三里路,一路上,没看见其他人来看电影,母亲问二姑:“怎么没人呢?”二姑说:“谁没事看电影呀!”后来母亲明白了,大辛庄的人都很勤劳,晚上也有活干,渐渐地,到了晚上,在奶奶的炕上,点了一个小煤油灯,坐了一圈人,有爷爷、奶奶、大伯、大妈、二姑、三姑、我父亲和我母亲,搓麻,打绳,订底子,有时候,男人们还织渔网,总之,在我们家里,一年四季有干不完的活。母亲的娘家成分是富农,父亲家的成分也是富农,大姑就跟母亲说:“你的觉悟怎么这么低呢?自己是富农,还找个富农?”母亲说:“我怕成分好的看不起我。”母亲后来跟我说,成分好的,好小伙看不上我,差的我又看不上,还不如找一个色的,谁也不嫌谁。事实上,大姑找的对象,成分是贫农,就一个儿子,日子不错,大姑父长的也不错,应该是找了一个好对象,但唯一不好的是,大姑父过日子不行,一辈子过的不怎么样,这就是贫农的结果。

母亲在爷爷家,没有自行车,所以不会骑车,由于父亲每天上班要骑自行车,所以爷爷奶奶和全家人,攒钱给父亲买了一辆自行车,家里人都会骑了,只有大妈和母亲不会骑,父亲就给母亲在后面扶着,从贴奔开始,慢慢地试着上车,母亲终于学会骑了,只是不敢载人。后来大妈也慢慢地学会了骑车,这在当时是一门技艺。

当时的婆婆爱使唤儿媳妇,有一次,奶奶让大伯和母亲去奶奶家的自留地锄地,中午母亲做熟了饭,吃完饭,刷了碗,去奶奶的自留地,当时正值中午,火辣辣的太阳挂在正空,周围一个人影也没有,而且当时还有狼,母亲真的害怕,也很生气,大伯锄了一半,给母亲剩了一半,母亲一个人累得漫天大汗,才干完。过了几天,奶奶让母亲给爷爷做双鞋,母亲说:“行,给我嫂子留一只。”奶奶一听,明白了,如果两个人一人做一只,那鞋肯定不一样,怎么穿出去呀?奶奶说:“你放心吧,下次地里的活不用你干了。”

1966年正月,母亲生下了一个女孩,白白的皮肤,大大的眼睛,个子也很长,应该比我漂亮,当时母亲怀孕时,认为奶奶已经准备了小被子,垫子之类的,就只准备了一些褯子,母亲把孩子生下来,一问小被子,奶奶说:“给外甥准备的。”没办法,只得把孩子放在了爸爸的一个旧棉裤套上了。过了几天,孩子抽风,让邻居的五爷给扎了针,也没好,不到一个月,我这个姐姐就死了。这是父亲和母亲的第一个孩子,他们非常伤心,也知道了,生孩子是自己的事,婆婆不会帮什么忙的。

父亲的家庭是个大家庭,人口众多,当儿媳妇的,吃没吃的,穿没穿的,干的多,光做饭、刷碗就是一个力气活,每天的早晚是玉米粥,中午是高米干饭或玉米饼子,玉米面疙瘩汤,连菜都没有,母亲多少年以后,也不想吃玉米面疙瘩汤。1966年春天,母亲和大伯提出分家,开始爷爷不同意,认为分家了,好吃的就不能留给他一个人吃了,但大伯和母亲坚持分家,爷爷就提出条件,每年要给多少钱,或者给多少工分,过年过节要请老家儿吃饭,要给老家儿干活。大伯和母亲都答应了,最后母亲分得了一升粳米,二升麦子,半袋玉米,半小坛荤油。母亲去自己的姥姥家,告诉姥姥和妗子分家了,她们很高兴,给了母亲两斗麦子,两升粳米,母亲把东西带回了家,把麦子装在一个小口袋里,有多半袋,父亲抱着这多半袋麦子,高兴地说:“我也有这么多麦子了。”像个孩子一样满足。分家后,母亲买了一头小猪,由于当时的粮食太少了,就每天给猪挑野菜,光吃野菜,猪长的很慢。当时于桥水库库的水不多,很多搬家的农民还回原来的宅子或队里的地里种麦子,到了麦秋,母亲就跟着邻居去水库捡麦子,有时候麦子好捡,母亲就半天、一天的不出工,晚上父亲下班了,就去水库接母亲,回家后,父亲把成把的麦子的头剪下来,这样容易晾干,也省地方储存。一个麦秋下来,母亲捡了几十斤麦子,生活渐渐地好了起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母亲 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