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照片均为“黑白的触动”作者所摄,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盗用!
推荐阅读:
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有多美?
南海的北海
广西壮族自治区有三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甑皮岩遗址的发现被誉为“万年智慧圣地”的桂林已在前文中分享过,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另外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北海。
元朝时,“北海”的名称就出现在浪漫的元曲中,《吕洞宾三度城南柳》中有“朝沧梧而夕北海”的描写;正式的定名是在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设“北海镇标”作为“北海”地名的称谓。
北海位于广西的南端,南临南海,那为什么叫作“北海”呢?
(图片来自网络)
原来北海是一座半岛,如同一只伸入北部湾的靴子,其北方有一座叫“北海村”的渔村,历史上这里生活着疍民的先祖,他们一生漂泊水上,以船为家,为朝廷采集珍珠,地位却极其低下,直到清朝时,他们才被允许在陆上居住。
北海市区中心的北部湾广场上,有一组名为“南珠魂”的苍劲雕塑,三页贝壳中有一颗熠熠闪光的宝珠,展现了北海的海洋文化和与珍珠的不解渊源。
(骑乘海马、手持珍珠的渔翁)
(骑乘海龟、吹奏海螺的青年渔民)
(骑乘海鱼、身姿健美的珠女)
北海这座城市是由北海村发展而来,所以叫“北海”。
古代的北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如今的北海是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组成城市,也是去广西旅游不可错过的一座城市,这里有“天下第一滩”的北海银滩,有具200年历史的北海老街,还有中国最年轻的火山岛——涠洲岛。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北海的街巷岛岸,体验南海的魅力风情。
(北部湾广场周围的假槟榔等热带植物)
老街银滩
要感受北海的历史文化,位于珠海路的北海老街是不二之选。
这条老街始建于1821年,最初称为“升平街”,只有200米长,4米宽,沿街有外来移民开设商铺,到二十世纪初,街道不断发展扩建,自西往东的大西街、升平街、东泰街、东华街、接龙桥的街道组成了珠海路,现今这里已发展为一条长1.44公里、宽9米的商业街道,两侧是中西合璧的骑楼建筑。
漫步老街,鳞次栉比的商铺和五颜六色的招幌让人眼花缭乱,所售卖的大多是海鲜和珍珠。
商铺建筑为二至三层,底层沿街面后退而留出人行空间,这样的外廊式建筑被称为“骑楼”,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南亚、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的海南、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侨乡地区的建筑风格。
骑楼最早可上溯到2500年前的希腊帕特农神庙——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这种建筑的特点是能够挡风避雨,还能遮蔽炎阳,走廊提供了凉爽舒适的环境,所以传入东南亚后颇受欢迎。从南洋反乡的华人在华南地区建起了骑楼,这些骑楼既有英、法、德等国建筑的影响,也融入了亚洲建筑的特点,线条流畅,工艺精美,是颇具特色的城市景观。
1927年以前,老街是北海最繁华的商业街区,这里经营着海货、渔民用具和来自苏杭的绸缎。后来珠海路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繁华,除了稀稀落落的几间渔具店铺,其他屋舍都成为了民居,街道建筑日益老化,但珠海路保存还算完整,仍被历史学家和建筑学家誉为“近现代建筑年鉴”。
有很多名人都提倡要保护好珠海路,比如作家舒乙曾建议像保护新加坡国宝级老街一样保护珠海路,英国建筑专家白瑞德先生也认为珠海路的历史文化价值非凡,对北海、华南乃至全中国、全世界都有意义,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市长皮埃尔.布尔克甚至提议将珠海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来保护......
如今的北海老街上遗留有老北海的很多旧址,如三皇庙旧址、电报局旧址、东安马旧址等,还有不少展馆描绘着北海老城的文化,如北海老城历史文化馆、北海坭兴陶馆、北海明清木雕馆等。
老街上随处可见趣味横生的雕塑,展示了老北海百姓的民俗风情,比如下面这组叫“圣诞之夜”的雕塑,位于基督教礼拜堂(建于19世纪)前,表现了清末时的圣诞庆祝活动,是北海最早的“洋节”,是老街中西文化融合的真实写照。
老街曾经的地名“接龙桥”处有一口水井,是如今受保护的文物。这口被称为“接龙桥双水井”的老井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清末民初,井水除供应外来移民的日常用水以外,还给外轮供水,为北海早期的开发和对外开放做出了贡献。
逛完了老街,我们再去银滩看看。
银滩的名气不小,号称“天下第一滩”,广西有“北有桂林山水,南有北海银滩”的说法,而且第一届“中国最美十大海滩”评选中,银滩位列第三,这么多的赞誉,很难让人没有期待。
(“天下第一滩”石头)
(江泽民纪念树)
银滩很大,西起冠头岭,东至大冠沙,绵延约24公里,若论面积,应该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滩”。
有人总结银滩的特色: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漫步海岸,长阔平整,一望无际,沙粒细密,海水清澈,让人心旷神怡。
沙滩长平,平均坡度仅为0.05度;沙粒是细柔雪白的石英砂,阳光照射下会泛出银光;海水透明度高,源于涨潮慢、退潮快,自净能力强;年均水温高,是海泳的圣地。
尽管有这么多优点,我却觉得,除了沙滩边的排排椰子树(北方没有),这里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海滩,“金沙滩”、“银沙滩”、“金滩”、“银滩”......这样的滩真是太多了。
涠洲岛
6500万年前的新生代,广西南部的北部湾盆地在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挤压作用下,开始产生断裂和扩张,地幔物质上涌。
经过了漫长的地质作用,到250万年前的更新世早期,此处的海底发生了一次火山喷发,形成了一座海面下的玄武岩基底,沉积物开始在基底上积累;3.6万年前的更新世中晚期,海底火山又一次喷发,堆积物被喷散到四处弥漫,紧接着又是一段时间的沉积物堆积。
后来受冰期影响,海平面下降,小岛露出海面,并在之后的千万年中被涨落不定的海水侵蚀雕琢,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涠洲岛。
(涠洲岛海蚀崖地貌)
人类进入文明后,这座诞生于“动荡”的火山岛终于安静了下来,海民乘船漂洋而来,在此定居繁衍。
秦汉到唐宋时,涠洲岛处于合浦经北部湾海域至各国贸易的航线上,是彩珠疍民和航海商贾途经此地临时歇息的场所。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合浦一带的居民首次迁至涠洲岛谋生,在岛屿中部形成村落(今城仔村)。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剧作家汤显祖被贬谪徐闻县(大陆最南端,属广东湛江)任典史,其间乘船游览了涠洲岛,留诗一首,其中有“交池悬宝藏,长夜发珠光。闪闪星河白,盈盈烟雾黄。气如虹玉迥,影似烛银长”的描写,说明当时涠洲岛已是人气繁盛的烟火之地。
如今的涠洲岛是北海市涠洲镇所在,虽然离北海只有24海里,乘船一个小时可达,但岛上有学校、有医院、有农田、有公交,俨然一种“自给自足”的状态。
凭借着火山奇观和海蚀绝景,涠洲岛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海岛”之一。大自然造就了滴水丹屏、鳄鱼山、五彩滩等美景,生活在这里的先民铸成了灯塔、教堂等建筑,让涠洲岛既有造化之伟力,又有人文之和煦,是一个值得花上两三天静心慢品的地方。
(五彩滩的海蚀地貌)
(石螺口沙滩的躺椅)
岛上最著名的人文景观是涠洲教堂,一座位于盛塘村的天主教堂。
清康熙时,涠洲岛被设立海禁,但仍有人在此扎根,同治年间重开岛禁,当时广东、福建交界处发生大规模械斗,少数客家宗族大姓受到驱逐流浪广州,谋生苦难,穷途末路之时,巧逢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的传教士唐神父援助救济,这些宗族深受感动,居无定所的他们就追随唐神父来到涠洲定居,后来外方传教会多次派神父来岛上传教,带领教友修建了三座教堂。
盛塘村的天主堂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座,盛塘村原名“圣堂村”,就是因为这座天主堂的缘故。
据说当年修建教堂的一千多盛塘村民全都是天主教徒,教堂外还修建有修女院、学堂、医院、育婴堂等附属建筑。1938年日寇入侵,教堂成为了居民避难所,日寇逼迫神父交出难民,神父誓死不从,被杀害于放哨所......
和平年代,教堂恢复宗教活动,直到现在,盛塘村的宗教氛围依然浓厚,村民们会在周日来这里做礼拜。
位于南湾鳄鱼山景区的火山口地质公园是岛上最著名的自然景观,是观赏火山岩石和美妙海景的绝佳场所。
高耸的灯塔是进入鳄鱼山景区后的首景,由海军部队设立于1956年,建于涠洲岛海拔最高的地方,是南海舰队的指向塔,所以它还有一个浪漫的名字——“大海的眼睛”。
灯塔后不远处是古炮台,展示的是产于嘉庆年间的炮台,涠洲岛具有重要的军事地理位置,守卫着我国的北部湾和南海安全,炮台是清时扼守海岛的重要工具。
上文提到汤显祖曾游览涠洲岛并赋诗一首,其中的“日射涠洲廊,风斜别岛洋”让这座小岛为世人所知,为了纪念这位剧作家,公园中建有一座汤翁台。
公园深处临海的地方是火山景观集中带,火山口形成于7100年前,那次火山喷发强烈,范围包括鳄鱼山至石螺口一带,喷出的岩浆在火山口周围堆积下来,形成火山堆,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景象。
火山堆形成后,在千年的海蚀作用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地形,比如下面的通天洞。
通天洞的形成是由于海水受到岩石层的阻挡,潮汐水流向上冲蚀,久而久之造成顶部垮塌,形成了底部与海水贯通的竖井和天窗。
藏龟洞是另一种神奇的海蚀地貌,仔细看洞口,会看到一块岩石如海龟头朝洞口,窥视大海。火山岩在潮汐侵蚀过程中垮塌下来,在海浪长期的冲刷下,形成了现在的形态。
下面这块石头叫“魔鬼石”,因为有些像大海中翻转游动的魔鬼鱼(学名蝠鲼),又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蝠鲼,图片来自网络)
下图海水上方被绿叶遮蔽的是一个藏宝洞,叫“贼佬洞”。相传几百年前,涠洲岛海域活跃着一伙海盗,被官兵围剿时逃入此洞,后被官兵放火熏出。据说洞中仍遗留有财宝,更增添了贼佬洞的神秘。
下图的地貌叫“死海蚀崖”,它的形成是由于地壳抬升是海蚀崖抬升到最高潮汐面以上,与称为“海成阶地”的基座平台相连,不再受到潮汐、波浪的侵蚀。死海蚀崖表明了涠洲岛的抬升作用,抬升是岛屿形成的必要地质过程。
下图的地貌叫作“海蚀平台”,是分布于基岩海岸海蚀崖前的宽度不等且微向海岸倾斜的基岩平台,海浪及其携带的碎屑不断冲蚀海岸,海蚀崖不断后退,就形成了海蚀平台。平台上有各种海蚀柱、礁石、沟穴等地貌形态。
火山弹:火山喷射时熔浆团在空中旋转飞行再坠落形成的,表面有飞行时留下的流线纹饰,由于岩浆在空中还处于塑性状态,常呈麻花状、条带状、纺锤状等形态。
(生长于火山岩缝中的仙人掌)
(被海水浸没的“海枯石烂”)
沿着鳄鱼山脚一路走来能目睹各种奇特的火山和海蚀景观,再一次攀高,可以看到鳄鱼山的全貌,如同一只绿色巨鳄伏于海岸,鳄身所围的碧绿海湾叫月亮湾,千万年前火山喷发时生灵涂炭、海枯石烂,在以后的平静岁月中,大自然又造就了浪漫月湾、生机盎然,真是沧海桑田啊。
公园中还有一座博物馆,展示了火山爆发的原理、涠洲岛的形成、南海的珍惜海洋生物、南流江玉(一种产于火山岩地层中的玉石)以及别具特色的南海珍珠文化,有一个成语叫“珠还合浦”,就出自发生在这里的一个故事:东汉时,合浦郡盛产珍珠,当地老百姓以采珠为生,贪官污吏盘剥百姓,使珠民大肆捕捞,珠蚌产量越来越低,饿死不少人,汉顺帝刘保派孟尝当合浦太守,他革除弊端,不准滥捕,不到一年,合浦珍珠生产就恢复了。
(博物馆中展出的珍珠项链)
(南流江玉:美猴王)
(火山区采集的矿石)
鳄鱼山在涠洲岛西南,附近的滴水丹屏是看日落的好地方;涠洲岛东南是五彩滩,是观日出的好地方。
五彩滩也是海蚀景观,长达1.5公里的海岸几乎都是海蚀崖,崖面耸立,蔚为壮观。
海蚀崖前是展布的海蚀平台,平坦而宽阔,退潮时可见宽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平台,十分壮观。
之所以被叫作“五彩滩”,是因为海蚀平台上长有青苔,在阳光的映照下,青苔的颜色、岩石的颜色和海水的颜色互相辉映,五彩斑斓,无比壮美。
海蚀崖与海蚀平台的交界处随处可见形态各异的海蚀洞,其呈现出的自然线条让人叹为观止,有的像螺线,有的像细胞分裂,有的像创世之初的混沌......这是一种宇宙的原始和粗犷,也是一种造化的设计和精致。
曲线
从桂林的山水到北海的涠洲,一路上都震撼于曼妙的曲线。
桂林山水是一种起伏错落的曲线,丰厚的石灰岩在漓江水系的雕刻下、在地壳隆升的构造中、在炎热气候的孵化下,天长日久,终成连绵有致的绝景。
龙脊梯田是一种盘旋妩媚的曲线,多雨高山、深谷黏土在勤劳智慧的开垦下,顺势制宜,经年累月,终成磅礴潇洒的胜观。
北海涠洲是一种古老沧桑的曲线,版块碰撞,陆涨潮落,海浪侵琢,火山爆发、寂灭,再爆发、再寂灭......,亿万斯年,终成沧海桑田的铭刻。
也许,美是一种公理,无需证明,人人心中自有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