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后来是怎样走散的呢?

人和人后来是怎样走散的呢?

人在世上的各种各样的关系,也许只有血缘关系最稳固,父子、母子、兄弟姐妹,基因里存在着剪不断的血脉相承,因此相对更加稳定,正常情况下很难割舍。

夫妻、朋友、恋人、同学、同事、合作伙伴等等各种各样的关系,走着走着可能都会走散,变数很大。虽然人类的理想是美好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希望天长地久、恒常不变,但是宇宙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中,一切事物皆有发展规律,无常是常,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人只是地球上的生物的一种,很渺小的存在,又怎么可能违背发展规律呢?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研究过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他认为,友谊要能够持续下去,必须建立在三个理性的前提下。第一,平等的感情;第二,相近的价值观;第三,有交集的生活体验。如果没有这三条,友谊就很可能被时间冲淡,人和人慢慢的就这样走散了。

人是环境和认知造就的产物。过去最好的朋友,三五年不在一起工作、生活,慢慢的就没了话题聊,因为生存的空间不一样了,彼此的语境就千差万别,很容易相互不能理解和沟通。如果双方的灵魂都很成熟,能够站在比较客观的角度审视对方的观点,接受对方的变化,不抗拒、不评判、不期待,无条件的接受、面对、理解、祝福,这样方可维持相对长久的关系。如果一方成熟,一方比较自我,成熟的一方可以理解和宽容对方,但因为关系不对等,不能形成有效的价值交换,一段时间后成熟的一方会觉得累,慢慢也会心理不平衡,选择退出。如果双方都坚持己见,对对方无节制的评判和指责,那这段关系很快就结束了,甚至反目成仇都有可能。

我们处在一个动荡变化、快速更新迭代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时代的洪流中随波逐流,走着走着就被洪流冲散了,散落到天涯海角。每个人都走在自己独一无二的取经路上,每个人脑子里的东西,都是他过去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吃过的亏,慢慢累积形成的主观思想,因为这些经历和体验千差万别,所以人类的悲喜不可能共通,即便是最亲密的两个人,也不可能做到完全理解对方。因此,第一不要奢望别人的完全理解和赞同;第二不要随意去评判别人。做到这两点,基本可以解决99%人际交往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每个人都在取经路上折腾,有的在折腾中快速成长,有的相对稳定,有的不进则退,一开始都在一条起跑线上,慢慢的就物是人非。人虽然渺小如尘埃,但人有主观能动性,如果掌握和顺应了发展规律,可以靠个人努力改变命运,《了凡四训》说的就是这个情况,“我命由我不由天”。

人生就是一个选择,可以说无时无刻不面临选择,同样面对一个境况,有的人会这样选,有的人会那样选,因人而异,没有对错。一个人只要做到身心合一,愿意为自己的选择付出努力,为结果承担责任,想想这个事情做了你就无悔,不做你就遗憾,那就坚定不移的坚持自己的选择。人生本来就是一场经历、一场体验,成功了你就庆祝,失败了你就成长,怎样都不算输,都对得起自己。

我个人的体会,人的一生就这么久,早晚都得去见马克思,不如多折腾、多体验。因为无常是常,你不变,外部环境也会推着你变,不存在恒常的稳定和安逸,与其被动的等着环境来改变你,不如主动出击,自己先把自己变了。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留给居安思危的人。我是一个大事拿定主意不动摇,小事日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人,我要很努力很努力,才会觉得有安全感,才会觉得不至于输的很惨。相信天道酬勤,相信努力必有收获,相信强者恒强,没有一条通往成功的路是走捷径到达的。

人和人相识靠缘分,相知靠人品,相守靠人心。古人云:“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逝人伤;唯以心相交,淡泊明志,友不失矣。”

没有期待,只有祝福,也许才是保持友谊天长地久的正确打开方式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和人后来是怎样走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