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17.你的世界究竟是活的还是死的?

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们早就注意到这么一个事实:

如果一个概念在某个文化里并不存在,那么,那个客观存在在那个文化里主观上并不存在,即,那个文化里的人对那个客观存在没有任何感知。反之,如果一个概念存在,即便它不是一种客观存在,人们还是可以从主观上感知到它。

前者比如“重力加速度”这个概念;后者比如“燃素”(其实物体燃烧是空气中的氧起作用)这个概念。再比如在我们额文化里,人们能够感知到一种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东西:上火。还有一个极端的例子是爱情

1.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并不只是冷冰冰的客观存在。这个世界是有生命的,甚至可能是有灵魂的——你如何看待它,它就如何看待你。而且,它竟然可以实现这样一个奇迹:即便你事实上错得离谱,它也总是能够向你证明你是对的。

如果你不知道这个概念,那么这个世界就好像“你压根就不应该知道似的”那样存在;如果你知道了这个概念,那么这个世界就好像“你原本早就应该知道了似的”那样继续发展。

神奇得很。在这之前,你的世界好像对你无动于衷;在此之后,你的世界是鲜活的,是随时对你有回应的。

李笑来举了两个朋友的例子:两个朋友一前一后出国打工(当船员),走的也是同一条航线,但回来后,在一个人的讲述里是遇见好人的经历,另一个人讲述的却是一路遇到无数让人无法想象的坏人的经历。

根据前面,或许可以得出结论:

也许应该是——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

这叫“自证预言”

2.善与恶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

李笑来不认为“人之初”有善恶之分,“善”与“恶”最终都是习得的。每一次对善与恶的选择,既塑造了自己,又塑造了那个自己存在于其中的世界。于是,那个有生命的世界开始了自己的灵魂,它的善与恶,其实是那个人自我选择的镜像而已。

生活中人大多数重要的感悟,其实早就传遍这世界的各个角落了。尼采就说过: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若你能善待你的世界,你的世界大抵可以给你足够的善待;若你能宽容你的世界,你的世界大抵能够给你足够的宽容;若你是个认真生活的人,你的世界也大抵会认真地对待你。

3.安全感来自哪里?

让我们一起来思考另外一个预测:

最终,活在未来的人一定比活在当下的人拥有更多的财富。

道理很简单:

所谓“投资”,无非是用现在的资源换取未来的资源。

从另一个角度看,真正的安全感其实来自对未来的清楚思考,而不是房子、车子、证书、存款等这些在别人眼里“实实在在”的东西。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17.你的世界究竟是活的还是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