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情绪做朋友

    阅读西方人写的社会学和管理学书,我很佩服他们总是从科学的角度先将定义拆解到最小,找到逻辑学,物理学,人体生理学等等的依据,一点点解释和求证问题。从系统论角度,整体不是简单的部分相加,东方人会倾向于从整体角度来总结现象和规律,不是拆解部分和从部分来推演。对于沟通,我也觉得是综合因素,但西方人这个拆解分析的方式,让我能够有所抓持,了解沟通的不同影响因素,在练习提高沟通的整体互动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有重点地发现特征。

   继续阅读《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作者对知觉和情绪,就是做了很精细地分析和解释。

   知觉的过程,作者总结为“ 选择 -> 组织(断句)-> 诠释 -> 协商” ,过程中的四个阶段也是相互交叉的。前三个阶段比较容易理解字面意思,但最后这个阶段,“协商”倒是我之前没意识到的。“协商”,说明我们每个人知觉并不是孤立活动,沟通感受发生在两人或多人中,他们互相影响彼此的知觉,并且想要达成共识的知觉。

   琴瑟和鸣的佳偶,虽然共同描述的婚姻叙事似乎于事实不太吻合,即使客观地分析显示他们有争执,但他们以更慈悲的方式解读对方,选择将问题归咎于外力,那知觉就是幸福的。相反地,两个争执的人,即使从客观看他们观点并不根本冲突,知觉也会觉得之间有很大的分歧。所以沟通的结果如何,当事人是最有发言权,而不是由事外人看到谁赢谁输,或者表面和谐。

  什么是情绪?你怎么给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解释人类情绪?哈哈,我只知道在不同情绪下,会心跳加速,会血压升高,会垂头丧气,会长吁短叹.... 在本书中我也没完全搞懂什么是情绪,作者给出的一些方法管理困扰的情绪倒让我有所启发。

  情绪分有助益和无助益两种。他们的差异在于他们的强度。比如,某种程度的生气具有建设性,它是种让你改进不满意的刺激;但盛怒通常让事情偏离理性,陷入糟糕的境地。另外,他们时间的持续性也有差别,过长时间被某种情绪控制,会使人陷入泥潭。 

   如何减少无助益的情绪?作者给出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要会辨认。最容易掌握的方法是通过生理感受刺激,比如紧张,心跳加速等等。第二步骤就是注意引发的事件,也可能是一串事件的累计,找到由事件产生情绪的自我内言和信念;最后一个步骤就是驳斥非理性的信念。

   比如,看到女儿拉琴磨磨蹭蹭,几番催促没有效果时,有种恨从心头起,脑子发热的感觉,我其实对此有所辨认的。如果觉得这个情绪是无助益的,我就反思下,产生这样情绪的自我内言和信念是:这家伙逼得我要发飙,继续下去,她会更加的难以控制。 那么对于上面这个信念,我需要驳斥非理性的部分:第一,我是成人,我可能没控制好这个场面和过程。第二,过度推论,她今天可能因为其他因素不能进入状态.....,这样情绪会得到疏导,像流水一样缓缓流过,而不是用被石头堵住。

   所以控制情绪,是控制无助益的部分,学会和它做朋友。通过上面三个步骤,减少无助益的情绪,或者缩短无助益情绪存在的时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和情绪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