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一章: 周同学的一天——因有用无,因无用有

道德经·第十一章

【正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

车轮上的三十根辐条,聚集到一个车轴上,有了轴心空虚处,才有车的作用。糅合粘土做成器皿,有了器皿中间的空虚处,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并建成房屋,有了房屋中间的空虚处,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也发挥了其效用。

【问道老子】

周同学:老子先生,您说“无”的作用真的很大吗?

老子:是的,当然很大。

周同学:但是我还是难以理解其中深意,先生能否指教呢?

老子:呵呵,我们不妨做个游戏,叫“周同学的一天”。

周同学(好奇脸):好呀,先生。这个游戏怎么玩呢?

老子:现在请周同学与我一同,旁观你的一天,体会此中的“有”、“无”之道。

(镜头一:早上起来,周同学准备穿衣)

老子:周同学,你用了衣服的什么特性呢?

周同学:先生,我用的是“无”吧,我用衣服将自己包裹起来。

老子点点头。

(镜头二:周同学刷牙)

老子:刷牙时,你用了牙刷的“有”,还是“无”呢?

周同学:用的“有”吧。

老子:为什么你能用“有”呢?

周同学:啊,这里面还有道理嘛?

老子:是的,你是因为口腔为“无”,方能用“有”。

周同学若有所思。

(镜头三:周同学排队准备上地铁)

老子:你为什么能排队呢?

周同学:先生,我不理解您的意思。

老子:你能排队,是因为队尾为“无”,是空的,若队尾为“有”,你也排不上队。而你上了地铁,则是用了地铁中“无” 的部分。

周同学:您说得有道理。

(镜头四:周同学到达单位,准备开会)

老子:现在你要去开会了,你对开会有何想法?

周同学:先生,您是说我能去会议室开会,是因为会议室是“无”、是空的,对吗?

老子:非常明智,正是如此。

(镜头五:上午过去了,周同学开始享用午餐)

老子:周同学,你为什么能够吃饭呢?

周同学(有点蒙):当然是因为我有嘴巴。

老子(微笑):不仅如此,你还有食道,有胃。它们都是空的,是“无”,所以食物才能够在里面流转。

(镜头六:晚上,周同学准备休息)

老子:你为什么能躺在床上呢?

周同学:先生,难道是因为我利用了床上“无”的空间,所以才能躺下睡觉吗?

老子:正是如此。通过这个游戏,周同学领悟到了什么?

周同学(思考好一会儿):如果将“我”看作一个整体,那么“我”是“有”,是实体。但是对我有用的东西却是“无”、“空”的,因为只有“无”,才能容纳我的“有”,比如衣服、排队、地铁、会议室,还有睡觉的床。而我身体内部的胸腔、腹腔也是“无”的,要想作用到这些“无”的部分,就要靠“有”,比如牙刷、食物。

老子(微笑):不错,一阴一阳之谓道。要想共生,就要因有用无,因无用有。

周同学(疑惑):那先生,就没有“无”用“无”,“有”用“有”的情况吗?

老子(点点头):有的,比如我们用钻头去钻岩石,或两个人用拳头打架,这就是“有”用“有”,但这种情况常常会伴随一方被破坏,二者不能共存。

周同学(若有所思):我理解了,先生。这和您主张的“万物负阴而抱阳”是一致的。

老子:不错。人因为“有”,才能利用外界的“无”;因为“无”,方能利用外界的“有”。总之,人之所以强大而富有生命力,就是因为兼具“有”和“无”两种特性。

周同学:那如此说来,为什么您通常强调“无”的作用呢?

老子:哈哈,好问题。我常说“无”,是因为“有”很容易被人们看到,从而受重视。而“无”无色无相,常常被人忽视。但“无”和“有”本质上是一体的,缺了对其中任何一个的理解,都会是片面的。

周同学:听先生讲完,我对“有”、“无”有了更深的理解。

老子(微笑):有所惑,有所思,有所得,甚好。

【本章小结】

周同学一天中发生的小事,启示我们深入理解“有”和“无”的相互依存关系。就像锁和钥匙必须搭配使用一样,“有”和“无”配成一对才是完整的。正如文中所述,“因有用无,因无用有”,方能长久。本文没有片面地夸大“无”的作用,而是借老子之口,解释了《道德经》为什么强调“无”的概念,从而再次阐释了“对立统一”这一核心命题。

ps:大家有什么好的问题,可以关注我,私信发我哈~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十一章: 周同学的一天——因有用无,因无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