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细枝末节蒙了心

莫让细枝末节蒙了心

近日,我在读朱永通先生《教育的细节》一书,正如为其做序的陈心想先生所言――细节里藏卓见,这也是我读书后最大的感受。

朱先生在文中提到这样一个细节:有些教师平时在教室里叫“自己人”(比如自己的孩子,或亲戚朋友的孩子,或比较偏爱的学生)习惯性地以昵称或名字称之,且语气里渗满情感,而称呼班上的其他学生则常常是称姓道名,情感的距离明显摆在那儿。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小小的一个称呼,极有可能变成师生关系日渐疏远的信号。

读到这里,我不禁吃了一惊:这种现象,在我身上不也存在着么?确确实实,偶有几个学生享有老师赠送的昵称,或者个别学生只喊名字(个别学生曾经高兴地对家长说老师怎么称呼她),而大多数学生则是被连名带姓地叫着。

原来,这也是厚此薄彼的表现啊!既然称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那么就从称呼上做起吧!

前段时间,某生在纪律和学习方面都比以前表现好一些,在书法比赛中尤为突出。为了鼓励他,我抽查了他的假期作业,结果令我大吃一惊:尽管我每天按照约定在群里发布当天的作业答案,但是我看到的作业却是错误百出。

问及原因,同学说:“我只对了自己不会的。”真让人啼笑皆非!既然老师发了答案,不应该是参照答案认真核对吗?退一步讲,对过的答案怎么还有不止一处的错误啊!

遇到这种情况,我自然要进行检查和督促的。我要求学生认真检查自己另一份作业,还特别强调错一个写10遍。尽管如此,我还是不太放心,就再次检查一下。

结果显示,仍然有错误现象,而且很多单词写得很不规范。这种情况着实让人担忧。毕竟,到时候你写到答题卷上的时候,如果存在脏、乱、挤等现象,系统一旦不识别,就会给自己造成损失。

我只想问一问:孩子,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自己的学习呢?你可知道,到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啊!

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态度!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律,总是依靠家长依靠老师,那是走不远的。所以,自己的事还是自己去做,该是自己的责任就得承担起来,不能再放任自流了!

这些看似细枝末节,但殊不知,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地方,恰恰是教育的“事故多发地带”。

因此,我想说,不管什么时候,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讲究分寸,尤其是国庆假期已经快要结束了,各位同学尽快查漏补缺。注重细节,别让这些细枝末节蒙了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莫让细枝末节蒙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