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3月16日 北京 星期二 天气:晴
大风吹袭了一夜,尘霾终于散尽,清晨终于见到了久违的蓝天,最近半个月北京总是被雾霾环绕,期盼的大风终于在昨天姗姗来迟,却裹挟着泥沙吹黄了满天。
今天投的简历只有青鹿教育、视睿科技,查看了简历,其余的公司继续杳无音信,不禁有点怀疑,沈阳的HR们是不是都不用这些招聘软件的?难道沈阳还停留在线下招聘会的年代吗?
今天想碎碎念一下toB产品运营这个岗位相关的东西,这是我好多天前为了找下面试的感觉投的北京的岗位。
和字节传统的toC运营不同,内容中台是自己toB业务的一个把手,但是面试下来的感觉,其实个人感觉字节也没有想好他们toB产品运营的岗位究竟为何而招。
的确产品运营在大多数的运营者来说是面向C端的,B端的产品运营比较少,而且B端产品运营相对于C端来说,可玩可创造的方式方法少了很多。比起C端在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等几个大方向衍生出许多专业领域,B端似乎内容、活动、用户很弱,发声也很少。
字节作为传统的运营强厂,在toC的业务上近乎有了一套完善的“引流、促活、留存、转化”的机制,这促进了字节在toC业务上的成功,同时可能也限制了其toB业务运营工作的展开。
toB业务的引流其实往往不是一场宣讲、一次活动就能够将客户吸引来的,否则也就不会有华为“营销铁三角”的业界标杆了。toC业务不需要销售,完全可以依靠产品运营的种种活动来进行引流,可是toB业务,产品运营能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一定是需要一只销售队伍贴身跟进客户的。
而促活这件事,对于toB的业务来说,可能都没有这种概念,因为客户使用系统的活跃度往往由客户自身业务的体量相关,体量大自然需要长时间的使用系统,而体量小,那客户自然不需要整天趴在系统上无所事事。
至于留存,对于toB来说可能是意味着客户是否愿意长时间的试用产品,而不是只是听了一场宣讲会什么的就算了。所以这更多取决于产品本身能否为客户创造价值、以及后续服务质量是否良好等等。
至于转化,对于toB来说,倒是依然有效。toB的转化,不能指望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销售身上,用户的转化是有时间周期的,一旦超过了时间范围,用户就要流失。所以toB依旧需要运营来完成对客户的转化。
总体来说toC的运营经验和运营方式对于toB来说是有借鉴意义的,但是如果生搬硬套,多少还是有那么点水土不服。
其实到目前为止,toB运营依然是模糊的,也还没有人能把toB运营讲清楚,但是我们踩过的坑倒是历历在目。
对于toB业务,产品天然的是为了解决用户的需求、痛点而生的,所以产品能给用户解决哪些问题、创造哪些价值几乎成为了最重要的问题,所以才会产生那句话“产品决定一切”。
我目前所在的公司是没有产品经理的,所以为了解决用户的问题,公司的产品在项目经理的主导下不断的叠加新的功能,导致产品越来越臃肿,越来越难用,目前几乎没有人知道产品的来龙去脉,也没办法在产品上迭代。再之后重构便成了家常便饭的话题。而这个问题如何破局?我能想到的只能是让优秀的人去做优秀的产品,只不过要有一定的付出才能招到优秀的人。目前比较为难的问题是,老板并不这么觉得。
产品本身决定了运营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一个乱七八糟东倒西歪并且公司又不想持续优化的产品,真的是没有办法开展运营工作,也没有必要开展运营工作,毕竟运营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促进产品的持续迭代、优化。
参考老东家toB的运营岗位的定位,运营人员不是运营技能的使用者,也不是某个环节的执行者,而是一个具有全局观的解决方案专家。他们的岗位在改名为产品运营之前,就叫新高考业务专家。
在工作中,运营人员需要了解客户的具体业务流程和面临的痛点,知道产品如何解决对应的问题。
这就要求运营人员能够明白产品的边界,熟知每个功能背后的意义以及能够解决客户的哪些问题。
运营人员需要能够完成从售前到交付整个业务的闭环,虽然会特别累,但是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优化整体流程并不断迭代。
离开老东家时,我以为能为现在的公司搭建一套完整闭环的流程,助力公司业绩的增长,可是目前看来,这个公司不想要产品经理,更不想要产品运营。
虽然我已经决定要离开北京,回到沈阳了,但是还是希望公司能够早点意识到产品本身和产品运营的重要性吧。
今天碎碎念到这里,明天,继续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