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初读铁凝的《大浴女》时,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逐渐包围了我,同时也唤醒了根植于我内心那久远的记忆。
作为70后的我没有亲历过作者讲述的那个时代,然而我的父辈却是从那个时代走来的。小时候我家所在的农场里就有许多被称作知青的人。尽管那时的我并不懂知青意味着什么,但他们留给我的印象是近乎阳春白雪般的美好。原因有三:第一,他们说话极为动听悦耳;第二,有位来自北京的阿姨跟我母亲关系很好,我记得那阿姨翻在外面的衬衣领子永远浆洗得干干净净。她的身上也总是飘散着好闻的雪花膏味,那缕香味让幼年的我对于雪花膏、对于北京有了最初的神往。第三,自幼的我对文字就有着强大的兴趣,我最初读到的文学刊物也得益于这些知青叔叔阿姨的馈赠,我的文学启蒙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然而,在读完《大浴女》后,对于那个惶惑的时代我的了解更多的则是一种痛觉。可以说,这部小说几乎是颠覆了我,对于知青所处那个历史时期美好的一切幻想,也对文革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正如邓小平这样的革命前辈所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浩劫”,中国在现代化的新长征中失去了十年!
一、永远不要高估人性的善,也不要低估人性的恶。
书中在讲到尹小跳刚上小学,曾亲眼目睹了一位女老师,被剃了阴阳头,脖子上还被挂着写有 “我是女流氓”几个大字的牌子时,尹小跳是困惑不解的。以一个小女孩的认知,尹小跳甚至不认识纸牌上的后两个字。在她的眼里,那是一位面色白净,长相好看的老师。因为未婚先孕,为了保护女儿,她毅然决然地端起革命小将为她准备的一白瓷缸屎尿一饮而尽。这段记忆,让以后的尹小跳每每回忆起北京,就是一股屎味。
书中另外一个人物,唐菲的舅舅唐医生。因为带着姐姐留下的孩子唐菲这个拖油瓶,最终也没能讨到老婆。可唐医生终究是个各方面都很正常的男人,于是,在遇到为了逃避下乡劳动,从而想得到一张长期病假证明的章妩后,两人自然而然地一拍即合了。两人的恋情一直到他俩的女儿尹小荃坠井而亡,才画上了句号。
再到后来,唐医生与同院的一位已婚护士偷情被人们盯上后,灾难不可避免地来了。当赤身裸体的唐医生被一群兴奋的人们围追堵截、无路可走时,他最终选择从高高的烟囱跃下身亡。
铁凝犀利的笔触,在这里把人性的恶写到了极致。
女老师未婚先孕无疑是让人唾弃的,但也不至于罪不可赦到吞下一缸屎尿,而后自尽的地步。唐医生在众人眼里是道德沦丧,是品行败坏。他的死铁定是不会引起人们一丝一毫同情的。然而,唐医生这种狼狈不堪到近乎狗急跳墙的死法,还是足以让人瞠目的。
人性的恶究竟可以达到怎样的程度。我甚至一度开始怀疑真的会有那样一段历史吗?
这让我想起了余华在《兄弟》这部小说中,也有对于同一时期处于社会边缘人物宋凡平的描写。宋凡平是一个乐观又努力生活的小人物。他在失偶后于与李光头的母亲李兰结合,李兰屈辱的生活因为有了宋凡平得以重新焕发光彩。然而好景不长,文化大革命的到来,宋凡平被抓坐牢。他的胳膊被红卫兵打掉了,可当孩子们前去探望他,看到那条斜挎在一边 ,面条一样来回晃荡的胳膊满脸疑惑时,宋凡平告诉他们。自己有神功这样只是为了让那条累了的胳膊休息而已。孩子们除了惊奇就是对于有这样一位有如此神功的父亲而格外骄傲。想象一下宋凡平忍着身体的剧痛,晃荡着那条断了的胳膊,带着两个孩子来来回回在库房门口教授所谓神功。这个场景除了让人心疼也就只剩下对这位父亲由衷的敬佩了。
可就是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汉子,在那个荒谬的年代,在车站被乱棍打死,死的相当惨烈。尽管宋凡平只是余华笔下塑造出的一个虚无的人物,可这个结果仍然让我感觉特别惋惜,特别心疼。
宋凡平的死,正应验了犯罪学中一个叫“破窗效应”的理论。意思是如果环境中的不良现象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在那个人们呕心沥血蹂躏自己的疯狂时期,潜藏在人性中的恶被无限地放大,其破坏程度是无法想象的。
铁凝说:人生有很多不如意,有很多苦难,但是我觉得,一个作家可以写灵魂的沉沦,可以写黑暗,可以写悲伤,最后还是应该有能力让你的灵魂上升。文学的最终目的,我想还是要带给世界一种体贴之情,或者是一种暖意。写温暖是不容易的,写温暖也需要你有犀利的眼光和大的悲悯,不是说让你放弃对现实的批判精神。
二、在大环境处于浩劫时期,人民势必会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由此就会有尹亦寻、方兢这样一部分性格的人物存在,由此他们的性格看似不合情理,其实也符合常理。
尹亦寻作为父亲勉强够格,他会和女儿通信,知道带烧鸡给孩子吃,可作为丈夫性格就有些懦弱了。在明知妻子出轨后,却要极力隐忍,最终过不了心里的坎。尽管与妻子共度一生,却在一次次指责妻子的同时,也郁闷至极。作为文革的受害者,人生最美好的年华被剥夺,才能被压制,他对于青年才俊的陈在,必然是嫉妒和排斥的。
方兢是时代的产物,遭受了文革的迫害后成了名。他对于社会有着讨伐性的心里,所以,对金钱、美女有着强烈的占有欲,而且理所当然认为这是社会欠他的。从方兢不断与各种年轻美貌的女人上床,可以看出这个人物内心对于老去是及其抗拒的,更是自卑的。如此,这个人物就显得既可怜也有些无耻了。
三、对于主人公章妩,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并不是每一个母亲都具备爱抚孩子的能力,尽管世上的孩子都渴望着被爱。并不是每一个母亲都能够释放出母性的光辉,尽管世上的孩子都渴望着被光辉照耀。
章妩作为一位娇生惯养的资本家大小姐,在社会的洪流面前她的仓惶和叛逃是在所难免的。假设大环境风调雨顺,作为知识分子的章妩很有可能生活的一帆风顺,不会出轨,毕生桃李满天下。
可这也仅仅是假设而已。
在小说的最后,章妩之所以大规模整容,与丈夫关系分崩离析,我是这样看的。她的内心对于过去自己的荒唐行径导致小女儿夭折,这在章妩是一道永远也过不去的坎。她想通过整容让自己看起来不是从前的那个自己,进而换回一种内心的解脱。面对女儿尹小跳,由于太过清楚自己从前的一切丑陋和隐秘,这让她终日惶惑不安。从这个角度来看,章妩其实就是一个长着一副大人皮囊的孩子。
《原生家庭》里这样说:如果一个人在家庭环境中能感觉到自己是无条件被爱的,那么,他的自尊水平往往比较高,安全感也更充足。而成长过程中,缺乏爱和安全感的人自我意识往往更脆弱。
唐菲无疑是美丽的,美得惊心动魄。同时,她也是可怜的。从一出场就是一个让人心疼的人物,因为被冠以私生子这样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她的幼年几乎是在无父无母的状态中长大。以至于后来无奈跟了舅舅,也因为影响了舅舅找女朋友,并不怎么被待见。这种环境长大的唐菲,注定是缺爱的,或者根本就没有学会爱的能力。对别人如此,对自己亦然。
蒋勋说暴力是一种孤独,我从书中读到的暴力,不是孤独。它们常常集体出动,且来势汹汹又持久。相反,对抗暴力,才是孤独的。
用自己以为最强大的方式活着的唐菲,与世俗和偏见对抗着,活得随性也无奈,坚强 也柔弱。
当唐菲把美丽当成一种资源,为自己也为朋友换取利益的时候,她的内心深处潜藏的自卑得到了短暂的满足。而为之付出的代价是美丽因此变得廉价。所以,在唐菲短暂的一生中虽历经无数男人,却从未遇到一个真正爱她的人。以至于,在她肝癌晚期临近离世,也没有一个男人前去探望。
在唐菲生命的最后时刻,忽然想吃小时候跟尹小跳在一起时吃过的卤兔头。那可是小豆冰棍的价格,肉的享受啊!然而当尹小跳开车跑遍了整个福安市的大街小巷,也终未买到。我想最后时刻的唐菲留恋的,更多其实是和小伙伴一起时,贫瘠却至纯的那段旧时光。这样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唐菲始终捍卫着自己身体最后一块净土,她的初吻最终也没能落到实处。谁又能说这不是被众人所不齿的唐菲,终其一生也要捍卫的精神家园呢 ?
再来看作者花了大量笔墨塑造的主人公尹小跳,因为母亲章妩对父亲的背叛,生下了小妹尹小荃。这一切被尹小跳尽收眼底,但她不动声色,最终联合妹妹用一种苍凉和悲壮对抗着出轨的母亲章妩。以一个孩子力所能及的方式,对母亲所犯的过错做了了断。
从此两岁的尹小荃始终成了尹小跳心中最亲密的影子,最亲密的活得存在。召之即来,挥之不去。也正是这段隐秘的经历,让尹小跳变的鬼鬼祟祟,永远好似人穷志短。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尹小跳势必会长成一个如她这般优秀的人,成了人们眼中的文明所向。只有她自己清楚内心那从未消失的惶惑不安 。
我想作家铁凝对于笔下这个人物终归是包容的,尽管 尹小跳的身上有许多缺点。从亲眼目睹小妹落入污水井不愿施救,到对待母亲章妩的态度,以及遭遇爱情时的霸道。所有这些,都在小说里一一做了和解。当千帆过尽,尹小跳最终原谅了自己,原谅了母亲。为长久不愿正视的母亲说句公道话、在妹妹并不友好甚至是炫耀婚讯时,说出那句我们和好的话,都无一例外地说明尹小跳终于是放下了,她是真的找到了自己心中的花园。
纵观整个历史长河,人类在每一次进步的同时,带来伤痛是在所难免的,我想作家铁凝通过尹小跳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只有敢于面对过去,才能真正达到自我救赎。
最后,引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
但到后来
那些受伤的地方
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