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感】解码“真实性”

“核心素养的精髓在于真实性,即能将学校所学迁移到现实世界中去,这就要求从教专家结论转向教专家思维,变宽而浅的学习为少而深的学习。”

用两个关键词概括本章节的内容,一个是“惰性知识”,一个是“真实性”。

惰性知识有“三难”,难以在单元与单元之间迁移、难以在学科与学科之间迁移、难以在学校教育和现实世界之间迁移。简言之,学到了知识却不会用。

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知识反反复复讲了好多遍,但考试情境一变,这些知识在学生那里全又回归到了原点。比如语文教材当中的一些词语学习,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还保持认知清醒,当该词到了下一单元的某首古诗中再次出现时,学生就开始犯迷糊。这中间应该就是缺少了“运用”这一环节。再比如语文学科中学习的古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如果迁移到地理学科中,就会应运而生一个地理知识点,涉及到海拔和气候的问题。但恰恰,学生的思维常常只停留在了语文学科里,具体来说,就是思维过于狭窄,不够开阔。最后来说,学校教育和现实世界之间,学生的思维最容易在一张考卷处终止,不懂得拿到学校之外,即生活中。最简单的例子,就比如说“请假条”,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准确地写一份请假条,这就是理解的缺失,运用的缺失。

综观“三难”,我们该怎么办呢?一来理论学习,二来实践运用。

第一,理论学习。明确真实性的内涵,怎么让素养导向真实性,那就是情境,创设真实的情境。这就需要教师研读文献,进行精细化的理论学习,学习如何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让知识不再是堆积,而是运转起来。

第二,实践运用。以小见大,从一个知识点的迁移到一个概念的迁移,比如一个词语从这一单元到那一单元之间的运用,比如一种文体,从教材中到教材外的运用,再比如一种写法,从考题中到生活中的运用。整个过程中一边实践,一边反思,并从中梳理问题的症结所在,总结出行之有效的策略。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有感】解码“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