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二月六日的交通事故,婆婆永远离开了我们。这仿佛是一场噩梦,我们全部人都无法接受。直到今天,我依然觉得婆婆一直活着,只是她在天堂,而我们在人间。极乐世界,无忧无虑,而凡间的我们依然要经历生老病死,浮浮沉沉,分分合合,爱恨情愁。
第一次见婆婆,是在2008年一月份下旬,特别寒冷的冬季。那也是我第一次出广东省到厦门过春节。我跟爱人搭绿皮车,轰轰隆隆地夜行在铁轨上。
睁开眼睛,就到站了,我们穿过喧闹的白泉市场,来到一排排破旧的房子,踏上昏暗的楼梯,敲开一道蓝色的木门,我看到精神抖擞,脊背挺拔的老夫妻。随着一声爸妈,我赶紧乖巧地喊,伯父,伯母好。
我们被热情地款待着,水果,热茶放在圆桌上。两房一厅的出租房,因为我们的归来而显得异常拥挤,但是我感受到的是浓厚的爱,暖心和感动。那时候的伯母一头秀丽的淡黄短发,高挺清瘦,纵使言语不通,她依然尽量表达自己的欢喜之情。
第二次见面,是在惠州,那是2008年7月中旬。我跟爱人在惠州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毛坯房,打算装修好接老人家过来同住,但是装修是个大工程,必须要有人监督,于是要两个老人家千里迢迢,举家搬迁。由于爱人工作比较忙,而我是自由职业者就事先在惠州的新房附近租了一个四居室的房子,并到火车站接他们。
看着陆续出来的人群,我一眼认出了伯母,她炯炯有神的眼睛像会说话似的,呼喊着我看过来。我快步地走过去,才发现行李很多,四个大麻包袋,厨具锅碗瓢盆都有。幸好她的大女婿也在,小侄子也来了。这被父母弃养的孩子我是深感同情,来了也好,老人家安心,我们做晚辈的就心安了。
第三次见面,是在医院里,2010年3月1日。第一个孩子在凌晨五点出生了,是个女孩。婆婆和公公自己搭大巴从惠州赶到广州来。明亮的灯光下,褐色的眼睛蒙上了一层薄雾,她紧握我的手,说着感谢感恩的话。欢喜地抱着孙女,熟练地换尿布,逢人就称赞自己的儿媳妇有福气,喜得千金。
第四次见面,在惠州多坐了十天的月子。婆婆有一双灵活的手,烧得一手好菜。一桌的美食,煎炸煮焖都有。本就满腹牢骚的我看到金黄色的五香条,芦笋小炒肉,眼睛为之一亮,一下子食欲大增。十天过去了,我竟然多涨了十斤。
第五次见面,在深圳的渔具店。爱人因为厌烦工作上的人情世故,纷繁复杂的关系,随心所欲地开了一家“有鱼钓具店”。婆婆担忧的眼神,唠叨的话语,让我心烦意乱,可是我也无计可施,吵也吵过,骂也骂过。我极其不愿当什么老板娘,锁在一家小小的店铺里,抬头低头都是孩子,老人家,还要烦心灯油火蜡。生计都成了问题,我不得不就近找份工作,把孩子留给老人照顾,把爱人撵出去工作,请一个人看店。婆婆怕孩子磕着碰着,总是背着她,小心地呵护着,晚上我带孩子,总是看她默默地抹着药油,那背影凄惨而不屈,让我心疼不已。
第六次见面,在增城的汽车站,2018年12月下旬。同样的短发却掺杂着刺眼的银丝,我看到她瘦弱的身躯从大巴探出来,眼泪差点没忍住。她强作精神,努力张望,坚定的眼神直直看着我。2018年7月底,公公中风了,我们把他接到增城来照顾,康复疗程一结束,正好是国庆节期间,婆婆就坚决要一个人带着无法自理的公公回到惠州去。开学之际,侄子的高价学费她愁得辗转难眠,最后我让爱人把钱打过去,婆婆才慢慢调整过来。
时隔2个月,婆婆面容憔悴了很多,我心疼地建议“要不搬回来吧!”她坚决地摇摇头,说“要搬就搬回厦门去,已经联系好,春节一过就回去。”我们婆媳两人聊了很多很多,直到下午四点半,到点去接孩子。
我跟两个孩子没进门,就闻到饭菜的香味。一打开门,看到满满一桌的菜,我泪水止不住地流。都是我和孩子爱吃的五香条,卤鸡脚,蒜蓉地瓜叶和特制粽子。两个小孩欢天喜地地扑向奶奶,对老人家问长问短,让她泪眼婆娑,点头哽咽地应着。
第七次见面直到最后一次见面都在厦门,2019年二月份我们自驾小车回厦门过年,看到在大门等待的婆婆,精神好了很多,就是白发多了,她开心地笑了笑,慈祥且贪婪地地打量着我们,像要把我们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永不遗忘。
大年初一,我们带着孩子去附近的影城参观。孩子们当了一回贵妃,在故宫的宝座上留影。一行人,刚走出古色古香的大殿,爱人的手机铃声响起,看着他神情紧张,我深感出事。
四周白色一片,我执笔的手伴随着平稳的呼吸声洋洋洒洒地挥动着。婆婆被查出肝硬化晚期,几度昏迷,送进重病室,差点与我们阴阳相隔,也许是主在保佑她;也许是刚去世的公公不忍心带走她;也许是婆婆的寿命还没尽;也许是我们婆媳之缘还有一段路......
四十六天的住院结束了,婆婆再次回到熟悉的环境,我扶着她再次走进四十多天没人打理的房子,曾经有几次,我不得不独自一人留在这出租屋里过夜,我心心想的是婆婆什么时候可以回来,没有她的房子显得那么凄凉,那么冰冷。
医生的话一直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我们时时刻刻都谨记着,不能让婆婆磕着碰着,补钙补铁不能停。
婆婆是个坚强的女人,她从不服输,不管是对命运还是贫穷。她努力让自己康复,早起早睡,先是在家里走来走去;腿脚灵活了,就往院子里走;再好一点就走到教堂去。每周六必定能看到一头白黄短发的老人家,抬头挺胸,认真地听着圣经,跟着唱赞美诗,虔诚自洽。
意外还是不期而来。在一场交通事故中,婆婆永远离开人间,不再受疾病的折磨,不再小心翼翼地活着,在天国与早她二年脱离苦海的丈夫团聚,化成天上的星星守护着我们。
婆婆是一个有传奇色彩的女人,她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贫困家庭,排行老大,有两个妹妹,四个弟弟,从小奔跑在农田里,字都不认识一个,却是农家小能手,能种出饱满的花生,硕大的地瓜芋头,养的鸡鸭鹅强壮活跃能下蛋能飞墙走壁,种得甘蔗青瓜甜且爽。
神奇般地嫁到一个书香之家,羡煞旁人,她却从不自傲或自卑自怜。受了委屈,能忍就忍,不能忍就爆发出来,让娘家人一个不少地上门说理;得理就饶人,不会因为丈夫的懦弱而心生怨恨,也不会因为孩子的奶奶咄咄逼人而离家出走,更不会因为欺负过她的人危在旦夕而不管不顾,她的善良勇敢和不服输的性格不仅仅影响了孩子还让周围的人都为之敬佩,特别是曾经伤害过她,瞧不起她的三个姑子们。
颠沛流离的生活,让她哭坏了眼睛,却从没放弃过努力和挣扎。她为自己没有条件给孩子吃饱穿暖和安稳的环境而伤心不已,却从没未抱怨丈夫的肆意妄为和一次又一次的错信,把全部家产投资到粮油店。两夫妻齐心协力摆摊卖油条,五香条,早餐,化肥到最后卖菜,慢慢地把欠下的巨款还掉。
孩子永远是母亲的牵挂。大儿子生性懒惰,被奶奶宠坏,读完中专不顾家人反对,跑去新疆闯荡,闪婚又离婚,还带了个7个月大的婴儿回来。孩子的抚养和教育全都落在他们两个老人家身上。每年都不见他给一分钱,直到孩子跟随他们到惠州住新房子,上高价的小学,中学才每个学期给二千块。要不是其他三个孩子孝顺,为他们买断了社保,他们真是没有能力去供养一个婴儿。
大女儿懂事能干为了帮家里还款,念完初中就进了台资厂,一干就十年,成为大龄剩女,好不容易成家,为了让唯一的孩子有个好的环境,到大城市租房,打工。看父母经营的菜摊总是亏多于赚,毅然接手过来经营,慢慢地扭亏为盈,一直努力经营着,孩子渐渐长大,也随母亲一样高大懂事,他努力学习考上了离家不远的公立高中,婆婆最心疼大女儿,搬回厦门,她总是抹黑就去菜摊帮忙,为女儿做早饭,有条件就弄各种营养的菜肴给她补补身体,外孙特喜欢她做的五香条,卤五花肉,每次都能吃上三大碗白米饭,看得她心里乐开花。
小儿子从小乖巧孝顺得让她心疼。高三重读了一年,考上了郑州大学,成为家族的第一个大学生。七年在广东打工,三十岁辞职下海,开了一家冰淇淋店,经营不善,亏得一塌糊涂;三十三岁带了女朋友回家过春节,把她高兴得几天忙碌在厨房里。小儿子有本事,买了房子在惠州,邀请他们过去管装修同住,她整整忙了一个月,把家里的东西该清掉清掉,该送人送人,该打包打包 ,忙得不悦乐乎。
小女儿,是她这辈子最操心的一个。小时候体弱多病,不爱学习,长大脾气暴躁,幸好认识的朋友够义气,介绍了一个脾气好又是大学生的小伙子给她,一见生情,再见成婚,有情人成眷属,倒也过得去,可是偏偏没生得男孩,被婆婆嫌弃,外孙女出生,她不得不离开孙女,从深圳跑到厦门,照顾她坐月子。短暂的一个月过去了,她却觉得很漫长,从没离开孙女这么长时间,她特别思念远在广东的孙女。
四年过后,她又再次离开孙女,来到小女儿身边照顾她,心脏做了搭桥手术,怀了四个月的胎儿必须打掉。可恶的亲家母竟然不同意儿媳做流产手术,说万一流掉的是孙子怎么办。幸好主治医生是个大智慧的人,让小女儿先通知母亲过来。苦命的孩子,以后只有一个女儿。
每次听到《时间都去哪儿》,我的泪水都会漱漱流淌而下,从来不敢在KTV点唱这首歌,毕竟泣不成声的我根本唱不出一个字。
作为一个母亲,我深深地知道为人母有多不容易,而婆婆生在五十年代,温饱成问题,从未上过学堂,嫁进书香之家,摇身一变成凤凰,成了万元户,却失在旦夕之间,育有两儿两女,柴米油盐比别家都要多很多,与贫穷做斗争,与疾病纠缠,与命运抗争,她会流眼泪,甚至流干所有的眼泪,夜夜难眠,却从不认输。
多么坚强的女人!撑起了一个家,给四个孩子温暖的港湾。婆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不服输的精神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让我们学会珍惜生命,感恩别人和热爱生活。日子依然进行着,每当星星出现时,我总会注视着,那坚定,温暖,慈爱和不认输的目光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