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大家好
我是老J
“同龄人”这个词最近很火,源于前段时间,美团收购摩拜,摩拜80后女创始人胡玮炜套现15亿离场。
不甘寂寞的自媒体人借着这个话题又开始大肆贩卖焦虑,大笔一挥,一篇10w+应运而生,叫什么“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啊呸!从目睹了抖音上开始大秀恩爱的00后起,老J就知道自己在起跑线上不知道已经落后多少年了,被同龄人抛弃在成长的过程中难道不是常态吗?!
就拿自己来说吧,大学时贪玩,闲书看了上百本,时常沉浸在美剧英剧日剧俄剧泰剧甚至印度阿三剧的剧情里不能自拔,还打游戏,魔兽、炉石、剑网三一样不落,导致成绩一落千丈。
快毕业时身边人出国的出国,保研的保研,签约的签约,老J一拍大腿,考研!于是在自习室拼死奋斗了几个月。
结果很感人,并不像《垫底辣妹》那样,迷途知返的少女奋起直追,考上心仪学校走向人生高峰。老J以三分之差无缘复试,被调剂到一所双非(非985、211)大学。
你说老J该不该焦虑?!
这两年,眼看同龄人跳了几次槽,工资翻了几番。读了名牌大学硕士的本科同班同学开始进出BAT、500强公司参加实习,俨然人生赢家。情侣狗们陆续订婚、结婚,进入人生下一阶段。
老J我还是独身一人,自抱自泣。因为自己混得不好,连上海校友会都从没参加过。
还好导师大人第一时间发现了老J的消极状态,立刻打电话告诫:人不管怎么焦虑,都必须踏实做事,不要想那些有的没的,你那些工作了的同学说不定还在羡慕你,巴拉巴拉~
在这里要感谢我敬爱的导师,他是老J误打误撞进入这个学校之后为数不多的收获之一。
不过,这席话当时老J根本一丁点都没听进去。
一个被焦虑蒙蔽了双眼的人,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就像炸弹一样埋藏在心底,一点点火星都能让它噼噼啪啪炸到天昏地老,旁人说什么也救不了。
这个时候,一件小事把老J从焦虑的深渊里捞了起来——老J的一篇论文见稿了。这并不是什么特别了不起的成就,而且短时间来看,发表的论文对日后找工作的帮助也非常有限。
但听到这个消息后,老J内心某个绷紧的地方一下子放松了。发表的论文是对自身价值的一种小小的确认,让人觉得,自己确实有在进步,在缓慢地前行着,这一点让人大为心安,也慢慢让老J舒缓了一些焦虑。
请和我一起思考:人为什么会焦虑?
焦虑的本质糅合了恐慌、绝望等等负面的情绪,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一种担忧。
恐慌来源于社会达尔文主义对普通人的压迫。该理论认为:社会就是一个不断优胜劣汰的过程,你必须拼命奔跑,才能保持在原地,否则就会掉队,落后的个体会被淘汰、消亡、灭绝。
那篇“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走的就是这个路子。你本来是个不想攀比的人,社会用钱、权构建出的一套所谓“成功标准”的话语体系逼着你去和同辈人不停比较,而你一旦陷入了落后于人的恐慌之中,就会患上焦虑。
绝望源于自己的欲求和自身能力之间巨大的落差。消费主义会告诉男生戴什么表、买什么车才能走向成功,告诉女生用什么护肤品、提什么包包才能做独立女性,告诉爸妈孩子要上什么级别的幼儿园、请什么样的家教才能不落后于人。
但人的收入终有所限,欲望并不能时时刻刻满足。所以才有女生去借裸贷、有华为工程师因为一时失业就跳楼自杀。当你的欲求大过收入后,资金链一时断裂,给人的就是绝望的致命打击。
老J在之前之所以陷入焦虑,正是落入了同龄人压力(peer pressure)以及虽然不满现状,却不知能做什么,看不到未来,也看不到转机的绝望中。
但是说白了,大部分焦虑是无用的焦虑。对未来的过分担心,以至于丧失了对当下的掌控感。也就是说,焦虑的根源是身体在当下,而精神到了未来。消除焦虑最重要的是,把精神从未来拖回到现在,不让未来的不确定“干扰”当下的生活。
想赶走焦虑关键是认识并改掉三种常见的思维方式:
1. 我必须 ,如“我必须被所有人喜欢”。
2. 非黑即白,比如“如果不考第一,我就是个失败者”;
3. 我应该,比如“我应该镇定自若、不焦虑”。
学会放下非理性的想法,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这样的心理除了加重你的焦虑感和恐慌感,没有一丁点帮助。
能够抑制焦虑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做有意义的事情。这里的有意义的事情可以是世俗常见的学习,工作,运动,社交等等,也可以是你自身话语体系里的有意义,比如陪陪家人、养只宠物、运营一个公众号、写几篇小说等等。总之,你自己觉得有所收获就好。
只要一点点提高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的时间比例,每一天也就越来越有价值,那种弥漫性的焦灼,也会一点点化为掌控自我后的喜悦。当你不再焦虑时,偶然间的某个机遇,就足以改变全部的生活。
每个人会经历焦虑情绪,这会是人生的绊脚石,也会变成垫脚石,就看你该如何面对。
如果一个人能养成一种习惯——告别焦虑,凡事都看好的一面,它的价值将胜过年薪100万英镑。