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关于自己人生的意义。
关于人生的意义,只能聊自己的,因为每个人应该都有自己想要追求的人生意义,大部分国人的人生意义是传宗接代,所以父母会在子女成年时格外关心子女是否有伴侣;
倘若第一胎生的是女儿,父辈们又会希望儿子能生个二胎,生个儿子出来好延续香火,这种老派的思想现在依旧流行。
21世纪受过高等教育的一批年轻人,会想着去冒险,去周游世界,也有些年轻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就是享乐,活的开心就好。
关于人生的意义,在学生时期用不着想太多,因为框架已经由社会为你搭好,你只要沿着这个框架安心发展就好了;
可一旦毕业了,自由了,可以由自己找工作,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脱离了框架的束缚,思考人生的意义便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我自己的人生意义,就像是雾里看花,一直都是模模糊糊的,直到最近看了《舌尖上的中国3》的第一集,才将这些雾气全部吹散,明确了我的人生意义是啥。
1
在山东章丘,八十三岁的王立芳,打了一辈子的铁锅。
章丘的手工铁锅传承了两千年,早在汉代,这里便是冶铁重镇。
章丘手工铁锅的制造,分十二道工序,七道热锻,五道冷锻。
手工铁锅制造最重要的两道工序为打底子和打冷子。
打底子就是把烧热的铁板打出铁锅的锅形。
打冷子也称冷锻,就是把冷却的铁锅一点一点的锻打成镜面,能够在里面看到人脸的铁锅才算合格。
“三万六千锤,少了不行啊,没有这个工夫出不了这个产品。”
“你糊弄它,它就糊弄你。”
王立芳诚恳的说道。
十二道工序,十八遍火候,大大小小十几种铁锤工具,一千度高温冶炼,三万六千次锻打,每一次的锻打,都是对铁最有力的历练,注入着气力的同时,更赋予铁锅以生命。
2
器,食之魂也。
经过手工三万六千次锻打的铁锅跟有着电视广告上“不粘锅”的特性,当然电视广告的可信度没有手工铁锅来的高,因为工业品未经历过匠人的心血。
手工打造的铁锅,随随便便就能做出好的菜肴,鸡蛋不需要一滴油,清水炒鸡蛋照样不粘锅。
鲁菜经典九转大肠,在熬糖上色过程中,需要不断烧㸆,而铁锅厚薄恰当,光滑紧致,在长时间熬制中,糖浆始终没有干结粘锅,食物完整美观,入口晶透,入口筋道,五味融合。
有生命的器物创造着有生命的饮食,而生命的源头,来自于三万六千次锤打背后的匠心。
3
在我公众号的功能介绍处,写着这样一句话:
“这个世界上好的东西极少,甚至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我觉得,乔克儿就是好的。”
(出自王小波)
这自然是一句俏皮话,我离成为“好”还有很远很远的路要走,但对于“好”,我极其向往。(每个人应该都这样,喜欢好看的姑娘、爱看好的电影、想去好的地方、想拥有好车、好房,想娶好老婆,想嫁好老公。)
虽然每个人都对“好”极其向往,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好”的东西,因为想要获得,就得付出。
倘使想要获得/创造一样“好”东西,那背后必然伴随着时间、心血、坚持。
这样就够了么?我认为还远远不够。
孔子有句话,叫“止于至善”。
“善”就是“好”,是完美,“止于至善”就是要求人们不断朝着完美靠拢,即便知道我们永远无法到达完美。
所以,这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
付出了时间、心血、坚持还不够,还要“止于至善”,才有可能获得;不对,才有可能无限接近“好”。
4
章丘的铁锅是无限接近“好”的,因为它的锻造技艺传承了千年,被一代又一代的人改良;它被锻打了三万六千次,厚薄均匀,可以当镜子用。
这样的“好”,我心向往之,我也愿意去付出。
当然不是去打铁锅了,我愿意为自己的写作事业付出。
为此,我愿用上“止于至善”的态度,用上“三万六千次锻打”的精神,用上“传承千年”的时间,用上“你糊弄它,它就糊弄你”的标准。
而我人生的意义,就是希望有一天,作品无限接近“好”了,好到也有了生命。
我原来想的是赚好多好多钱,然后让万恶的金钱尽情的来侵蚀我。
但稍微动点脑,就会明白物质的侵蚀必然遵循经济学规律,即边际效应递减,赚第一个100万会超级开心,赚到1000万肯定没有赚到第一个100万那么开心,赚到一个亿肯定没赚到第一个1000万那么开心。
赚到后面,钱就成了一个数字。
而一直坚持写作,文字会越来越精妙,读者会越来越多,思考会越来越有深度,成就感会缓慢的,无止境的提升。
所以,于我而言,没有什么比做一件没有尽头的事(我的是写作),然后用上“止于至善”的态度永远的在这条路上进步更棒的人生意义了。
这样的人生意义,就是在追求“好”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最后,我想理直气壮的吼一声,我这辈子最大的追求,是“止于至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